浅聊《炎拳》:第43-49话

周末得空,浅聊下《炎拳》第43到49话的内容。这一部分的剧情在我看来,它达到了《炎拳》的最顶峰,给我带来的冲击最大。注意,本文涉嫌剧透。
先讲下前情提要,阿格尼得知仇人德玛的消息后,和贺利田一起来到了德玛现居的村庄,但遭到村民的阻拦,当他们来到村口的时候,德玛拦住了他们。但阿格尼此时却不想要杀了他,而是想和他谈谈,于是德玛便邀请阿格尼他们到湖边钓鱼,便有了接下来的展开。
(一)湖边对话
在湖边,德玛先是钓上一条鱼后,开始和阿格尼对话:“你不是要和我谈谈吗,说吧。”
而阿格尼的问题又显得有些单纯,就像是邻居家的小孩在问你为什么要去上班工作一般。

德玛也愣了一下,当然,这里可以理解为他本以为这人就是过来追杀他的,但现在事情好像有了转机。
他向阿格尼解释说他要养活17个孩子,如果杀了他孩子们很难在这冰天雪地中活下去,并说如果靠谈话就能原谅他的话,阿格尼想要和他谈多久都可以。
到这里,通过结合前面的内容来看,德玛就是一个集矛盾于一身的人物,在第一话时就以冷漠的态度对待阿格尼兄妹和村民们,可是等阿格尼前往贝西母德鲁克找到他时,他已经精神失常了(后面会讲到),变得害怕、畏惧阿格尼,怕他杀了自己。他只想活着,哪怕是背负着内疚与罪过苟活。
想都不用想,阿格尼一听到德玛想让自己原谅他的罪行,就变得愤怒起来,他怎不愤怒?妹妹露娜的死,村民的死历历在目,他又怎么可能原谅他。于是他想让那17个孩子跟着他,然后再把德玛杀死就好,这是为了给被害的露娜一个交代,为了给无辜被杀的人们一个交代,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
但德玛接下来的观点就很耐人寻味了——末世下的人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教育。

他的解释也很有道理:虽然阿格尼可以靠着自己不断再生的能力解决一整个村落的人的温饱(砍下他的身体吃),但长久下去,整个村落就有了吃人肉的恶习,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等哪天阿格尼死了,后代们就会去袭击别的村落,甚至是同类相残,那不就和当初的德玛一般吗?同时,德玛也向阿格尼坦白了自己过去这么做的原因——他深受一部电影的影响,坚持自己的“正义”,才会导致那么多悲剧,而认清到这一事实后,他就开始反思自己,并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赎罪。
我的理解是这一部分是作者藤本树借德玛之口说出来的话: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失。在《炎拳》的故事背景下,人类的科技是停滞不前的,人口是不断减少的,当生存已经成为严峻的问题时,怎样活下来才是首要的,《炎拳》开头几话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人的道德底线不断下降,为了生存什么都能干出来。阿格尼的父母,就被匪徒们当了“柴火”,他们还天天虐待兄妹俩;被贝希姆德鲁克的奴隶们也遭受着非人的折磨,甚至被要求和狗配种……这就是无底线的世界,这就是一个缺少教育的世界。好在德玛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有意去引导、教育孩子们。所以,这一点我还是非常认同的,当然功不抵过,我还是认为他是真该死。不过德玛这段发言一出来,阿格尼的心态又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二)对峙
在德玛还想继续说下去时,贺利田突然冲出来打倒了他,原来烧毁贺利田电影磁带的人就是德玛(这是前面剧情的伏笔,这里不过多叙述),而且还秽语相向。在这时,村落里孩子们冲出来,围在德玛面前,与阿格尼和贺利田形成对峙。其中还有人认出来阿格尼就是“炎拳”,但他们依旧不退一步。甚至还让贺利田不许说脏话。两拨人,就这样对峙在雪地上。气氛一时紧张到极点。
阿格尼的内心明显动摇了,他不敢面对孩子们的目光,如果他杀了德玛,那他不就成为像当初的德玛一样的罪人了吗?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与矛盾,他下不了杀手,因为他是一个不会因为谁死了就感到满足的人。毫无疑问,这场对峙,阿格尼已经输了。但是,他内心的对峙还在继续。
在回去的路上,阿格尼问贺利田,如果杀了德玛,主角还会是个好主角吗?他心里已经明白了答案,但就是无法说服自己,于是,在回去的路上,他看到了幻象——被烧焦的村民、自己被德玛的火焰能力点燃的场景,还有妹妹的身影。
现在,露娜就坐在火炉边,请求哥哥杀了德玛为她报仇,但是阿格尼拒绝了他,因为德玛已经在反省了,可是,露娜的幻象又一次开口了,这一切只是德玛的伪装罢了。
阿格尼停下了脚步,露娜又在劝他,不少人都是为了活下去才伪装出一副弱小的样子,阿格尼还想再反驳几句。然后,本作最出名的名场面之一就出来了:“哥哥,为了我好吗,对他使用炎拳吧。”火焰再一次覆盖了阿格尼整张脸。


在这里,阿格尼的精神状态从和妹妹幻象的对话中就能够看出来,幻象中的露娜有一半以上的部分是在阴影的笼罩下,个人觉得露娜的幻象代表着阿格尼扭曲的执念,他拼命想和这个执念和解,但他做不到,他不能接受露娜的死,在这场内心的对峙中,他又一次失败了,他最后还是变成了炎拳。
接着画面一黑,等阿格尼回过神来时,他惊恐地发现,德玛已经被他烧成了灰,这个村落的一切都被他烧成了灰。此处画面一黑给人带来的感觉,就像是看到电影最紧张的一幕时突然黑屏了一样,我认为阿格尼内心扭曲的执念已经打败了他善良的部分,这是他精神上人格的转变,现在他只是炎拳,而不是阿格尼,在他恢复意识后,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了,他又一次造成了毁灭。
在这里藤本树还给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在阿格尼的营地,所有幸存者都把阿格尼奉若神明,他们感恩他的出现,将他的肉视为恩赐,还要给他编写一首赞歌;但另一边,被视为“神明”的阿格尼却如恶魔一般夺走了德玛所在村落的一切。
如果说上一次毁灭贝希姆德鲁克是因为要拯救被囚禁在监狱中的人们的话,阿格尼还可以安慰自己,但这次却是因为自己的执念战胜了善良和理智才导致了这一切,这进一步加剧了阿格尼内心的痛苦与迷茫,现在的他已经到了快要疯掉的地步,德玛的死没有让阿格尼体会到复仇的快感,反而让他对自己的存在更加厌恶。

(三)死亡、电影院和活下去
对自己的厌恶、迷茫、痛苦与矛盾等等,交织在阿格尼的脑海中,这时,他看到“露娜”跑到了湖边,他追了上去,贺利田也跟了过来。
来到湖边,贺利田看着站在冰面上的阿格尼,呼喊他赶快回来,但阿格尼只是在那自言自语:他才是电影中的反派,他身上的火焰只会给别人带来不幸,只有他死了这一切才能结束。于是他选择自沉湖底。

不要忘了,阿格尼能忍受这么久的痛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要向德玛复仇,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确实复仇成功了——他把德玛烧成了灰,就如他一开始的目的一样,只不过他没有复仇成功的喜悦,只有不断的痛苦与彷徨,那些被他杀死的人们,都拿着把尖刀,经过阿格尼时,就会往他的心脏处狠狠扎一刀,其中痛苦,只有自己能知,这世界对他并不友好,他也不必报之以歌。所以,在沉入湖底的这一刻,阿格尼属于他自己,他只想要解脱。不管世界毁灭还是如何,都一边去吧,我马上就能见到露娜了!
于是他来到了电影院。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电影院,他站在前台售票处,有些不知所措。

到了电影院后该干什么呢?这时贺利田的声音在他背后响起,指挥着他一步步行动。
终于到观影厅了,露娜正坐在座位上呢,看到我来了,她贴心地给我按下了椅子,正当我要走过去时,却被贺利田一把拉住,我摔倒在地,看着贺利田坐在露娜的旁边。
贺利田对着荧幕上念念叨叨:她是受她的爷爷影响才开始看电影的,而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男人,像荧幕上的主角一样去拯救世界。

电影院,在漫画的第35话时就提到过,当时阿格尼问贺利田,人死后会去哪里,而贺利田给的答案就是电影院。

将现在这部分联系起来的话,我的理解是,电影院是一个你回顾自己一生的地方,不管你是谁,你总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电影,别人的人生,你的人生,都被拍成一部部电影,无论片子质量是好是坏,总会有观众在那看着,当然我这个理解非常浅显,大家看一看就好。
而贺利田这段独白,与她前面疯疯癫癫的画风完全不同,她的内心也渴望像超级英雄一样去拯救世界,可她一直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厌恶,所以假装成一个导演,来指挥阿格尼,想要让他成为一个超级英雄去拯救世界,但在最后一刻,她终于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勇敢地去当了那个“电影里的主角”,她救起了阿格尼。
在被火焰吞噬时,贺利田终于体验到阿格尼的痛苦,原来,主角也不是那么好当啊。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想着该说什么告别词。“在地狱里再会吧”太中二了,“下辈子要做猫”估计他也听不懂,于是她想到了“妈妈”,那就这一句吧。但是阿格尼是她好不容易才救上来的,可她也知道活下去对阿格尼只有无尽的受罪。但是,她最后还是说出了那句“活下去”。
是的,她知道这对阿格尼意味着什么,但这句“活下去”中,却包含了一个姐姐和弟弟的约定,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期望。这一刻,她以她的温暖,让阿格尼守住了最后的一丝理智,阿格尼清醒了过来。
但这样的结果对阿格尼来说是残忍的,他还是个孩子,只是身体长高了而已,他不想看着自己身边一个个人都离他而去,但他做不到,他身上的火焰就是诅咒的火焰,只会不断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他还是强打起精神,抱着贺利田,往营地走去,贺利田走了,但营地还在,至少要对那些人负责。
可当他回到营地时,却发现营地被一棵大树所扎根,他能看到的人,都被那棵大树的树根扎入,成为了那棵树的“养料”,这里已经满目疮痍。而那棵树正是尤达的化身。这时,“冰之魔女”又出现了,她直言不讳地告诉阿格尼,他现在完全不是尤达的对手,而且他才是电影中的大反派,现在,该轮到这部电影的大结局了!
“啪!”最后一根紧绷的神经,断了。
阿格尼绝望地跪坐在地上。

这几话的故事到这就结束了,但说实话,其实我真的希望漫画到这里就戛然而止,哪怕藤本树给我留下个开放式结尾也好,这样我就会对阿格尼抱有一丝幻想,我会想着他最终打败了尤达,消除了自己身上的火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漫画剧情还在继续往下走,我的美好想象也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