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只是在背书之余想起的一个往事

2023-03-03 19:28 作者:伊九Alex  | 我要投稿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她在大家的眼里是一个天使,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她可以帮上忙的,她都会竭尽全力的帮助你。她也是一个学习很努力的孩子,她的平时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我可以看见考试的时候有很多同学在偷偷问她答案。

但是这个印象停留在某一天,那一天她的母亲来到了学校里,她的母亲是一个很在意自己孩子的人,她拉着我一直在说她女儿的事情,她告诉我她的女儿是一个很受人喜欢的孩子,她告诉我她的女儿能力很强。让我想想她是怎么说的?

她说:“我的女儿学习是很努力的,但是脑子转的不太快,老师您要多多关照一下。”

她说:“我的女儿是很招人喜欢的,她性格什么的都好,只是有点倔,我说的话她经常不听,每次我说了两句她就会生气。老师您和她说话的时候稍微严厉一点,不听话的时候直接管教就好。”

她说:“我的孩子之前学英语的,她只有英语好,其他的方面都不怎么样,老师您可要好好督促她,不要让她太骄傲就懈怠了。”

那位母亲在办公室里和我说了这些话,她完全没有顾及当时她的女儿就站在我的身边,她也没有顾及那几个来问问题的孩子,似乎她就是专门说给她的女儿,说给那些站在这里的孩子们听的。

那天之后,这个女孩就安静了下来,在上课的时候,她曾经是班上最活跃的孩子,但是现在她上课不再和老师互动了,也变得经常迟到了,后来甚至经常旷课,考勤分扣到了不能看的地步。

我没有立场,也不能去指责这位母亲,因为我知道作为一个母亲,她确实是想要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的,但是她说话的方式我实在不能苟同,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找女孩子单独谈话,试图了解她转变的原因。

我第一次和她谈话的时候,我试图和她套近乎,从而引出后面的交流,但是不管我怎么挑起话题,她都只是沉默应对,根本没有与我交谈的欲望,于是我狠下心,和她交流起那天她的母亲所说的话。

我说:“你的母亲和我说,你学习是很努力的,这点我也看出来了,但是她说你脑子转的不够快,我并不这么认为,你的母亲是怎么会有这样的印象的呢?”

她似乎对对话有了一定的兴趣,她告诉我说,那也是她的困扰,之前平时成绩都挺好的,但是考试的时候就经常发挥失常。她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带着委屈,我可以理解她的委屈,因为她的基础功确实扎实,而她考试时候扣分的点基本都是一些低级错误。

于是我问:“那你还觉得你的母亲有哪些地方说的不对吗?”

“她根本不在乎我怎么想的,她只能看到她想要看到的样子。”

女生的情绪有些失控了,她和我说起了她的转变。

最开始来到这个班级的时候,她想要给新的班级同学们一种新的印象,她说那是她心里面想要成为的人,一个乐观积极的,被大家喜欢的人。她说她也知道自己不是特别天才的那种人,但是至少她很勤奋,老师在上课提的问题她都可以回答出来,这也代表了她平时的努力。

我很赞同,因为我确实总是可以在午休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看到她仍然学习的样子。

但是她想要成为那样的人的心情太过急迫了,这让她觉得很累。在此之外,每次那么努力的学习之后,考试的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一看考试的错误都是自己会但是就是失误扣分的,她的心里就更加沮丧了。于是她在放学之后带着这份沮丧回到了家里,然后她的母亲开始询问她考试的结果。

她告诉我,她的母亲只认同她的成绩,不听她任何的解释,她很委屈,于是开始反驳母亲的话。而她的母亲却更加生气了,觉得她是一个只会找借口而不找自己原因的小孩。因此她不再和自己的母亲谈论自己在学校的生活了。

她告诉我,她不再相信她最相信的那个人了,她告诉我,她在这个被自己称为家的地方失去了归属感。

她告诉我,日复一日的压力让她感觉到要崩溃了,她和我说她感觉在班上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在用看不起的眼神看她。当我问她为什么会这么想的时候,她说是因为上次她的母亲在办公室说话的时候有不少人听到了,而那些人肯定回去和自己的朋友说了。

她的话让我感觉到心脏被揪住,我甚至可以从她的话语中感觉到她的窒息。这是一种幻觉,因为我知道我的学生们不是这么想的,他们都很关心女孩的情况,想要帮助女孩,让她早点好起来。但是幻觉的出现,已经证明女孩的心理问题到了一定严重的程度了。

堤坝不是在一天之内崩溃的,骆驼也不是被一根稻草压死的,她不再愿意来学校,但是在家她又会被自己的母亲念叨,恶性的循环往复让这个女孩积攒的压力达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人的压力承受是一个倒U形的曲线,在U的中间,人会被由压力转化的动力驱动,那正好是女孩刚进入这个班级的时候的压力状态,但是现在,这个女孩的压力水平肯定是在倒U 的最右边了。在极端的压力之下,人的选择会倾向于自毁,那曾经帮助自己的动力也就变成了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的责问了。

故事的最后,我建议那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女儿去进行心理咨询。我希望这位母亲可以转变自己的思想,因为我知道如果这位母亲依然是以这样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女儿,那么不管女儿与多少位心理咨询师交谈过,不管她的心理咨询师怎样帮助她排解压力,不管怎么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这段故事依然会重演。

或许有时候压力可以成就一个人,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不要给你所在意的人太多的压力吧。


只是在背书之余想起的一个往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