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游天下(584)新疆昭苏细君公主墓

2022-12-08 07:13 作者:乐山乐水481  | 我要投稿

文游天下(584) 新疆昭苏细君公主墓 文/石岩磊    和亲,也叫“和戎”“和番”,是中原王朝怀柔外族的一种政治联姻手段。据史料记载,自西汉至大清朝,共有70多位宫廷女子远嫁塞外,其中西汉的刘细君则是我国的第一位和亲公主。    张骞出使西域时,得知在伊犁河流域有个强大的乌孙国,为了夹击匈奴,便向汉武帝建议:“可厚赂招,令东居故地,妻以公主,与为昆弟,以制匈奴。”乌孙国的国君猎骄靡也有意与大汉交好,便送来千匹“天马”作聘礼迎娶汉朝公主。汉武帝经过深思熟虑,最后选中了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    刘建是武帝的侄子,他因谋反罪被赐死,由于当时刘细君年龄尚小,才幸免于难,得以寄居在叔叔家。虽然她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作为罪臣之女处处遭人白眼。公元前105年,刘细君应召前往乌孙,与年迈的国王猎骄靡成亲,得到万般呵护与宠爱,远离了压抑和歧视。    可戈壁大漠的生存环境,毡房粪灶、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再加上语言不通,都令刘细君倍感不适。更让细君难以忍受的是,老国王很快便驾崩了,他的孙子军须靡继位,按照乌孙风俗,刘细君要再嫁新君主。这类似乱伦的婚姻叫中原女子实在无法接受,刘细君便上表朝廷请求回国。武帝心中只有江山社稷,岂能顾及一个弱女子的诉求,当即回复:“从其国俗。”    万般无奈的细君公主只得委身军须靡,好在年轻的国君待她不薄,二人还育有一女。刘细君也逐渐与乌孙民众打成一片,时常赏赐周围的人一些锦缎饰品,并传授他们汉族文化,慢慢得到众人的爱戴和崇敬。可刘细君朝思暮想的还是中原故土,她经常手抚秦琵笆,凄切地唱着《悲秋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刘细君终是没能回归故乡,公元前101年,她在抑郁寡欢中撒手人寰,埋在了今天新疆昭苏县的草原上。坟茔残高10米,形似土丘,它东倚乌孙山,西接哈萨克斯坦,南望汗腾格里峰,北临夏特河,山环水绕间静守着一份安宁。在陵寝不远处,刘细君老家扬州的援疆干部为其树起一尊汉白玉雕像,表达了家乡人民对她的一份敬仰之情。    乌孙古国早就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只留下数百座荒冢,以及关于细君公主的瑰丽传说。或许她业已化作一只展翅高飞的黄鹄,穿越千山万水重回大汉,洒下声声长鸣,傲娇地向着金碧辉煌的宫阙禀道:我幸不辱命。巍巍乌孙山留守着她的痛楚与无奈,滔滔夏特河沉积着她的悲苦和无助,悠悠白云忘不了细君的倩影,青青草原铭记着公主的韶华。    2022.12.8

文游天下(584)新疆昭苏细君公主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