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川内级轻巡洋舰
制作不易,如果您觉得不错,请您点个赞和关注让更多的人能够看见,up主在此谢谢各位读者老爷了 。
简介
川内级轻巡洋舰是日本海军建造的一级轻巡洋舰,为长良级轻巡洋舰的改进版本。与其他轻巡洋舰的设计目的一样,作为水雷战队的指挥舰,配有鱼雷射击引导的水上侦察机和弹射器,主炮增加到7座,装备了世界上威力最大的93式酸素(氧气)鱼雷。本级舰共三艘,在二战中均被击沉。

背景
日本海军原本计划建造川内级轻巡洋舰八艘,但是由于华盛顿军缩条约的限制,所以取消了其中的五艘,而剩下来的就是川内级的这三艘。川内级是长良级的改良版。相比长良级,川内级改用较多的煤炭作为燃料,因此使得川内型具有四具烟囱,这在日本海军在建造计划中考虑到,日本石油不足,加上计划中要建造大量大型战舰,到时候石油供给恐怕会不足,所以将轻巡洋舰改用煤炭作为燃料,减轻后勤补给的负担。
川内型轻巡洋舰是长良型轻巡洋舰的改良型,本级舰的特征就是在锅炉和机关部配置的改变,动力采用了4座帕森斯式蒸汽轮机 ,8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 4座舰本式煤油混烧锅炉,从而使得烟囱变成了四根。另外,本级舰中的两艘拥有日本五千五百吨级轻巡罕见的向上展开的钳型舰首。

首舰川内号和他的姊妹舰在外型上有点不一样,他的舰首还是保持着像球磨型那样直直一条线插入水中,而姊妹舰都已经改用向上展开式的舰首,耐波性较好。也因为如此,在友鹤事件后,耐波性不佳的川内号就减短了他的烟囱,而且是让四根烟囱一样长,由这几点我们可以拿来作为辨识的要点。
性能数据
排水量 5195吨 航速35.2节 主火力 7门140毫米主炮
副火力2门76毫米高射炮 鱼雷发射管 8具610毫米 舰载机1架水上侦察机
各舰概况
川内
1922年2月16日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动工,次年10月30日下水,1924年4月29日竣工。
1943年11月2日,第三水雷战队旗舰川内号在布干维尔岛海战中,因受美军炮火集中攻击而沉入所罗门海。
神通
1922年8月4日动工,1923年12月8日下水,1925年7月31日竣工。
1943年7月13日,神通号在科隆班加拉岛海上夜战中,受到美舰炮火的集中攻击而沉没。那珂
1922年6月10日动工,受到关东大地震影响,1924年5月24日重新动工,1925年3月24日下水,同年11月30日竣工。
1944年2月17日,那珂号被美舰载机击沉于特鲁克西南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