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无尽二战:《革命人永远年轻》、《超越音速》登场载具介绍
首先,介绍一下在《革命人永远年轻》、《五个火枪手》等分卷中多次登场的反派角色:轴心国尸傀运输队。

对三德子来说,尸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实施进攻作战时,尸傀不仅能够吸引敌军火力,还是非常好用的排雷器材与越障物资,消耗数量往往数以千计。为了运输数目庞大的尸傀,三德子改装、生产了数目同样庞大的特种车辆,广泛分布在东西两线的各个战场。
由欧宝油罐车改装而来的特殊运输车,是最常见的尸傀囚笼。奔驰卡车与斯太尔履带式牵引车,也经常用于载运丧尸。除此之外,国防军、SS与外籍志愿兵师建制内的“特殊牧场”部队/分队,还会广泛使用缴获车辆,例如英制AEC型6X6装甲指挥车,以及苏制BTR-152型装甲输送车。
图中这辆BTR-152,就是特殊牧场使用的缴获装备。车体上的“G.W”字样,是德语“危险货物”的缩写,任何一辆尸傀运输车都会喷涂。不过,这辆BTR已经进行了二次改装,不再从事肮脏的丧尸运输任务,而是成了行军纵队护航车。


如图所示,尸傀运输对为其加装了一座土造炮塔,让BTR-152从臭烘烘的死肉货柜,变成了105毫米PAK-50反坦克炮(原创型号)运载车。这种护航车能够给公路上行进的车队,提供一定的火力掩护,好让它们在车毁人亡之前,尽可能远地往前线移动。

接下来,介绍一下我为《革命人永远年轻》摆拍的插图。主角小队(来自国际纵队)的T-34-76装甲增强型,正与苏联红军装备的ZSU-37-2型自行高炮,一同迎战E-125硬皮豹(行走装置已因故障瘫痪)。
需要说明的是,这辆T-34-76是建新公司于1948年生产的国产版本。由于暂时缺乏新型机床,无法加工大直径炮塔座圈,建新公司在1948年没有直接仿制T-34-85,而是先生产了一批T-34-76装甲增强型,用来给工人师傅练手。

重型坦克WZ119也会在《革命人永远年轻》当中出场,虽然戏份不多。“WZ119”这个编号,其实是该型坦克研制阶段的代号,意为装甲兵科研院牵头研发的第9种重型坦克。这辆车是我的原创车,模型制作时用了260工程的底盘,以及ST-Ⅱ的炮塔。
WZ-119的设计目的,与WZ111等传统重型坦克完全不同,主要用来突破日帝残余在本州东北修建的筑垒地域。PLA认为,本州山区地形复杂,SU-152、68号工程等无炮塔自行火炮,很难应付来自多个方向的交叉火力,作战灵活性不如有炮塔坦克。除此之外,日帝残余既有时间也有动机建造更加坚固的工事,单门152毫米口径火炮,作战效率必然会持续走低。



但是,如果新型装甲车辆模仿SU-203,一味增大火炮口径的话,必定会带来战斗全重飙升、射速过慢等问题,给后勤保障工作带来严峻考验。因此,PLA决定另辟蹊径,研制一种全新概念的重型坦克,取代68号工程、SU-152等现役无炮塔自行火炮。
新型坦克将会并列安装两门中口径加农炮,以及配套的半自动装填系统,理论射速达到IS-3的四到六倍。攻击敌军永备工事时,两门主炮既能发射铝热剂或白磷燃烧弹,也能发射最新研制的碎甲弹,理论上能让守敌迅速丧失战斗力,作战效率大大超过胜过单门203毫米火炮。
1956年秋,两辆WZ119原型车漂洋过海,一辆来到本州战场,另一辆则来到了与欧陆战场。坦克部队指战员与军工厂技术团队没有耽搁,立即把原型车送上前线,马不停蹄地开展了一系列实战测试。
该车的两门122毫米炮,在压制敌军堑壕与土木野战工事时,确实展现出了不俗实力。但WZ119一旦对上钢筋混凝土堡垒与地底工事群,火力就会变得捉襟见肘,始终无法发挥由数学建模推算出的性能。200毫米以上的筒子,看来依旧有存在必要哪……


最后,介绍一下《超越音速》当中登场的各方战机。首先介绍一下插图中的两架战机,分别为叙利亚远征军空军装备的雅克-23,以及南瓦里奥空军基地(位于博洛尼亚郊外,原创基地)自由法国第99战斗轰炸机联队的F-105B。
接下来,再讲讲北意大利战线的轴心国空中力量。飞翔在阿尔卑斯上空的轴心国战术飞机,一半属于墨索里尼的Fasces意大利,另一半则属于——维希法国。
三德子这两个仆从国,根据Luftwaffe提供的各型飞机图纸,以及战场上捡来的F-80、F-84、F-8等美制战机残骸,研发生产了不少作战飞机型号。这些飞机基本都在北意战线参战,自成一个系统,包括平直翼的“暴风雨”战斗轰炸机,后掠翼的“神秘”战斗机,后掠翼G91战斗轰炸机,以及勉强突破音障的“超神秘”战斗机。




1951年至1956年,这批飞机同自由法国的美制F-84、F-86、F-100乃至F-105系列战机频繁交手,与叙利亚远征军前线航空兵师的雅克-23,亦是互有击落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