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叼球制作和使用方法指南

之前,发叼球相关东西。好像有许多人对此很有兴趣。
所以我就简单的在本文中说一下。 叼球的制作和训练方法。
首先是叼球功法的来源。
是八极拳六世武师霍殿阁,跟一位姓高的道士(高老道)学习的。
同时也学习了,终南山一百零八式太极拳。
叼球这个功法,并不是的霍传单有的。霍殿阁的一些师兄弟的后学,也有流传。
这里不详细赘述。
其次叼球这个名称,一般写成刁球、吊球等。
我个人觉得叼字,本意是用嘴叼含之意。比较贴合双手十指插入泥球的样子,所以用叼作为正字。
功法训练,目的。
重点是:指力,腕力,小臂,臂膀等上肢体力量。
腰腹力
因为需要下肢站马步,所以马步的训练目的也饱含在内。
同时因为运动幅度较大,也对拉伸筋骨有一定帮助。
====================================================================
制作流程:
准备材料,黄泥 六斤或是九斤
(注:多买一些也是可以的,毕竟最后要练到四十斤)
麻刀(没有麻刀,可以用麻绳,棉线来代替。)
食用盐
水
洗脸盆。
以上材料,某宝都有。
备好之后,开始制作:
首先将,黄泥(六斤),放入盆中,倒水。
同时用手搅拌黄泥,使其充分的与水融合。并将黄泥中的砂石挑出。

充分搅拌之后,静止几天。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黄泥没有任何小土块,变成细腻的泥水。
几天过后,捞出准备制作泥球。
将麻刀与黄泥混合。(麻绳或棉绳剪成段,每段一到两厘米即可。)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让这些植物纤维,在黄泥里形成强化筋,让泥球,更加的结实,阴干之后不容易散开。
混合时,要顺着一个方向,给黄泥上劲儿,同时放上少许的盐。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给让黄泥更加坚固,少于的盐,可以防止黄泥板结。
揉好泥团之后,取两斤半黄泥,并制成馒头状。(初始,单球两斤半或是五斤)
趁球未干时,在球的上圆端,用张开的五指(如抓馒头状)直插下去形成五个孔(可以在手上抹点食用油,防止黄泥沾手),注意是用指直插,不能去抓出孔来。插到底后,也就是手心靠实球面后,指尖再向内稍稍一抠,但不可向里过深抠。
一只手做完之后,换另一只手,同样步骤做出另一手的泥球。
(注:可以根据自身力气来制作,初始泥球的重量,但不要贪多。)

这些都有做完后,将其放到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阴干。
另备一此搅拌好的黄土,每日以四钱的重量去抹。(原始版始三钱)
只要坚持,功力自然会提高很快。
=============================================================
二、泥球训练方法
叼球之所以称为叼球,是因为它的基本功是叼腕,它要求只用腕力而不可以用臂力。
叼球的练习有一个套路,可合练也可拆练,但归根结底要先拆练。
叼球是双手做动作,练全身的整体之力,需要下肢力量,所以之前要先站好马步。
马步有一定基础(能站住十分钟),再开始练习刁球功法。

训练目标:叼球分,活球死球。
死球,可以理解成极限力量。腕子之类的无法转动。我记得70斤达标
活球是,可以任意活动。40斤达标。
叼球具体练法口诀如下:
刁球传自高老道,黄泥指插直不凹。
双球并放无极式,身拨体松气无涛。
俯抓直起平臂刁,屈臂刁球腕挑高。
俯身反托送裆后,直刁高举挺直腰。
侧分托球双臂平,合举再分走三遭。
开臂转身出右球,仰首向右拨转腰。
一顺一背转三回,转腰俯手刁十遭。
仰起旋臂不间断,左右三换指上翘。
双臂平托与地平,突变俯刁球莫掉。
双臂并拢前直刁,俯身放球不急躁。
气随球走体松沉,骑马蹲裆步要牢。
不辍每日增三钱,不可贪功使命糟。
=================================================================
与其他类似功法的区别。
提罐功:先是提空罐,然后倒水,水满了,换成沙子。
还有抓圆锥体(无尖)等。
叼球功法,其中的死球练法与这些功法训练上,大同小异。
两者可以直接互用训练方法。
例如提着罐子,走行步。
活球功法则是更加细腻一些。用罐子等物品,是无法训练的。
==========================================
优点是比这些功法,锻炼的更加细腻,可以给肌肉充分的锻炼,
而且不会因出汗或是肌肉无力而导致打滑,相对来说不容易伤到手腕。
因为受力面积较大和受力均匀,也不大容易,在手部磨出茧子。
缺点是制作步骤比较繁杂,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时间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