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芽户缔观感
首先我觉得故事的主线并不在于爱情,我认为那就只是铃芽的愧疚感而已。当初铃芽出于意外拔出要石,而使得草太不得不去关门,还为保护自己受了伤,这是愧疚的起始。但是我们纵观整部电影,铃芽的愧疚早在12年前就开始萌发。环姨将自己收养,但是由于但是带孩的缘由一直组成不了家庭,这些是铃芽在长大的过程中日渐沉重的愧疚感,当然其中也有环姨的原因,后面会谈。这种铃芽称之为沉重的爱其实反映的是单亲寄养家庭的现实处境,不过为什么会融入到这个故事中来,笔者也不得其解。
再说到整个故事的节奏观感,相比诚哥前两部大作,它其实有着非常明显的人为刻意的痕迹。新海诚导演的主旨可能是想通过这部电影,为现在的年轻人带去在地震等灾害下人们的不安惶恐的感受,这主要来自蚯蚓。网传它的意象是指代想要重返现世的思念集合,最大的可能就是指地震下的亡魂想要归家再见亲人的心愿。而男女主的任务也围绕着这个展开,其实他们所辗转的地域即是当年发生过重大地震的地方。而这就造成了最为诟病的一点,前半篇的任务次数高达三次,而且对于主线的推进作用不大,仅仅是认识了一些人,连灾害的设定都没有讲清楚,关键是他每次完成任务的步骤出奇的一致没有带来新鲜感。你可以说关门师关门的步骤就是这样的啊,你还想搞出什么幺蛾子?我觉得步骤一致可以理解,但是你不为剧情发展服务,那我甚至可以跳过这段也不影响后面的观看,这不是浪费了观众的期待感吗?诚哥的这部作品前半段毫无疑问是有对现实发生的事件的纪念意味在里面的,可是当作品节奏全部围绕一个思想(社会),而忽视文艺作品本身的节奏设计原理和观众的感受,就会本末倒置,不但无法理解导演深意反而心生倦怠甚至厌恶。
前半段略有瑕疵,但是后半篇我愿称之为神。在我们去掉伪装的感情线基础下,铃芽想要去救回草太的动机其实已有合理解释。在数百万人和草太之间,铃芽已经作出过一次选择,但是她真的甘心情愿吗?难道草太几十年的时光就不值一提了吗?况且这还是自己造成的!如果就此不顾铃芽怎么可能欺骗自己那颗愧疚的心。就像爷爷说的,生人是无法进入死者的世界的,但就算如此铃芽也坚定要救草太出来的决定,这就打动了爷爷。的亏导演还是给铃芽安排好了后路,爷爷没有进入常世的办法,但铃芽曾经进去过,只要再次找到那扇门就可以去到常世。这就牵引出了本故事最为隐秘也是最打动人的主线——克服心魔的旅行。那这时候就少不了一个代步工具人,于是草太好基友闪亮登场。一部二手的敞篷红色跑车,一段讲述着沿途心路历程的音乐,两颗早已疲惫却仍强撑着的心,在此刻得到了久违的宁静。铃芽终于可以和姨妈互相理解,导演不否认人心的恶,但是与人相处论迹不论心。相比单身,姨妈更加在乎的是铃芽的成长,所以她从不让陌生人来家里、每次都精心给铃芽准备便当、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回家担心铃芽安危、由于不放心铃芽和”那个男的“旅行而千里迢迢接铃芽回家。
那么走完了亲情线,我们将目光放回铃芽的自我救赎上。最终任务时,铃芽感受到了草太的回忆成功救回草太后,看到了儿时的自己。原来当时的妈妈不是妈妈而是将来的自己,一个四岁的孩子无法承担的起失去妈妈的苦痛,但是经历这一切的铃芽已经可以拯救自己,于是她对这自己说:没关系,将来会更好的,你会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也会有很多的人喜欢你,虽然现在你觉得世界一片黑暗,但是黎明终会到来,你会在阳光之下长大成人,未来一定会是这样的,因为那已经是注定好的事了,因为我就是铃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