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卑微时的绝对自信,成就其盖世伟业,注定其不凡人生
“高祖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史记》

编辑
人要自信很容易,但要一辈子自信,这确实难以做到。中国历史上确实有人做到了,他就是刘邦,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汉高祖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贫民身份登上帝位的人,是阶级跨越的绝对典范。
年轻的时候,刘邦的父亲并不喜欢他,而且还十分的厌恶!因为他太不务正业了,整天游手好闲,什么也不干,一个快40的人了,连最起码的妻室都没有!他是农民的孩子,就应该像他的二哥一样做一个本本分分的农民,这样才能光宗耀祖。即使有些许天赋,也应像他的四弟一样踏踏实实的读书做一个艺术天才也就行了。
刘邦的大嫂也极其看不惯他,刘邦的朋友来家吃饭,索性就暗示没饭吃了。刘邦真是很生气!他这时是不是应该改变自己一下了?讨好一下周围的人呢?可他偏不!我老三刘邦就是不信这个邪!老子生而不凡,何必拘泥于此?对于一个几乎一无所有的刘邦来说,这是何等的自信!也就是刘邦卑微时的绝对自信,注定会开启他不平凡的一生。

编辑
刘邦从农民到皇帝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靠的究竟是什么?
时代的风口。他确实站在了风口之上,大泽乡陈胜和吴广的反秦“第一枪”迅速蔓延到全国,怎么会这样?军事力量如此强大的秦,竟然会有人敢公开反叛?而且还是老实本分的农民。这不可能啊!大秦没有如此的预案,那就剿杀吧!谁不知道老子的外号叫“暴秦”,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沛县的刘邦迅速做出了呼应,杀了县令,自立为沛公。他胆子也是真大,当时的秦还是有绝对的能力剿灭反叛的,就是因为这一点,很多人都不敢牵这个头,都怕被满门抄斩。刘邦可不信这些,他自信的认为秦必亡,自己有彩云相随,是绝对的“真命天子”,高举沛县的反叛大旗有何不可?

编辑
人才的效忠。这一点也是非常的关键。人要想做大事,一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行的,要想让人才围绕在自己的周围,是需要大智慧的。人才多了,就要管理他们,让人才为自己死心塌地的做任何事情。刘邦就有自信做到些,而且真的做到了,韩信、萧何、张良、陈平、樊哙······这些那个时代一等一的人才,都汇聚到大汉的旗下。自信的用人且宽大的胸怀让刘邦的认为,江山早晚会到我的手中。
国家的建立。刘邦虽然有许多缺点,如猜忌心重、诛杀功臣,心狠手辣,但他却自信地建立了大汉王朝,总结秦亡教训,施行宽厚政策,减赋税,使百姓休养生息。又一手建立起完善的中央政治制度。虽诛杀功臣为人不齿,但从长远来说减少了叛乱巩固了政权,使天下能够长治久安,使百姓免遭战乱之苦。这件件桩桩都是大功绩。为汉朝的强盛,中国的统一强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邦的前半生籍籍无名,后半生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定鼎江山,可谓是威猛霸气的一生,当刘邦走上那个顶点才发现,只有自己独自在面对未来,内心无比凄凉……几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自信的挥笔写下:“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编辑
试想:如果让刘项互换一下年龄,会不会有更为精彩的历史?如果刘邦没能当上皇帝而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的自信会不会成为一个笑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