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荷是我闻”——《萧芬琪水彩画集》(自序)

2023-03-25 23:54 作者:非遗之美  | 我要投稿

過去十多年來,我一直沉醉於以荷塘為題材,以油畫和水彩畫為載體,持續不斷、樂此不疲地創作我心中的荷塘。從《逸象心荷》(2018 年)、《荷足為奇》(2020)到這本《荷是我聞》,已經是我的第三本荷塘系列作品的結集。這些畫冊,都紀錄了我愉悅的創作歷程,毫無保留地呈現我在畫布或紙上奔放揮灑的片刻, 銳不可擋的激情,纏綿溫婉的浪漫,甚至毫無理由的“撒野”。這些年間,繪畫是我無拘無束的幻想天地,在 這片自由爛漫的樂土中,我獲得了無窮無盡的樂趣。



“荷是我聞”,取自佛經開頭第一句“如是我聞”。“如是”即“如此”,“我聞”意為“我聽到”,表 示佛經的內容是阿難親自聽聞佛說,非從他聞,真實無謬。“如是我聞”這四個字述盡了宇宙人生的真理,講 透了我們的本來面目。“如”,是我們的自知本心;而“是”指萬法萬象,我們所能耳聞目睹、身受心想的一 切皆為“是”;“聞”指領悟到了其中的道理,即見道。“如是我聞”,即以自身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作為世 間萬物的本源,萬法為我一心所現,“如是我聞,萬法皆成;如是我不聞,萬法皆不成”。



我曾千萬次駐足於荷塘,忘情地描繪所見之景,荷塘的多姿多彩在流動的水色中呈現出靈動的光彩,其畫面形象並非對荷的寫實 描繪,而是超越客觀物象的相對真實。“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畫中的色 彩皆是我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自然中的鮮活色彩、節奏與韻律皆是我創作的靈感源泉。

荷於我而言,是一位知心的好友。我常常流連於荷塘的自然風光中,田田荷葉隨風搖曳,仿佛歡快起舞的少女。炎炎夏日漫步於荷塘,清爽的荷風撲面而來,為我撫平燥動的心緒,荷葉的清香與荷花的芬芳縈繞在鼻 尖,引人無限遐思。在荷塘溫柔的環抱裡,我可以盡情地享受自然的饋贈,不管是晨曦的朝露,還是黃昏的彩霞, 荷塘總是呈現出多姿多彩的一面。無論是萬物生發的春天,繁茂喧囂的夏日,落果離離的秋季,還是殘敗凋零的冬天,四季的更迭為荷塘染上了變換的色彩。因此,荷之美千百年來詩歌無法言盡,筆墨難以盡繪,於我亦是一個永遠創作不完的題材。



荷花又稱蓮花,古稱芙蓉、菡萏等,荷花亭亭玉立、芬芳襲人,早在《詩經》中就已有以荷喻美人的詩歌。《鄭風·山有扶蘇》中“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以蒲草與荷花起興,表達對美人的思慕之情; 《邶風·簡兮》中,“山有榛,隰有苓。”榛代表男性,“苓”即“荷”,代表女性。荷的美好姿態逐漸成為高雅的象徵,北宋文學家周敦頤作《愛蓮說》吟詠蓮之高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淨植,香遠益清”,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其君子之姿千百年來為文人騷客所稱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荷塘一望無際的碧綠中點綴著嬌豔欲滴的荷花,“荷露墜,翠煙輕, 撥剌游魚幾處驚”(歐陽炯《漁父歌二首》),夏日的荷塘霧雨霏霏,游魚穿梭於荷葉間,悠然自得。無論晴雨, 荷塘都具有別樣的情致,充滿著無限的生命力和可能性。


這本畫冊中收錄了我近年所創作的水彩作品,共包含“荷風入扇”“蓮葉田田”“菡萏思柔”“四時有景”“君子攸寧”五個部分。在“荷風入扇”這個系列中,我嘗試將水彩畫的舞臺轉向團扇,以荷入畫,以畫生風,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呈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驚喜。


另外四個系列則以《詩經》為靈感,從不同角度來描繪荷。“蓮 葉田田”描繪了荷塘滿池翠蓋的盛景,“菡萏思柔”以荷花為中心,表現其鮮妍柔美、亭亭玉立。“四時有景” 以豐富的色彩展現了荷塘不同時刻、不同季節的絢麗景象,將時空的變化融於荷塘的色彩中。“君子攸寧”則展現了蓮的君子之儀,蓮姿態優雅,品格高潔,有君子之風。《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展現了先秦時 代的生活和社會文化,詩歌朗朗上口,簡潔生動,其中蘊含著祖先的悠悠情思與語言的智慧。品讀《詩經》, 仿佛置身於“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詩情畫意中,我以荷塘為載體,展現這來自遠古詩詞韻律。


水彩畫對我而言是充滿趣味的“色彩遊戲”,水與色的衝撞總會出現令人意外的結果,這些自然天成、難 以名狀的藝術效果構成了偶然的意象符號,描繪出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意境。水彩畫既有西洋畫的色彩斑斕, 又有水墨畫的渲染特性,能夠創造出變化豐富的肌理,描繪出強烈的意境。中國傳統繪畫講求“六法”,其中“氣韻生動”最為核心,這也是中國畫的根本精神。基於這樣的理論,我拋開現實的束縛,將中國畫中的詩意表達 融入水彩的淋漓水色中,營造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意境,展現我心中所見之荷塘。


願我的荷塘,能為觀者驅散在疫情中的鬱悶不歡而豁然開朗,令生活更為和樂美好;也借著我的蓮花,祝願觀者連連吉慶,如意安康。(文/萧芬琪,2022年6月于广东汕头)


————【人物链接】————

萧芬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大学文学院艺术学系哲学博士。当代画坛新锐女画家、策展人、专栏作家。擅艺术史论及书画鉴赏,曾策划统筹艺术活动和展览逾百个,编辑书画册近百部,公开撰写发表艺术文化文章逾二百篇。著作包括《王一亭》《孙星阁》等。现任广东省岭东美术馆总馆长、中国艺苑研究学会常务副主席、海外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岭东雕塑院执行馆长、香港美协创会秘书长等。

2016年入选首届“全球华人杰出青年”,并获“全球华人杰出青年艺术人物大奖”;2021年获香港江苏社团总会“经贸文化杰出贡献奖”;2022年获“回归 25年影响香港‘杰出港人’之‘菁英人物大奖’”,并入编《杰出港人 2022——献礼香港回归祖国 25 周年大型人物画传》。其绘画创作筑基于美术史研究,多年来积极探研中国写意画与西方绘画的融合,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面貌,获海内外艺坛前辈高度赞赏,好评如潮。

▲《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左一)采访香港著名画家萧芬琪(右一)



(责任编辑/姚泽民)


“荷是我闻”——《萧芬琪水彩画集》(自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