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氏巨鲇(Pangasius bocourti)
博氏𩷶
别名:博氏巨鲇、巴沙鱼
英文名:basa
英文别名:yellowtail catfish,bocourti catfish
学名:𝑃𝑎𝑛𝑔𝑎𝑠𝑖𝑢𝑠 𝑏𝑜𝑐𝑜𝑢𝑟𝑡𝑖
分类:𩷶科(Pangasiidae)
𩷶属(𝑃𝑎𝑛𝑔𝑎𝑠𝑖𝑢𝑠)
描述
博氏𩷶虽然也叫博氏巨鲇,但实际上其体长最大也只有1.8米。还远称不上巨型,只能算是一种中型淡水鱼。博氏𩷶体色暗淡,背部和体侧为黑色,腹部为白色,吻部带有一条白斑。和很多鲇鱼一样,博氏𩷶的身体粗壮,头部宽阔,吻部钝圆。
相似种:博氏𩷶与同属物种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鳃耙的数量,博氏𩷶的鳃耙有36至40条。同属的大线𩷶(𝑃𝑎𝑛𝑔𝑎𝑠𝑖𝑢𝑠 𝑚𝑎𝑐𝑟𝑜𝑛𝑒𝑚𝑎)与其鳃耙数目相似,但是博氏𩷶的头部更宽、更圆,鳃裂更短。

分布和栖息地
博氏𩷶分布在湄公河和湄南河流域,我国云南、老挝、老挝、老挝和越南都有博氏𩷶的分布。博氏𩷶主要生活在河流主干道以及较大的支流中,不管是水流较为湍急的浅水区域,还是水流较为缓慢的深水区域,都能见到博氏𩷶的身影。而在洪泛期,博氏𩷶还会游到被水所淹没的平原地区,并在那些地方繁殖、觅食。

食性
博氏𩷶在每天晨昏时分摄食行为活跃,主要的觅食时间为早晚六点到九点。博氏𩷶是杂食性动物,在博氏𩷶的胃中发现过植物、蚯蚓、虾蟹、贝类、水生昆虫和小鱼。博氏𩷶的具体食性与年龄和季节有关:幼年和亚成年的博氏𩷶更偏向于肉食性,主要进食水生昆虫和小鱼;而成年博氏𩷶则以植物为主食;洪泛期,博氏𩷶主要吃陆生植物,而旱季,其食谱则变为以水生动物和藻类为主。
繁殖行为
博氏𩷶在每年的四月到六月进行生殖洄游,此时,成鱼会游到河流上游和较大的支流中,将黄色的圆形卵产在洪泛区浑浊水域的水草丛之中。体重范围在五千克至十二千克的雌性博氏𩷶可以产下超过十五万枚卵。孵化出的小博氏𩷶会在随后潮水褪去时跟随潮水回到河流主干道中,并向下游进行迁徙。

生活习性
对于博氏𩷶的生活习性我们所知不多。
现状与威胁
博氏𩷶及其他𩷶科鱼类在市场上以巴沙鱼的名字流通。这些鱼在原产地就是常见的食用鱼,现在更是成为了世界性的美食。在美国,巴沙鱼还因为过于受欢迎,冲击到了美国的鲇鱼养殖业,使美国出台规定,不允许巴沙鱼在包装上自称鲇鱼。但受食客欢迎对博氏𩷶本身可不是一件好事,这导致了人们对野生资源的过度捕捞。水坝建设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和洄游障碍,以及和入侵种鲇鱼的基因污染,都威胁着博氏𩷶的生存。好在博氏𩷶的人工养殖技术已经成熟,它们的种群状况尚且不错,目前还是无危物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