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我的家乡,我要为你代言
金城,或者兰州,一个有着许多传奇与轶闻生产的古老城市,一个滨河而居的现代都市——千百年来,黄河在这里穿城而过,水岸上下洒满了历史的沉重叹息,同样也张扬着年轻的浪漫。
我在此望河卜居,在高高的山上。高高的山上可以从黄河的这头望到那头……
我如同一只候鸟,在生活的季节里飞来飞去,栖息在这个并不陌生的境遇——因为黄河,我感到了生活的亲近,没有了在南方漂泊时的陌生感与距离感。
严格地说,这儿已不是黄河的源头,而是黄河的上游。但是,我仍愿意这么认为!
栖在黄河源头——这个臆想与我的诗歌一样清纯。因为,不论所身处的物质时代,物质生活是多么地逼人,可毕竟我们还可以做梦。做梦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权力,梦与清贫无关。
一个周末,去了一趟位于这个城市北滨河路畔,与黄河接吻着的“龙源”。
远远地,就可以望见那个标志性的现代雕塑——巨大而高耸的基柱上,是一个风腾浪涌的“龙”字书法,在河风中傲然、苍然着,从这一丝吹来的风中,就让人感到了历史的花叶与文化、文明的传承……
龙源与黄河南岸著名的“黄河母亲”雕塑隔河而望,遥相呼应,显得气势恢弘,漭苍凝重,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在心底油然而生。“龙”的图腾传承了中华文化与文明,“黄河母亲”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忽发的这一联想,更加令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我们的心坎上……(好像这是一首歌,歌名正是《黄河源头》)
进入龙源,一块平地而置的大理石上,浮雕的“龙”字,正是那高耸的雕塑之缩影。冬天的阳光,斜照在这些雕塑的表面,我突然感到这些个事物灵动了许多……
散落在公园的椅子上,坐着许多的游人:一位老人正在举目凝望、沉思;一对年轻的男女,在另一隅相拥相吻,格外让人感到“扎眼”;还有一些学子,则在长椅上静静地读报、看书……我也感受到,仿佛在这里,才能让一颗浮躁的心平稳地跳动。
龙源,乃是金城一个可以引发人许多美好情感的好去处!
黄河穿城而过,这个冬天在我的心境之中幽暗微明。
于是,在长夜里,或一些闲散的日子里,我偶尔会在火炉上煮一罐茶。用黄河水煮茶……
请你想象一下,在窗外飞雪的日子,在夜色俱寂的城市一隅独处——望着赤红的铁铸炉盖,注目茶叶于白水中翻腾起舞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当看着茶叶在茶缸中翻展,汁液由浅色变得黄梅深厚时,你猜想我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当那一缕缕水气扶摇直上,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馨时,你一定知道我那一刻的心境!
这个过程,我多次以为便是生活的全部。我为能拥有如此恬适的生活而感到庆幸——我是如此地幸运!
火热的、沸腾的、流畅的、飘逸的,这些生命的信息,亦代表
了生活的全部。
冬至前后,又去了几次龙源。一次,我领着儿子一同前往。
从南滨河路出发,我们溯流而上——途经水车园、黄河母亲,然后在小西湖黄河大桥上漫步,看水鸟的起起落落。
“这两年,黄河上的水鸟多了!”儿子这么对我说。
儿子在这个城市已经学习了四年,对兰州的感受肯定比我到位,我听后一笑。便问他:“你对黄河又知道多少呢?”儿子看着我,只轻轻摇了摇头。
么呢!是啊,对于黄河,以他二九之龄,又能说出多少、感悟到些什
到了龙源,我们先浏览了一圈,然后在那一道龙碑前驻足,从最早的龙腾开始,逐个朝代往下看--中华民族“龙”的图腾史,就是一部人类由荒蛮向文明演变、递进的历史。
儿子边看边对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问,我耐心地向他一一做答。直到最后,儿子才对我说,自己知道的太少了……我笑笑,没有说什么。因为置身于此,我感到什么样的语言都是苍白的。儿子长大了,他自己会感悟的。
后来,我们又到河边翻捡了一会儿黄河石。看河水滔滔不绝地向着下游流去,看一些中年人冬天放风筝的情趣……
当沙洲上水鸟又一次飞起时,我脱口吟咏
我是一只候鸟
栖在黄河的源头
我是一只水鸟
从不留意生活的
逝水之岸……
在水一方,金城是美丽的。生活在这儿的人,是幸运的!
卜居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栖息在黄河的源头(心中的源头),用诗歌把生命的纯真留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