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州白鹤寺历久弥新

2021-10-30 14:22 作者:功德宝官方  | 我要投稿

历史上的白鹤寺是在阳山的白鹤峰下,又称澄照寺。始建于唐会昌年间,距今有千余年历史,为当时吴中胜地。初建于唐朝会昌年间,当时一位姓丁的人家捐出白马涧的宅邸(相传为化鹤而飞的仙人丁令威的故宅)始建,五代钱氏建吴越国时,有泉水自寺间流中,寺名改为仙泉寺,当时寺内有座别院,因园大水池中生出千百叶白莲花,又名白莲禅院。

在当地村民嘴里,还口□相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很久以前,山上有座老旧的寺庙,住了个老和尚。老和尚在山上种菜、养仙鹤,还不时接济照顾山下村民。出家人自当以慈悲为怀,因为他的修行好,老百姓们跟他相处得也非常融洽。有一次发生自然灾害,仙鹤们飞到山下通知百姓,但又抓门又挠窗的行为惹怒了不知情的村民们,他们拿来棍棒驱赶仙鹤将它们都打伤了。但部分百姓还是被仙鹤赶到了山上,很快,村庄被淹没。山上的百姓日睹这一切,深受感动,纷纷到庙里参拜。没过几天,老和尚去世百姓们将他供了起来,时常到庙里焚香礼拜纪念他。

史料记载【阳山志】澄照寺,在白鹤峰下,又名白鹤寺,有二院:一曰仙泉,一曰白莲。唐会昌间某舍宅为寺,相传即丁令威故宇。

【浒墅关志】澄照(教)寺阳山东白鹤峯下,先是唐会昌中丁氏施白马涧宅建白鹤寺,后龙兴寺僧智义募得曹玄祚祠堂基重建与此。

【枫桥镇志】高景山城隍庙在大禹山和高景山相隔的谢宴岭顶端的高景山一边,庙建于何年不详....高景山城隍庙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拆除,后因开山采石,连庙址基础也铲除。80年代民间香客擅自在山的东北方半山坡搭起简陋的庙房......至2000年依然又建起了6间庙房,以供香火。

历代吟诵澄照寺的诗文甚多,今选登几首,以飨读者。

范成大《夜过高景山》

伊扎蓝于草露间,夜凉月暗走孱颜。

忽闻坡水清如镜,照见沉沉倒景山。

2006年,为恢复名寺,高新区佛教协会决定修复、翻建白鹤寺,重现当年盛况。在高景山重建白鹤寺,傍山凌云,真是再恰当不过的好地方。同时,选址于此也跟高新区的开发建设有关。原来这里是一片废弃的垃圾场,后被全部清除,终建成现在气势恢宏的白鹤寺。

工程于2006年6月开工,至今已有7年历程。昔日荒弃的采石宕口,已经被古色古香的佛教建筑所期代。据白鹤寺方丈秋爽介绍,重建后的白鹤寺基本采用明清式的建筑风格、纵轴线的布局形式,坐西朝东,面向上院寒山寺、西园寺,南有灵岩山寺,西有光福圣恩寺、铜观音寺,前视开阔,群山秀丽,风光绝佳。

区别于其它寺院建筑,白鹤寺依山而建,在苏这样的布局和层次,唯有白鹤寺所有,因此最头种特,建箱分布中山脚至出项是高外达108米为照壁、山门、三门殿、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塔院等。山门内左右为两层重檐式钟鼓楼。桥式回廊像过街楼,也是白鹤寺的特有新亮点。由于高景山地势陡峭,依势而筑的白鹤寺也被称作苏州的“布达拉宫”。

值得一提的是,白鹤寺的建设是在不破坏原有山体形态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部分房舍内,还能见到原生杰理霞的山石这也成了白微寺建筑胜的一大鞋色。寺内,到处可见名人的墨宝,华人德、虚云禅师、沙孟海、柯继承、传印长老、惟贤长老都特地大白鹤寺谱写了对联和牌匾。说来有趣,这座寺院的朝向也是几经推敲的,最终定向为朝东。

远远望去,白鹤寺层亦叠替,又如一瀑而下,势滂沱。爬上山顶,极目驰游,寺院全景图浮现:湖湾北岸,群山秀丽间,一座座殿堂精致优美,高大恢宏,让人仰止。白鹤寺在依山含水、祥云缭绕、曲径幽深、湖光塔影的顾盼间,呈现出气象万千、宝相庄严的风姿...

白鹤寺在主持法师的管理下:道场设施齐全,管理制度严明,寺庙学风纯正。以弘扬佛学文化、普度众生为目的,正常开展法务活动。让悠久的佛学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苏州白鹤寺历久弥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