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端五味

*仅是借题发挥,不按高考要求写作,就图一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传统观念里,各种分类总是向着五分。世有五行、闻有五声、观有五色、嗅有五味、食有五谷、读有五经、美食有五叔,直至中医里耳目鼻唇舌成了五官,心肝脾肺肾称为五脏,融会贯通之就有五味应五色、五脏应五味、五行应五脏。五味调和,五脏协同,五行共通,行事方能停当。《尚书·洪范》有“闻在昔,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扰乱五行,天帝震怒,鲧不得治国之法,流放而亡,正是最早对五行调和的记录。甚至到了五月初五,还要过这么一个节,端“五”节,端端这五、端端这五味。
味源又鲜底,居家之常备,入肾而养耳,汪洋降味咸。宽井之下、海洋之岸,一个个白色的山包、一片片旷日的水田,这种白色粉末,总是古往今来人们的必需品——盐。有言这世上最难吃的食物便是忘了加盐的食物,可见咸味之重要。古时官盐的地位直逼玉石、金、铜、铁等“硬货”,谓是人们劳动力的“化学”源头,谓是灵丹妙药。如今也不难幻想猛烈一击、粗野一烤、撒盐一撮,从原始人类到当代的我们,总会垂涎三尺。再提五味,厨界有语“要想甜,加点盐”,既是甜味需要咸来佐,酸、辣、苦者,无这一撮食盐,哪有在口内开疆扩土的机会。所以咸粽万岁
生津却倒牙,烈喉而闷肚,入肝而明目,草木升味酸。无论是小乔木下垂的黄果、或是超市里瓶装的调料、甚至是实验室封存的药品,酸总是有一种让人不敢靠近的陌生,而酸翻过来以自己浓郁的气味拉着人或是靠近、或是避远,入了口,共咸一起如江洋大盗大肆侵犯,闹个翻江倒海。而这份酸总会在某些时候展露出鲜明的头角,试问如各色酸菜泡菜、酸辣土豆丝,直至番茄、咕咾味型,丢了酸味,还有何趣。有趣的是,酸总会被视为腐坏的标志,这也催生了很多“逆袭”、或言“扭转乾坤”的奇迹,腐坏的米汤造就了酸汤鱼凛冽的爽、发酵的牛奶造就了酸奶和奶酪的独特。醋酸、果酸在口中交织的浓烈奇迹,总会给咸配佐下的“富贵”带来阵阵清风,实在是爽。
咧嘴而蹙眉,糊嘴还催吐,走心还玩火,煎熬倒味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总不是一个受人待见的味道,药品味苦、胆魄味苦,直至蔬菜中也有一门苦瓜总让我们年轻人退避三舍。苦力工人们一入口就四处敲敲砸砸宣誓主权,宣得口中阵阵不快,又不愿散去,留着颚、齿、舌、龈慢慢返水去冲洗,更有甚者反冲上鼻腔,倒像是个和辣一样的流氓,但是却也忠厚老实,生津体验甚至比酸还要稳定,只是实在不舒服。但是少了这味,却觉其他味所来甚易,缺了食趣,鲜香菇干制后产大量鸟苷酸钠,整只泡发煮汤,张口咬半,这一份木质苦所带来的是汤中极致的鲜香,“苦”得云开见月明,正不会落了大鲜大香的俗套。周敦颐《爱莲说》大扬莲之清高,莲子更是雅士的至爱,一芽苦芯更是从脚苦到头。同样地,一杯清茶,无它味,苦香而已。所谓雅士,苦在五味中却该也是这么个地位吧。
招人喜爱,惹人品尝,扎根于土,茂脾成甘。甘甜总是最让人愉悦的滋味之一,刀耕火种之前,甜美的浆果总是各动物的挚爱,而后人类也很早就掌握了制糖技艺,有“南甘蔗北甜菜”的制糖说法,再到当下,各色甜点糖果总是引诱孩子的利器也能俘获恋人的芳心,就是会胖,它以一种幸福的存在和苦对立,有“同甘共苦”分明地对立二者。入口的舒爽来自于条件反射出的多巴胺,进而让人更加有占有欲,让它涂满口腔的每一寸,甜味就这么理所当然地被赠送了领地,甚至不需要理由。乃至无中生有,说出“这水很甜”的逆语来。但这份甜与其他味道的碰撞可就不常尽如人意,总是需要第三种味道的辅助,如甜辣要酸、酸辣要咸,但咸甜于我实在是难以接受的味型存在,二者交汇正如一山二虎,总是会起事端的。需要注意,甘和甜不是完全相同,准确来说甜应该是甘最主要的一种。甘应该泛指各类同类口味,如“入口回甘”,若说成“回甜”就少了一层意味。
称味不是味,寻水总是少,一呛伤入肺,请尝二金条。佛家有五辛归入荤食不许僧人食用,即是大蒜、葱、藠头(小蒜、荞头)、韭菜、洋葱(兴渠)五种,其中除了韭菜和藠头都是洋玩意。原产本国的花椒,美洲的辣椒,一并提起。麻、辣一类味觉应是痛觉,但是这种刺激热辣的感觉实在是可以和另几种相媲美,便入了五味。辣发散,湿气重地正是食辣重地,而这份热辣从辣椒直接带到了性格上,曹公笔下的凤辣子最是代表。而川菜、湘菜,甚至部分赣菜闽菜,辣椒的出现是必然,但麻辣、香辣、鲜辣确实个个不同。可以说,辣是调和五味的利器,辣佐咸互为表里,辣佐酸一唱一和,辣佐甜异域风情,辣佐苦……那是药汤子。我总不喜吃辣,但极愿吃麻,咸麻、酸麻、日麻都是我的最爱,吃到盛时嚼上两个也叹极妙。但是其他的牛鬼蛇神,如姜、芥末、辣根等等,实在要避而远之。
五行、五脏、五官、五色、五味,各自独立又相克相生,不免让人想到歌词“土生木酿水中火,金樽玉液小乾坤”,味顺而气通,进而事事合心,这道理就在举筷间、落碗时。
*二金条,又叫二荆条,一种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