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颐物语春见耙耙柑:清甜无渣,一口遇见春天!
虽然现在天气还未转暖,甚至时不时还有雨雪天气,但是只要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感觉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那么,跟随着春的脚步,和我一起认识一下“春见耙耙柑”吧~
“春见”其实是耙耙柑的学名,是日本以清见桔橙和椪柑杂交而成的新品种,因为成熟于冬去春来之际而得名,相见于春天,多么清新甜美的名字
美丽的名字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乡——天府之国的眉山。位于东经103.43°,北纬29.87°,这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为耙耙柑的栽培提供了温床。
在良好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果农引用山泉水源灌溉、施用农家肥,努力保证整个种植过程无污染,让每棵果树都能“自由呼吸、茁壮成长”。
果农们也严格遵循大自然的法则,在果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催熟无打蜡,物理防虫,人工套袋,让果子做到自然成熟,吸收天然的滋养。
耙耙柑生长周期漫长,从幼苗开始一点点除草、剪枝、浇水……到现在的最佳赏味期,需时270天左右!
这270天里,果农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每一个耙耙柑的背后都有我们看不到的汗水!但是用心种植出来的果子甜美多汁,沁人心脾。
因为现在正是耙耙柑丰收的季节,虽然人们还没有走出新年的欢乐气氛,但是在四川眉山的山野里,已经随处可见果农们忙碌的身影!
果农们行色匆忙,想快速把成熟的果子摘下来,收获这一年的成果,也能让城市里等着尝鲜的朋友们尝到春见的味道。
每天一大早,他们就顶着晨露开始摘果,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累积的经验挑选成熟度正好的果子,人工背下山,回去后再把果袋摘掉,给果子进行手工分拣、打包发货,真正做到从枝头到舌尖的新鲜
我发现,很多人会把耙耙(papa)柑叫成“baba柑”,其实当你真正了解了“耙”的意思,就不会叫错啦!~
在四川,“耙”(pa)就有软的意思,比如“耙耳朵”、“耙耙肉”等。
因为耙耙柑成熟后,果实圆润可爱,果肉与果皮分离,捏起来松松软软,不脏手就能轻易取出一整颗果肉,所以得到“耙耙柑”这么一个形象又“接地气”的爱称。
如果你不喜欢剥橘子弄得满手汁液指甲发黄,或是嫌水果刀麻烦又想体验满口爆浆的快感,春见耙耙柑绝对能够满足以上所有心愿!
和普通桔橙相比,耙耙柑更清甜、更细嫩、更多汁!囊壁薄、果实大、几乎无核、风味浓郁......
剥开后的果肉,每一瓣都胖嘟嘟、水亮亮。果瓤粒粒分明,像排列均匀的名贵鱼子酱,泛着无比诱惑的光泽,甚至都有点儿不忍心吃了~
掰一瓣扔进嘴里,果肉一咬即破,果粒爆汁,丰盈水润在口中绽放,柑橘风味浓郁,肉质脆嫩,入口化渣。
“香!甜!嫩!爽!”好吃到不行~
八分甜蜜,自带两分天然果酸,口感层次丰富,一瓣、两瓣往嘴里塞,根本停不下来!
干燥的季节吃一颗,唇齿留香不留渣,真的爽到了!
春见耙耙柑是一种维生素C含量相当高的柑橘水果,还含有丰富的果酸、柠檬酸、膳食纤维和果胶,以及大量碳水化合物和多种活性成分。
酸甜鲜爽,健康解腻又不容易上火,那还不是敞开肚皮随便吃!
无论是回到家中和亲人分享,还是与好友小酌几杯,抑或邮寄亲朋遥递祝福,春见耙耙柑都是不可多得的佳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