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决定你会不会阅读和写作

写作就是把网状的思想,用树状的结构,线性地表达出来。这里说的树状的结构,就是一个关键所在,它考验的是作者有没有谋篇布局和清晰思考的能力。构思是对[大脑知识库]的整理,整理出对写作有用的东西。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列写作提纲,也可以用思维导图归纳阅读文章或书籍的结构搞清作者意图。
作家章衣萍在《论结构》中讲到: 结构虽无一定的通例,却有一定的通则:统一,就是一致。在结构中一致是很重要的。例如,写《西湖游记》就不能扯到上海的热闹繁华,南京的豆腐干如何好吃。平均,就是各部分匀称。一个人若是头大身小,手长腿短,便成为畸人;篇文章若是头大尾小,前后不匀,便成为劣文。联结,一篇文章是积段而成的,段是积句而成的。段段相联,句句相接,才是好文章。
写作的时候,人们通常可以使用两种方法。一种叫[砖瓦式写作],即一句话一句话地堆积起一篇文章。更形象地说,就好像盖房子时垒墙,一层层地把房子垒起来。另一种叫[结构式写作] ,先想好文章的结构,即把关键句写出来,然后在主体结构里填充一段一段的内容。更形象地说,这种方法就像现在整体结构的楼房,搭好了钢筋结构,再往里头浇筑混凝土就好。
魂(思想)——骨(架构)——肉(内容贴附)
不管是一句叠一句的[砖瓦式写作] ,还是一段搭一段的[结构式写作]都要设置好内容组合的模式,想清楚按什么顺序把内容安排好。这两种写作方法没有优劣之分,不同的写法适用不同的文章。一般来说,叙事性比较强的文章、散文和小说可使用[砖瓦式写作]。而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汇报、职场写作等可使用 [结构式写作] 。
汪曾祺说: 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语言就像流动的水,是内在运行着的。所以,我们在用[砖瓦式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文字之间的衔接,要有逻辑关系,注意行文逻辑框架。我们在写作中,可以通过表示时间、因果、转折并列、递进等的关联词,将文章串联起来。
总的来说,[砖瓦式写作]比较多着眼于微观结构,注重的是叙述内容的连贯性。在意思的承接上,[砖瓦式写作]不只有时间先后这一种叙述顺序还可以探究事态发展、实现语义转折、总结前文等。
相比[砖瓦式写作],[结构式写作] 中的框架设置更加宏观,它在最开始就设置好了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比如并列式结构、金字塔式结构、剥洋葱式结构等,每一种结构都有自己的优点,写作者可以结合行文需要加以选择。
写作时,可以想一想,你接下来要写的文字可以套用上面四种模式里的哪一种。你是要叙事? 是要展开讲? 还是要分析原因? 抑或是层层推进? 用上面这四种框架中的一种给自己的文章[搭个架子],写作的思路就会清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