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木飞吕彦的漫画术(八)第七章 一切要素都要紧扣“主题”

第七章 一切要素都要紧扣“主题”
主题将“基本四大构成”维系到了一起
正如我在“基本四大构成”的部分叙述过的一样,四大构成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彼此互相影响。而“主题”则起到了统括、维系“角色”、“世界观”、“故事”的作用。
不仅限于漫画,也包括电影、小说、电视剧,所有被人称为名作的作品,其背后一定都有着强而有力的“主题”。要说的话,“主题”就如同作品“幕后的大领导”,因此不能用过于直白的方式来表达。
动画电影《冰雪奇缘》(2013 年),是一部深谙“世界观”与“主题”的关系、两者相得益彰的作品。很多人说《冰雪奇缘》之所以会这么火,是因为女主角的性格极富现代性;但我认为,那片被大雪封冻、洁白寒冷的世界才是《冰雪奇缘》的最大卖点。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冰雪的世界,反映主角孤独内心的故事“主题”才能够得以表现,也正是因为如此,冰雪彻骨的寒冷与姐妹情深的温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动容。如果要是把背景换成沙漠或者科幻世界观的话,传达出来的东西就该大不相同了。
漫画作品《虫师》的“主题”,则是刻画那种潜藏于大自然之中、若隐若现的灵异氛围。同样的主题,倘若是换作水木茂老师的话,肯定会把背景画的非常逼真,而换作楳图一雄老师的话,作品则会变得更加注重角色的刻画。而《虫师》则不同,我在此大胆推测,作者为了契合刻画氛围的作品“主题”,而做出了没有必要特别用力去画的判断。正是通过这种轻描淡写的绘画风格,《虫师》独特的氛围才得以表现。

“主题”永不动摇
所谓“主题”,总而言之就是作者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作者个人的生活准则。一定要把主题安置于作品的根基,不能让它产生动摇。
举例来说,《乌龙派出所》始终贯彻着描写一个老顽童巡警所引起的各种日常闹剧的故事“主题”。“因为最近冒险故事很流行,所以干脆让阿两出去闯江湖吧”,阿两绝不会因为这样的理由就轻易离开龟有地区,就算偶尔会外出旅行,但作品也都是围绕着阿两的日常生活去进行描写。《乌龙派出所》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数十年坚持“主题”不动摇。
假设你正在创作一部足球漫画,明明真正想画的是踢足球的小伙伴之间的友情,可是却没有什么人气,这时编辑部的人跟你说:“这年头流行的套路是在踢球时多加进去一些奇怪的战术,你就这么画吧。”,于是你便偏离了“想描绘友情”的初衷,这么做的话,作品一定会失败。到了那个时候,人就真正地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才好,无法摆脱现在的境地。
如果想要摆脱这种窘境,就需要静下心好好想一想:“我到底是想描绘友情?还是想画足球大战?”,最后决定好自己想要画的“主题”。对于人生经验尚浅的年轻作家来说,这或许不是一件易事。作品的“主题”之所以会发生动摇,是因为作者没有认清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才能将“主题”贯彻始终。
如果真的到了无可救药的境地,那也不要变来变去,不如把一个“主题”画完,然后干脆重新开始。采取新的策略,谋划新的故事展开,这样一定就能披荆斩棘。

“主题”展现出了作者的哲学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作品的“主题”也反映了时代。此外,创作漫画的目的也因作者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或者,就算创作目的是相同的,但因为作者的想法不尽相同,表现出来的东西果然也会不太一样。在描写“警察的腐败”时,是直抒胸臆呢,还是在描写腐朽的组织内部萌生的友情的同时,从侧面表现出腐败的肮脏与愚蠢,我认为“主题”想要有多详细,就可以有多详细。
比方说抱着“想描绘情色”的目的去进行创作,情色的具体定义究竟是什么,同样是取决于作者的想法。·身材、颜值·态度·眼神·清纯?猥琐?·饱含生命力?·丰满?·瘦削?·皮肤的光泽etc.等等,对“情色”的定义五花八门。对情色的定义,也关系到了描绘女性胴体时所采用的“绘画”方法。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主要线条的粗细选择,此外,“绘画”并不是单单由线条构成的,作者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的观点体现在绘画中。
我们可以举出以下几个例子:·小岛功老师对情色的理解体现在如毛笔画一般的线条上·江口寿史对情色的理解体现在清纯·乔治秋山老师对情色的理解体现在圆珠笔的强弱线条所勾勒出的肌肤质感。


“人类赞歌”是偶然的产物
要说《JOJO》的“主题”是什么,那就是“人类赞歌”了。所谓“人类赞歌”,也就是对“人类伟大”的一种积极的肯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人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困难、开拓前路;不会有什么大仙突然出来来助主角一臂之力,也不会有什么大宝剑突然从天而降,主角神装入手一招制敌,诸如此类的牵强巧合,是绝对不会在《JOJO》中出现的。
其实,想出“人类赞歌”这个词的时候,我并没有仔细的去考虑什么“这才是我想画的东西”,而是很随意地使出了这个词汇。当时编辑让我在单行本第一卷衬页的“作者语录”上“写点儿东西”,我就想到了“人类是伟大的,干脆就写这个吧”。当时,“人类赞歌”这个词的意义也仅止于“我绝不会画操纵机械来战斗的机器人漫画”的程度,但随着多年以来对这个“主题”的不断描绘,连我自己都觉得“呀,可真是个深邃的主题啊”。
事后想一想的话,在《JOJO》开始连载的那段时间,我的祖父正好与世长辞了,这让我不禁感到“所谓人类,就算自己的生命走到终点,也会留下一些东西传承给后人”。我最喜欢的小说《伊甸园之东》,也是以超越世代的传承作为故事的“主题”;当年名噪一时的美剧《根》讲述了美国黑奴的血泪史,我认为,虽然这部剧在表面上揭露了种族歧视问题,但其实它真正想讲的还是黑人的家族史。受到上述作品的启发,我在描绘“善与恶的战斗”的同时,也把《JOJO》画成了一部“薪火传承的故事”。
如果没有“人类赞歌”这个“主题”的话,《JOJO》这部作品一定会变得大不相同。说不定会在构思角色如何渡过难关的时候灵感枯竭,早早的就迎来完结。

从“好卖的主题”的角度去进行构思是不对的
我在前文中也提到过,“主题”说到底必须要符合作者自己的人生,这一点至关重要。为了迎合社会的潮流,给故事设定了一个自己不怎么感兴趣的“主题”,这是决定“主题”时的大忌。直接把好卖的“主题”拿为己用的话,当热潮消退之后,就会因为本来就不感兴趣,而开始质疑“自己到底为什么要画这个”,最后以碰壁而告终。
对漫画家来说,“想画什么?”、“为什么要画?”,是最最重要的基本命题。倘若是一个人精的话,或许可以通过参考这本书中的内容,把吸引读者的魅力点全都凑到一起,最后画出的东西也不出所料变得很火。但是,这种情况不可能维持太久,撑死了也就三年。虽然这只是我根据迄今为止的所见所闻总结出来的经验,但画漫画倘若只凭脑力去算计,那差不多过了三年,就会遇到疲劳和瓶颈了。接下来如果靠着惯性来连载,那读者很快就能察觉到不对劲。
如果抱着这种心态画漫画的话,那就算作品真的火了,也会因为作者的关注点从一开始就是“想让它火”,所以心生满足失去激情,再也画不出什么新东西。接着作者就会开始寻找邪门歪道,完全迷失方向。我虽然不想去否定这种只把漫画当做一时生意的想法,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漫画家,既然想走上王道的话,那还是不要这么算计为妙。
就算“主题”有点灰暗,卖相不是很好,但只要是自己真正感兴趣、与自己的内心以及人生都息息相关的话,那果然还是应该下定决心就画它了。至于作品本身能不能火,“主题”好不好卖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不管是什么样的主题,只要作者自己觉得“非它莫属了”,那接下来只需要把直击心灵的“角色”和“故事”加进去,就绝对能变成一部有趣的作品,读者也一定可以欣然接受。我希望各位“想成为漫画家”的朋友,能够相信自己的判断,朝着漫画的王道昂首阔步、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