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给青年添个堵,解读和自我观点
听了不下15遍,照老蒋说的我现在把他的话一字一字的拆解.

这句话出自于老蒋跟二队长的联合视频,吸收着二手三手四手的解读。比如:某某带你看电影,三分钟看电影等等,我们吸收ta观点的同时,我们逐渐失去了自身的观点,我们开始对不了解的事情,进行不断的重复,大家应该记得很久之前有一个老梗叫做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包括我现在也是在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解读,所以就拿这张图当作封面吧。

现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好,我们再也没有像当初那样有很强的信息壁垒,我们只想知道什么事情,我们可以去百度,那些曾经生物学家才知道的事情,我们现在一个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知道,而我们所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少,但是为什么又会有信息茧房这个名词的存在呢,我想是因为我们逐渐的被极端化,比如在刷短视频的时候,我们根本无法看见与之相对的观点,因为我们所能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所以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我们所眼睛见到的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同时我们又怀疑一切,因为这跟我们的认知是有偏差的,我们以我们现在的视角去窥探他人的所做的事,用我们的理解去理解他们,这是不是像我们嘲讽过的语文的阅读理解,记得一件非常讽刺的事,记得有一年的高考的阅读理解是诡异的光,作者都不知道那道题的答案是什么?阅卷老师却知道,是应该感觉可笑,还是应该感觉讽刺?

我们望向四周,脑子里却没有答案,不断的反问自己,自己是这样的人吗?但是我敢回答我是,至少曾经是,或者说一瞬间是

我们出生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奖励有突出个性的人,那些有个性的人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红利,比如当初的MC天佑还有MC石头,曾经的杀马特火星文,再到现在的饭圈文化饭圈体无疑享受的更多的流量代表了更多的人,我们很多青年就被无意之间的代表了在父辈的眼中,我们理所当然就是那种样子,我们没有成为一个团体,我们终究只是一声声的孤鸣,怎么可能比得上一个团队的咆哮?
我们仅剩闲暇时间被八卦,和被代表我们的青年所散播的信息被霸占

(暗指键盘侠,和被大众舆论驱使的我们)我们不知道一件事情的真假,我们盲目的去下定论,因为一张图片,一个视频,我们就给一个人判下了死刑,我们给他贴上了标签。
社会关系学里面有一句话:标签化是利于相处,人的初印象决定了你对这个人的70的后续交往,还有30%的可能性会影响到你的后续交往

每一个热点发生的时候,我们每一个都开始找各种各样的结论,为自己所佐证,我们开始去找各种大V的观,去给自己的观点做背书,然后自己的观点也逐渐变成了大V的观,发生了某件事,我们脑子里装了很多人的观点,我们立马就动用他人的观点,比如某某某说,这件事情是这样这样的,我们开始认为自己的观点是不可信的,毕竟他人可是大V阿。

我们什么时候?还记得自己的观点,哪怕只是最简单的一句 我觉得这件事情是不对的

我们玩着各种各样的梗,不断的重复利用表情包,来代替我们自身的表达,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逐渐变弱,用抽象画和阴阳怪气,来恶心他人,或者是粗暴的定义,一句这人是公知结束,除此之外,我们究竟还是怎么样一群人?在父辈的眼中,仿佛我们就是那个真的垮掉的一代,但是在五四青年节,各家媒体都在夸赞青年如何如何好的时候,我觉得其实也许需要一盆冷水,来浇灭一下我们那从群体中所获得的自信心,人是贪婪的,我们一边想获得利益,一边又不愿意承担风险,一边想收获赞美一边又拒绝批评,自我反省是最难的,我记得很早之前有一本书叫做骂观众,其实我觉得这有点像是利用了那个的框架,只不过没用到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