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抑郁症以及对刻意针对的看法
突然想到了,刚好就把想讲的聊一下吧。
“花不香,草不绿,鸟儿也不唱”
现代人烦恼太多太多,这些乱八七糟的东西充斥着每日的生活中,烦恼太多,忧虑太久,积郁成疾,于是,“郁闷”一词便在网上流行起来,抑郁症在人们内心发芽,成为新世纪的隐形杀手。
在历史上,抑郁一直存在,那些伟人们也有的成为了抑郁症的受害者。牛顿,贝多芬,梵高,爱因斯坦等在他们生涯中,无一能躲过抑郁症的侵害,在他们的作品中从狂躁到抑郁,从抑郁到狂躁,如此反复,折磨身心。
在他们的那个年代,抑郁症并没正确对待。医生对抑郁这种抽象概念的东西知识缺乏,导致他们的病情被诊断为其他疾病或者被认为性格古怪。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加剧,人们开始关注起生活方式的自由与舒适,对精神状态的需求越发提高,但抑郁症的发生几率也日趋升高,在人群中变得普遍。
古代社会,人们必须在恶劣的环境下艰苦劳动,出卖体力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劳动非常辛苦,也缩短了个体的寿命,可是劳动却换来了愉悦感和成就感。而现代社会,科技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话,电脑,空调,洗衣机,等这些省时省力的工具,为人们免去了体力劳作的辛苦,同时也减少了劳动带来的快乐,在购买各种机械产品取代人类的身体劳动后,他们便廉价的出卖了自己的精神健康 。
抑郁是代表消极情绪的一个词汇,在人类的生命历程中,抑郁情绪,闷闷不乐是常见的事情 在进化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表现抑郁来进行自我保护。根据密西根大学的研究论文称,情绪低落,阻止人们去做伤害自己的事 比如一个志向远大,将成为“比尔盖茨第二”当做人生目标的人,在实现理想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到目标过于遥不可及,个人努力也无法企及的打击,这是原本高涨的情绪便会减退,取之的是沮丧,郁闷,心情低落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抑郁情绪也让人从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中解脱出来,转而去寻找新的目标 。
不过,抑郁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最终导致的结果依人格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而改变 。如果一个人无法应对这种自然的反应,抑郁情绪加重,且调节的机制运转不灵,就可能像抑郁症的方向发展 。
多愁善感,悲观甚至自卑的人也容易患上抑郁症,这种人看似比较悲观,感觉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如果再遇到外界的刺激,处在暴力,忽视,虐待或者贫穷之中,就容易患上抑郁症 。重病也是摧毁个人意志的魔鬼,遭受中分,心脏病发作,癌症,慢性疼痛,糖尿病等疾病袭击的人,身体的疼痛,无休止的治疗和经济压力都会让人情绪不佳,进而引发睡眠障碍,悲观情绪和自杀观念。
和其他的心理疾病类似,抑郁症和遗传也有很大关联,在家族的谱系调查中和双生子的研究中,30%~41.8%的抑郁症患者有家族精神病史,亲属患抑郁症的概率超过普通人的10~30倍,且血缘越关系越亲近,患病的几率就越高 。根据国外的一份调查资料,抑郁症患者的父母,同胞兄弟姐妹和儿女的患病几率为14% 祖父母,孙子女和叔伯姑舅的患病几率为4.8%堂兄妹表兄妹为3.6% 双生子的患病几率最高,同卵双生子几率为33%~86% 一卵双生子为16%~38%
诊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标准便是失眠,抑郁症,失眠患者一般比平时早起两到三小时,醒来之后再也睡不着,有的人则是无法入睡,每晚只能睡一到两小时,甚至通宵不眠,服用安眠药也没有效果,失眠是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最容易误导医生的特征。内科医生习惯将这种症状诊断为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絮乱,功能性肠胃病或者神神经官能症,这位患者开出镇定剂,止痛药,中草药和保健品,以缓解躯体症状,结果病人没有好转,情绪反倒越来越糟糕 。
抑郁症另一个令人觉得可怕之处便是自杀倾向,82%的抑郁症患者有过轻生的念头,有一半的人会将“不想活了”“活着没有意思”的想法告知他人 ,也有些人沉默不语,一心求死 。在自杀之前 患者的症状会突然转好,活动自如,短暂的良好状态,使得许多患者在出院后能够为自杀做准备,最后自杀成功 。
根据2008年的统计,中国每年有25万人死于自杀,还有约200万人自杀未遂,在自杀成功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是抑郁症患者 。而现在,有大约一亿的人为抑郁症患者,这就说明,每14人当中,便会有一位及以上的人为抑郁症患者。其中每个人的抑郁情况程度类型都大不相同。
说到类型的分类就要说到一个效应
-巴纳姆效应
-以下来自ChatGPT的回答(回答转发:流萧)
(ps:不想看的直接跳到“]—”看我个人概括)
——————————————[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也被称为个体化效应或者福尔摩斯效应,是指人们对于模糊、普遍适用的描述性陈述认同度较高的心理现象。这些描述通常可以适用于大多数人,并且缺乏具体细节,但由于其广泛适用性和抽象性,人们往往会错误地认为这些描述准确地揭示了自身特点。
巴纳姆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兰西斯·巴纳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他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在给予参与者一个相对模糊的个性分析后,大部分参与者都倾向于接受该分析准确地揭示了自身特点。这种现象表明人们更容易相信那些似乎是专门针对自己而言的信息。
造成巴纳姆效应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理解和认同,所以当听到某种描述符合我们内心感受时,就会产生共鸣;其次,模糊不清的语言使得信息可以被广泛解释和接受;此外,在评估自身时,人们通常更倾向于记住那些与自己正面形象相符的信息,而忽略不符合的部分。
巴纳姆效应在心理学、占星术、塔罗牌等领域经常被运用。例如,在娱乐节目中,主持人可能会给参赛者一个模糊的描述,并声称这是根据他们个人特点制作的。然而实际上,这些描述往往是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普遍性内容。
了解巴纳姆效应对我们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提醒我们在接受他人评价或建议时保持警惕,并进行批判性思考;其次,在做出决策时要依靠客观证据和具体事实,而非基于模糊不清的描述;最后,它也揭示了我们对自我认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盲区和偏见。
]——————————————
说白了巴纳姆效应就是大家产生共鸣后所捏合出的一个的综合性特征。也就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
回到抑郁症上。
提到“抑郁症”这个词,人们脑海中都会出现情绪低落、愁容满面、焦虑难耐的表情。的确,抑郁症的主要特征就是情绪持续低落,严重时还会出现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变化,比如失眠、口干、便秘、食欲减退、性欲减退等。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患者的情况会一次比一次严重,直到患者不能自控,将寻死看作解脱的唯一出口。
虽然许多人将“我郁闷啊”当作自己的口头禅,但是真正了解抑郁症的人并不多。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在全球十大疾病中排列第五位,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到第二位。目前我国能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不足20%,这其中只有20%的抑郁症患者能够被正确识别,而得到有效治疗的人仅占被识别患者的20%,算起来,全国能够接受有效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仅有0.8%左右。
在成年人中,15%~30%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一时期曾出现过抑郁症状,由于程度不同、持续时间不同,并非所有抑郁情绪都会转化为抑郁症。典型的抑郁症特征很明显,医生非常容易判断,不过,抑郁症中还有许多隐秘的类型比如嗜睡型抑郁、激越型抑郁、疑病型抑郁。
当个缩头乌龟[嗜睡型抑郁症]
嗜睡型抑郁就是贪睡,开始时,唾个两三天,抑郁症状就消失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明显,唾眠时问也越来越长。实际上,嗜睡是一种社会逃避行为,是以退缩方式面对心理危机的消极方法。
详细描述:
抑郁症患者除了具有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之外,往往存在睡眠障碍,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夜间入睡困难或者早醒,但是也有少部分患者表现为睡眠增多或者嗜睡。嗜睡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困倦、睡眠过多,或者是在睡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仍会感觉疲劳、乏力和精神不足等,甚至白天有很长的时间在睡觉,仍然会感到精神模糊、难以集中精力和注意力、做事效率低、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或极度的疲惫,也有人将其称之为嗜睡性抑郁症。
嗜睡是睡眠障碍或者是生理症状,其一方面是抑郁症症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嗜睡可能也是患者逃避目前处境的一种不良应对方式,另外在某些类型的抑郁症中也存在着嗜睡症状,例如迟滞性抑郁症,特别是季节性情感障碍或者是季节性抑郁症,这类抑郁症的发病主要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多在秋末冬初发病,春夏季节缓解,患者在发病中除了表现为抑郁情绪外,往往伴有躯体的疲劳、嗜睡、贪吃、体重明显增加等。根据嗜睡症的主要症状表现,医学将其嗜睡症用四种主要症状进行了定义,这四种症状被称为嗜睡四分体:
一、睡眠发作,这种症状是嗜睡症最为明显的症状,日间不可抗拒的睡眠欲望,这种症状始终存在,睡眠发作后患者会感到精神焕发。
二、猝倒,这种症状是指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患者突然失去肌肉张力,从而引起头部或身体,在没有丧失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瘫痪,它可以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
三、睡眠瘫痪,这种症状是当患者入睡或要醒来时,暂时不能运动。
四、睡眠幻觉,睡眠幻觉是指精神、梦境般的影像,通常很恐怖,常见于入睡时发生或发生睡眠瘫痪前出现的幻觉。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现嗜睡症状,首先要先去医院进行检查,睡眠过多可能还会发生于很多其它的脑部疾病,比如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还有第三脑室底部的蝶鞍附近的脑瘤等,也可见于尿素中毒、糖尿病、使用镇静剂过多等,所以需要排除这些诱发因素和其它疾病,如果排除了这些其它疾病或诱发因素,患者仍然睡眠过多或出现嗜睡症状,也就是抑郁症的一种类型。
(以上信息来自https://m.youlai.cn/a/audio/4F101Bm4Bmq.html)
易燃的火柴堆[激越性抑郁症]
激越型抑郁症的一大特点就是易怒,芝麻小事就大发雷霆,觉得眼前的一切都不顺眼。激怒是痛苦和压抑的释放,也是寻求帮助的讯号。本质上,激越型抑郁症仍然表现为情绪低落。
详细描述:
激越抑郁症即激越性抑郁症,又被称为焦虑性抑郁症,激越一般是指明显的坐立不安、有过多肢体活动等。激越性抑郁症患者除了有抑郁症典型的三低症状以外,还可能会出现精神运动性的激越症状,以及迟滞症状。
1、抑郁症典型症状:抑郁症的典型三低症状为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和意志活动减退,患者常常没有愉快感,不能从日常从事的活动中体验到乐趣,也没有兴趣感;
2、激越症状:患者在头脑中经常会反复考虑一些问题,如同强迫性思维症状,思维内容没有条理,处于紧张状态,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活动能力下降,在行为动作上可以有烦躁不安、紧张、手抖、搓手顿足等表现,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
3、迟滞的症状:往往表现为思维活动缓慢、思维交流困难、行为迟缓、生活被动、懒散、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整日卧床不起、不想做事、不想和周围人接触交流等,甚至出现抑郁性木僵,即动作和行为明显减少或受到抑制,常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激越抑郁症患者确诊后应积极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如盐酸氟西汀胶囊、盐酸帕罗西汀片等。如果出现抑郁性木僵、迟滞等症状,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物理治疗,如改良电休克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等,并联合心理治疗,以改善不适症状。
(以上信息来自https://m.youlai.cn/a/jbarticle/BB4894mthzO.html)
身心慌乱不安[疑病型抑郁症]
疑病型抑郁患者则出现肌肉痛、头痛、背痛、胃痛、心慌、神经衰弱等症状。经过检查,身体上并不会出现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身体上的疼痛也是释放的方式。惠者试图用肉身的痛苦来代替精神痛苦,此外,身体病痛也是博取同情和关注的方式。
笑嘻嘻地哭泣[阳光型抑郁症]
阳光型抑郁症又为微笑型抑郁症。
它是隐秘的抑郁症类型之一。阳光型抑郁症患者的共同点是将抑郁的情绪掩盖在微笑的面纱之下。当患者无法应对外界的压力时,他们既不选择倾诉,也不愿意放下尊严向他人求助,于是,将自己变成了“人前狂妄,人后哭泣”的双面人,独自吞下所有的苦水。
我就是这样的。
在学校老师所给予的偏见对待。
在家人们有时候对我的不理解,
在网络上他人面前犹如空气般的存在,或者与他人讲话没讲清楚突然吵架等。
既不敢表现自己的愤怒等情绪,只能要么放下脸皮听他人的“说词”要么表面和气的解释和解等。
常常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最开朗的一面可是在灿烂的笑容、敏捷的反应和坚定的意志之下,隐藏的是一颗脆弱的、沮丧的、悲观厌世的心。
人生在世,怎么可能有人没有烦恼,不曾出现过情绪问题呢?成功的企业家也会遇到事业发展不顺的时候,高级干部也会生气、发怒、被人冤枉,演艺明星时不时地就会绯闻缠身,形象受损。喜怒哀惧本是人之常情,只流露喜悦,不流露悲伤、愤怒、恐惧的人,微笑一定不是发自真心的。心中的抑郁也不会因为表面的微笑而远走,相反的,它们会沉积起来,在心理防线脆弱的时候。突然崩溃。
为了许多事情,不高兴的时候也要做出标准的微笑,强作欢颜。这种行为具有表演的性质,就像是戴上了一幅快乐的面具,而真实的自我则在面具备受煎熬。
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与“我”
“我”在他人面前嬉皮笑脸,乐观面对每一件事
我在独自一人时候在,后悔,生气,伤心,苦闷,无法向外界表达出自己的痛。
我懂了为什么“我”眼睛累了想睡了,而我睡不着
眼睛是“我” 他在他人面前装一天了,累了,不笑了。
而在这时候从“我”成为了我,我有精神而“我”没有了,所以眼睛想睡,而我不想。
这很矛盾不是吗?
我都觉得我是个奇怪的人,每个人观察的视点都不一样。 有好有坏。 我讨厌我不是我的时候。 我也不想成为他人希望我成为的我,但是人生とはそういうものだ。
我有去过医院,测出有抑郁症了,但是医生对家长说的我没什么问题。那医院说真花了270还不如网上30块测出来的详细。但是,即使是又如何呢。我确实蠢,因为发现自己抑郁症对比别人而言似乎就展现的像“没有”或者说就是“心理作用”加上家长所说的看那些网上的东西所导致的。
我想也是。比起家庭环境,人家家境差的活的好好的,我们家甚至是小康家庭。我都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考虑那么多我所没有的,而为什么不考虑他人(家境差些的)所没有,别人没我好都能起来,而我还在向后走太空步,这何必呢。。。。
在后面又对此考虑了遍(个人看法)
对于每个人的家境那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人家穷人有穷人愉快的活法,人家富人有富人的活法,我们自己活好自己就可以了,不用去刻意比较来拉高自己或者贬低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在不能突破到更高层次前提下,就先活在目前自己认为舒服的圈子里,在不做违法的前提下试着去突破自我。
还有现实中及网上的那种故意的偏见或者针对我这边也有些看法
对待故意偏见或者要整自己的那些人我觉得就把他们当成傻○就好了,如果你太在意别人怎么看你,那么那个人的眼光就会成为控制你的武器,如果你在意一些外界的声音与看法,那么那些声音,就只会成为束缚你的枷锁,你的焦虑与内耗,绝大部分来自于他人的评价,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其他的痛苦,都源于你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他们所谓的关心,希望你变成他们所希望你变成的你,而这时的你还是你所希望你变成的你吗?
—by me
或者用一个比较极端的想法,如果在感觉不太好的时候把错误放在那些伤害过你的人,或者你讨厌的人类之上。这样会让当时的自己有喘息的空间,换换心情,就自然不会有太多的自我厌恶的想法了。况且人的性格是多元化的,也需要接纳他人的改变。但是如果是傻□的话那就蒜啦()
—by 我朋友
以上讲的来自书籍,个人看法,朋友看法,网上文案等,如您还有自己看法或者我的看法有误的地方请大大提出想法或指出问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