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里少阳经的“半表半里”到底在哪里?少阳经,中医基础理论名词,经脉名称之一。包

2023-08-07 11:29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中医里少阳经的“半表半里”到底在哪里?少阳经,中医基础理论名词,经脉名称之一。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与厥阴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因位于半表、半里,有转输内外的枢纽作用,故有“少阳为枢”之说。 少阳经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两条经脉。 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和脏腑三部分组成。手足,表示经脉在上、下肢分布的不同,手经表示其外行路线分布于上肢,足经表示其外行路线分布于下肢。脏腑,表示经脉的脏腑属性,三焦经表示该经脉属三焦腑,胆经表示该经脉属胆腑。阴阳表示经脉的阴阳属性及阴阳气的多寡。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阳气的盛衰(多少):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根据阴阳气的多少,三阴三阳之间组成对应的表里相合关系。 少阳与厥阴相表里,其中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 所以,少阳的半表半里,它内入的是阴经,外边的是阳经。 不过少阳为枢的枢,比少阴为枢的枢要重要些,因为它是在半表半里阴阳之界上哩!所以,通不通主要在三焦,主要在少阳哩!少阳一不通,可以影响到三焦的不通,可以影响到上下表里的不通。 从《伤寒论》上来说,表里是重要的,因为它是外邪影响的关系,它是由外而内的。 如果表里不通了,伤寒有憋死的,出不了汗憋死的,憋死则是不通了。所以在少阳这一部一定是要叫它疏通! 邪气传到少阳的时候,就阻滞少阳之气了,就要不通了,所以出现胸胁憋胀。 实际上往来寒热不是不通,是正气与邪气有斗争的关系,如果是正气不能抗邪了,就不通了;能往来寒热,还是正气和邪气相争哩,邪入阴中则寒,邪入于阳中则热,在这个时候,就要借小柴胡的力量叫它由内而达外,疏通少阳之气。 从它的治法上来说,小柴胡汤中不是有黄芩吗,其根据是“少阳之上,火气治之”。 少阳属于相火。《难经》上说:“相火游行于三焦。” 可是,如果相火过盛,厥阴以得少阳为欲愈,但是它有个过盛哩,相火过盛就变成热证了,因热生火嘛!唐容川说“空中有火,离中之木”,离木生火就成火了。 人身上木火是燃烧的,正经心火可是不至于燃烧。 所以,少阴之上是热气治之,少阳之上是火气治之。 在治疗少阳的时候,注意不要郁住火,要表里疏通。少阳之上火气治之,寒证比较少,热证比较多。 如果是寒气不解而阳气不足了,属于厥阴,阳气转不出来,这时要注意它的火。 所以,小柴胡汤中用柴胡,柴胡是疏通的,柴胡是由内达外的,它不是发汗解热,而是疏解剂,是疏通表里的;黄芩是去热的,清相火的;其他是针对性的,如半夏是降逆的,有时可以去半夏。 但柴胡汤不能去柴胡,一般黄芩也不去,去了黄芩就不能去火了。 柴胡汤治胸胁苦满,但还有口苦、咽干、目眩,这几个症状应该结合在一起,在口苦的时候就加黄芩,胆经有火亦口苦哩!现在胆经有火不是亦用黄芩嘛,这个都是属于少阳的。 生姜、大枣是和营卫的,桂枝汤中也用,一切调和营卫的方剂中都用,而且它可以助其发汗,是助汗源的。生姜可辛散开表,大枣可健脾固中,助汗源。 发汗剂里,张仲景方剂中大部分都用甘草和大枣,纵然不用大枣,也要用甘草,它是健脾哩,脾不是为胃行其津液嘛! 所以这是一个关键的地方。 人参的问题要注意一下,古代的人参和现在的人参不一样。《伤寒论》上都是津液不足了加人参。后世津液不足加人参,会口干舌燥,起火哩,可用辽沙参、太子参,如身体虚可少用些,党参也可以。 柴胡汤的用法很多,只要掌握住这个原则,是通表里寒热的。 从少阳经说它是以火为主,不是以寒为主,可是阴阳之界呢,它疏通表里以后,寒热自然就和了。 所以,厥阴证的四逆散里头也用柴胡,而不用专门解表,表自然就解了。 逍遥散加了些血分药是和肝哩,仲景对于入肝经的和入血分的病都加白芍。用芍药可以舒肝理脾,但单用则只舒肝不能理脾,是间接地理脾。 大柴胡汤是一种变法。 大柴胡汤是向里疏通,小柴胡汤是向外疏通,它用上大黄,有的时候加芒硝,它是里边不通了,木火郁于内,即向里解,木火郁于外,就向外解,总的情况是叫表里疏通哩。 《内经》上的枢,是按阴阳分开了的。 按阳经来说,太、少、阳,中间有个疏的;按阴经来说,太、少、厥,中间也有个疏的。疏就是户枢的枢,它的气化是往出转运,不是直上直下,也不是直内直外的。 只要是在中间的都属于枢,这是按其作用来说。 如太阳在表,阳明在里,至于少阳之气是属于疏通的性质,而不是少阳之气只疏通太阳和阳明。 少阴经在阴经也是属于疏通的。不过少阴的枢和少阳不一样,少阳可以由内达外,少阴的枢并不能这样,但太阴和厥阴中间总有个转的东西哩,这就属于少阴。 按少阴来说,太阴是阴气最大的,不过太阴合的有表,手太阴肺,肺不是合皮毛嘛,所以太阴主外。 厥阴是阴尽阳生,实际上是转哩。少阴是冬藏之气,应该是不转哩,但是没有冬寒之气就转不出春阳之气来。

中医里少阳经的“半表半里”到底在哪里?少阳经,中医基础理论名词,经脉名称之一。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