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罗马的行政管区

2023-07-06 15:56 作者:禹贡历史社文章号  | 我要投稿
  • [Dioecesis],翻译为“行政管区”。其源自于希腊语中的[Dioiksis],意为“行政”、“管理”、“巡回区域”或“行省集群”。

  • 在古罗马帝国晚期(通常是指公元284年至公元602年),被称为罗马行政管区(Roman diocese)或民事行政管区(civil diocese)的行政区域由一群行省组成,每个行省集群由一名代理主管(vicarius)进行管理,而其也是行台禁卫长官(praefectus praetorio)的代表,后者直接管理他们所在的“行政管区”。帝国最初有12个“行政管区”,到四世纪末增加到14个。

  • 在四帝共治时期,帝国的行政区划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

  • 首先,行省的数量经历了倍增:自奥古斯都时代以来,行省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从戴克里先统治初期的48个增加到他退位时的大约100个。这种增加可能是出于军事、财政和经济原因。它使得总督更加接近负责收税的城市,并限制了地方权力和城市自治。同时,各地行省的地位已被正式规范化:埃及失去了其独特地位,被分成三个行省;而意大利则实现了地方化,在奥古斯都建立的编号区域重新命名并由检校主管(correctores)进行管理。校主管进行管理。元老院行省和元首行省之间的差异也被废除,从此所有总督都由皇帝任命。

  • 为了弥补各地行省被削弱的情况,同时保持帝国中心和各地行省之间紧密联系,特设“行政管区”作为新式领土分支机构,并将帝国划分成十二个“行政管区”,其中最大的东方管区(Dioecesis Orientis)包括16个行省。每个“行政管区”由禁卫长官副级代理特工(agens vices praefectorum praetorio)或“代理主管”直接进行管理,尽管也有些行省由禁卫长官直接管理。这些“代理主管”在以前是行省总督的临时代表,如今却成为了永久正式职位。“代理主管”控制着各种头衔为同执政官(consulares)、“检校主管”、大统领官(praesides)的行省总督,并听取在行省一级裁决的案件之上诉——当事人可以决定是否向“代理主管”或“行台禁卫长官”上诉。由那些代理执政长官(proconsules)管辖的行省(阿非利加和亚细亚)仍然在“代理主管”的管辖范围之外,而罗马和君士坦丁堡的城市也是如此,二者都是各由一位首都城市长官(praefectus urbi)进行管理的。“代理主管”没有军事权力,驻扎在“行政管区”的军队由随行军务总管(comes rei militaris)指挥,其直接受军事统领主官(magister militum)的控制,而后者也掌管那些拥有各地军事指挥权的领军都督(duces)。

  • 许多的现代学者,都将“行政管区”的引入追溯到公元296-297年。由于戴克里先迫害基督徒而对戴克里先怀有敌意的拉克坦提乌斯曾记录过一段话,其似乎表明了戴克里先时代总长代理主管(vicarii praefectorum)的存在:

  • 为了让一切都充满恐惧,各地行省也被切成碎片;个别地区和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许多的总督和更多的官吏——理算主管(rationales)、统领主官(magistri)和“总长代理主管”,他们的利民举措虽极为罕见,但其谴责和禁止却是司空见惯的;他们征收无数的赋税与其说是频繁的,不如说是经就常有的,而这些赋税造成的损害也是让人无法忍受的——拉克坦提乌斯的论迫害者之死(7.4)

  • 因此,拉克坦提乌斯所指的是在戴克里先时代就已经活跃的“总长代理主管”。其他关于戴克里先统治时期的资料来源提到了一位名叫奥勒留·阿格里科拉(Aurelius Agricolanus)的人——他是一位活跃在西班尼亚地区的“禁卫长官副级代理特工”,而这些资料来源还谴责了一位名叫马尔克卢斯的百夫长,因其信仰基督教而被处决。其中还有学者认为埃米利安努斯·鲁斯提契亚努斯(Aemilianus Rusticianus)可能是我们所知道的“东方管区”的第一任“代理主管”。拉克坦提乌斯还提及了索喜亚努·希洛克勒(Sossianus Hierocles),他曾担任过前任代理主管(ex vicario),在这个时期活跃在东部地区。塞普蒂米乌斯·瓦伦提诺(Septimius Valentio),也其被证明是293-296年间罗马的“禁卫长官副级代理特工”。然而,上述这些资料来源并不能证明这些代理主管(vicarii)或副级代理特工(agentes vices)已经掌管着明确且稳定的“行政管区”。塞普蒂米乌斯·瓦伦提诺在“行台禁卫长官”离开都城期间担任禁卫军团大队(cohortes praetoriae)的指挥官,但其并不负责城郊意大利亚(Italia Suburbicaria)。而根据祖克曼的说法,“行政管区”的建立应该追溯到公元313/314年左右,当时罗马帝国吞并了亚美尼亚,并且君士坦丁和李锡尼也在米底欧兰努姆会面(虽然这件事仍有争议)。

  • 自从310年起,君士坦丁一世成为帝国的奥古斯都(Augusti)之一。而在324年,他更是成为整个国家唯一的统治者。在其执政期间,他进行了许多重要改革,并重新建立了帝国行政和军事组织,直至西罗马帝国覆灭。

  • 作为试错过程的一部分,君士坦丁进行的主要领土改革是将“行台禁卫长官”实施“区域化”。迄今为止,曾有一两位“行台禁卫长官”担任整个帝国的首席大臣,负责军事、司法和财政等方面的事务。

  • 在君士坦丁的统治下,政治权力得以高度集中,最终实现了整个帝国在其领导下的一体化,并引发了“行政分权”的趋势。由于一个皇帝无法掌控所有事务,在326-337年间,君士坦丁逐渐将“中央”的“行台禁卫长官”转变为地方性的“行台禁卫长官”,使其负责特定区域内的管理工作,即所谓的行台禁卫大区(praefectura praetorio),其中包括多个“行政管区”。

  • 这些行台禁卫长官(praefecti praetorio)对“代理主管”和行省总督拥有相应的权力。保罗·佩蒂特(Paul Petit)认为,这些“行政管区”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行台禁卫大区”的出现。因此,“行台禁卫大区”的建立降低了“行政管区”的效用。“行台禁卫大区”与行省总督之间的直接联系绕过了“代理主管”,导致他们的权力逐渐减弱;他们日益成为执行“行台禁卫大区”意志的代表。然而,尽管“代理主管”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在宫廷等级制度中,他们仍扮演着关键角色——君士坦丁将其提升至闻名遐迩(clarissimi)的地位,其介于执政长官(consules)和“代理执政长官”之间。

  • 削弱“代理主管”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皇帝会定期派遣地位高于他们的随行总管(comites),这或许对监督其行为起到了一定作用。

  • 很可能是君士坦丁在312年将罗马的“禁卫长官副级代理特工”转变为在“城郊意大利亚”负责民事的“代理主管”,这是他在战胜马森提乌斯后对都城进行非军事化的一部分,而自塞维鲁王朝时期以来,“禁卫长官副级代理特工”会在“行台禁卫长官”离开都城时担任驻城部队的指挥官。在君士坦丁的统治下,意大利亚管区(Dioecesis Italiciana)被分为南部的“城郊意大利亚”和北部的供粮意大利亚(Italia Annonaria),而这两个行政管区由罗马城市代理主管(vicarius urbis Romae)和意大利亚代理主管(vicarius Italiae)管理。此外,根据维罗纳名单目录(Laterculus Veronensis)和百官志(Notitia Dignitatum)里的内容所示,“城郊意大利亚”和“供粮意大利亚”并非法律上的“行政管区”,而是一个内部的“行政管区”。君士坦丁一世还在327年将默西亚管区(Dioecesis Moesiarum)划分为达契亚管区(Dioecesis Daciae)和马其顿尼亚管区(Dioecesis Macedoniae)。

  • 在瓦伦斯皇帝(364-378)的统治下,埃及普特管区(Dioecesis Aegypti)从“东方管区”拆分出来。《百官志》表明,在某个时候,高卢利亚管区(Dioecesis Galliarum)被镇压并纳入了七大行省管区(Dioecesis Septem Provinciarum)。

  • 根据《百官志》所述,达契亚管区和伊利里亚管区(Dioecesis Illyricum)并无代理主管之存在,而是由伊利里亚大区禁卫长官(praefectura praetorio Illyrici)直接执掌。在被镇压之前,“高卢利亚管区”貌似同样受到高卢利亚大区禁卫长官(praefectus praetorio Galliarum)直接管理。实际上,根据琼斯所述,除了色雷西亚管区(Dioecesis Thraciae)之外,每个“行台禁卫长官”所在的“行政管区”通常都处于他们直接掌控之下;而“色雷西亚管区”则由一位色雷西亚代理主管(vicarius Thraciarum)负责管理。尽管东方大区禁卫长官(praefectus praetorio Orientis)在各个“行政管区”中拥有自己的席位,但除了“东方管区”和“埃及普特管区”,所有其他的“行政管区”均使用着“代理主管”的头衔。而“东方管区”由一位东方管区总管(comes Orientis)管理,而“埃及普特管区”继续由一位至尊总务长官(praefectus Aegypti)管理。

  • 在五世纪末,随着蛮族王国的崛起,西罗马帝国的大多数“行政管区”已经消失。没有证据表明法兰克人和勃艮第人继承了罗马的行省制度。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确实保留了行省,并由指导主管(rectores)或承审法官(iudices)管辖,然而他们没有保留“行政管区”或“行台禁卫大区”。

  • 在意大利,奥多亚克和后来的东哥特国王,尤其是狄奥多里克,完美地保留了罗马的行省制度。这包括了意大利亚禁卫大区(Praefectura praetorio Italiae),以及“供粮意大利亚”和“城郊意大利亚”这两个“行政管区”,还有其所管辖的各个行省。当狄奥多里克于508年征服普罗旺斯时,他重新建立了“高卢利亚管区”,并在两年后将其提升为“行台禁卫大区”,首府则设在阿雷拉特。然而,在维提吉斯统治期间,普罗旺斯被割让给法兰克人,这个“行台禁卫大区”也因此被废除。尽管如此,奥多亚克和狄奥多里克仍坚持保留着罗马行省制度的理念,因为他们是君士坦丁堡皇帝手下的正式总督,并认为意大利依然是罗马帝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职官员包括“代理主管”、“大统领官”以及行台禁卫长官等职位仍由具有公民身份的罗马公民担任,而野蛮人则被明确禁止出任这些职务。但据历史学家卡西奥多罗斯所述,“城市代理主管”的权力逐渐减弱:自四世纪起,“城郊意大利亚”的十个行省已经不再受其控制,只有距离罗马城40里以内的土地才归其管理。

翻译:Mark54/君士坦丁乌斯

古罗马的行政管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