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3.2.1 反对不可知论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1、反对不可知论
唯心主义阵营的许多哲学家,甚至还有一些受到唯心主义哲学家影响的科学家,都反对唯物主义关于世界可知性的学说。
这些哲学家坚持不可知论(希腊文α “不”,γυωσίσ “知”)的观点。不可知论者并不总是说,我们什么也不能认识。他们往往“只是”断言说,仿佛有这样一些根本不能解决的问题,有这样一些现实的领域,无论科学和技术怎样发达,无论人类的智慧怎样完善,也是根本不能认识的。
例如,18世纪英国的不可知论者休谟断言,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的感觉,科学的全部任务在于使这些感觉条理化和系统化。至于在我们的感觉之后还有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引起了我们的感觉,在休谟看来,我们是无从知道的。因此,休谟宣称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他说,我们说不出什么东西是世界的基础 是物质还是精神,意识。这一点,我们现在不知道而且永远也不会知道,因为,我们不可能超出我们的感觉范围。
生活在同一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康德并不否认,我们的感觉是由于不以人和人的认识为转移的物所引起的。但是他断言;仿佛这些物(康德把它们叫做“自在之物”)是根本不可认识的。
不可知论同教会关于“神道难明”,关于人的理性的缺陷,关于必须寻找另外一条非科学的通向真理的道路的学说是一脉相通的。难怪康德承认,他要“限制知识以便给信仰让出地盘”。不可知论哲学家从来都是教会的同盟者,即使他们本人并不信仰上帝。因为,不可知论以世界不可知的荒谬思想骗人,它破坏科学的阵地,加强神学的阵地,引导人们走向盲目信仰,诱惑人们相信教会学说。
生活推翻了各式各样的不可知论。科学的历史表明,人类是怎样开始缓慢地,然后迅速地由不知到知,自然界怎样在人类面前揭开了它的看来是不可理解的秘密。
五百年前人们曾设想,地球是有限世界的中心,星体固定在像圆形水晶体拱门的天空上面。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天思想家尼·哥白尼、乔·布鲁诺、伽·伽利略推翻了这种臆说,摧毁了宇宙的水晶体墙壁,把宇宙扩展到无限。但是在一百年前,还有些人认为,天体的成分和结构是永远不解之谜。实证论者奥·孔德武断地说,人类永远不会知道星体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但是,就在孔德去世两年,在1859年,人们就创造了光谱分析的方法,从而为研究天体的化学成分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天文学还没能够超出我们的银河系、银河的范围。现在,最新的研究方法给科学发现了千百万个别的星系,使人们关于宇宙结构的观念广阔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
人们不仅观察无限广阔的宇宙,而且深入到微观世界的内部,日益深刻地揭示出生命起源的秘密。在一切科学领域中,我们到处都可以找到证明科学认识具有无限威力的根据。
但是,实践、人的活动、生产是对于不可知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按照我们关于某一现象的观念亲自引起或制造出这一现象,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的时候,这时,我们就确信,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关于这一现象的观念是真实的确凿的知识。[1]
从实验室的试验和理论计算开始,物理学家不仅掌握了引起铀原子分裂的连锁反应的方法,而且还在原子锅炉里控制这种反应。在工业类型的反应堆里获得原子能,证明了科学家在自己的工作中所依据的理论物理学的那些原理是正确的,证实了我们关于核内过程的一些规律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
我们亲眼看到,齐奥尔科夫斯基关于利用喷气式发动机和火箭飞向宇宙的可能性的有充分理论根据的假设,为宇宙航空学奠定了基础。喷气式航空事业的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火箭的创造,表明了齐奥尔科夫斯基及其后继者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们的计算是有可靠的根据的。
整个现代技术和工业提供了证实我们的认识具有强大力量的无数证明。
注:
[1] 参看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957年人民出版社版,第15页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959年人民出版社版,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