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思考与评论】人民网评“鸡你太美是恶俗烂梗”,此事究竟该如何评价与对待?· 上

2023-06-10 17:13 作者:一间草堂一壶酒  | 我要投稿

        近日,人民网评发布视频称“鸡你太美、你这个老六等网络流行语属于恶俗烂梗”,引发了网友热议(感觉这语气有点像yxh啊)。在此,我也来发表一下我本人对此事的观点。

叠甲时间

        事先声明,此专栏无任何不良引导,内容没有暗示、带风向等行为。本文无意诋毁、反对任何人或任何组织。此次写这篇专栏不是一个明星的粉丝为“自家geigei”辩护(虽然我也玩这个梗),而是纯纯谈我对此事的看法。内容和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妥,请评论区或私信见。祝审核工作顺利,不要分配到xx旋转1小时的视频。

        我觉得甲够了,大草龟你觉得呢?

准确来说这不是中华大草龟,但这表情适合做表情包啊

起因

        2023年3月7日,人民网评发布视频,称“对待网言网语我们秉承开放的心态,但反对 ’鸡你太美‘’老师,报giao’‘你这个老六‘等烂梗,反对乌烟瘴气的网络表达。我们欢迎那些充满机趣、活泼生动的网言网语,但是对恶俗烂梗、污秽表达必须坚决说不”。这条视频很快就传遍了全网(最初是我爸在w信视频号上看到了给我看我才知道的),引发大量网友热议。在官方新闻的评论区里,有许多赞同此做法的人批评鸡你太美和其他梗;“黑色的铁粉们”也抒发了自己的观点:鸡你太美不是烂梗,而且也没有视频所说那么严重。

        (其实具体的起因在座各位应该都比较了解了就不多赘述了)

人民网评发布的评论原图


我的看法

        在开始前,我对于“应该说,污染孩子的不是网络,而是一些主播;带坏孩子的不是网言网语,而是那些臭不可闻的烂梗”一句非常同意!想必人民网的本意不是想扼杀梗和所有玩梗行为。接下来只是为一些非恶俗烂梗而被认作恶俗烂梗(误伤)的网络用语辩护。

        好瘾与坏瘾

        在此事上我并不是完全反对人民网评。人在一生中会有很多爱好,也可称为“瘾”。瘾分为好瘾和坏瘾。好瘾可以给人们带来各种有益的影响,比如打篮球可以强身健体和社交;读书可以提升文化修养;写作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当然好瘾的影响不止于此。我本人爱玩MC,在无聊时,我常常想到玩MC。后来这种欲望甚至试图开始“入侵”我的学习时间。但去年暑假,我接触到了B站。我发现了宝藏般的各路优质up主和自由创作的机会。于是我开始筹备,并于今年2月发布了我的第一篇专栏。从此,我无聊时想到的便成了写专栏、发视频。这便是好瘾的影响了。而坏瘾,如沉迷游戏或骂人,则要么没有营养要么对人们有害无益。由上文可知,培养好瘾是非常重要的。客观地说,整日“鸡你太美”确实对使用者本人没有益处(社交上的作用另当别论),属实算不上对人们有益的好瘾。然而,不是好瘾并不意味着就是“恶俗烂梗”。因此我认为人民网评的文本若能改为“对待网言网语我们秉承开放的心态,但不太鼓励 ’鸡你太美‘’老师,报giao’‘你这个老六‘这种缺少营养的网络用语,也不鼓励其他有害而无益的‘昙花一现’般的网络梗。我们欢迎那些充满机趣、活泼生动的网言网语,但是对恶俗烂梗、污秽表达和缺少、没有营养的网络用语必须坚决说不”会更加贴切。

        何为恶俗烂梗?

        上一部分我们说到不是好瘾不一定就是恶俗烂梗,那么究竟什么是恶俗烂梗呢?其实恶俗烂梗就和道德一样,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但如今网络,尤其是某音,造出了这么多的梗和网络用语,即使没有绝对的界定标准,也依旧可以相对地将不同梗分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级:“贝儿这个lc,哪有本公主漂亮?”“杰哥”“你行不行啊,xg”等

        这类“真正的烂梗”中已经出现了“绿茶”“xg”等不适合青少年接触的内容,但仍然在一些平台上大肆传播。不管制这类有不良引导的烂梗,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尚未形成的三观的扭曲,而过早接触这类“知识”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总结:几乎没有优点,真·烂梗

        二级:“蓝色妖姬”“嘎子偷东西”“在江苏搞批发”“马保国和年轻人”“火钳刘明”等

        这类梗依然没有什么营养,且多发源于某音。这类梗没有什么营养,相较来说也不是很有趣(个人观点),但其中没有不良引导,成为人们社交的一种方式,也为部分鬼畜区up提供了更多素材。总结:三观是正的,没营养但有笑点,有时被称作烂梗

        三级:“你个老六”“老师报giao”“面筋哥”等

        这类梗相较于二级营养上没有明显的提升,但在笑点和知名度上却有所增加。尤其是“老六”梗在小学生中“广为传唱”,“报giao”梗我不了解(可能也是小学生中流行罢)。总结:不能说是烂梗,但也不是好梗,很流行

         四级:“homo”“金坷垃”“九转大肠”“昊京”等

        这类梗的笑点和知名度相较于三级又有提升。B站鬼畜视频中金坷垃事常客,没有金坷垃的鬼畜播放量明显不如有的,毕竟金坷垃是检验神曲的唯一标准(金坷垃黄)。homo梗在我学校也特别流行(一群homo啊大悲,“雪”色)。

        总结:虽然客观地说仍然没有明显营养,但可称为好梗

        五级:“NGGYU”“鸡你太美”(限定两位,东西两杰)

        诈骗和只因哥相比不用多说。知名度上,全网最高没争议。笑点上,人见人笑不至于,但也足够了。

        总结:圈内绝对的神梗,没有任何不正三观或脏字,梗中佼佼者

        可见,仅从是否有营养判断是否是“烂梗”是不全面的,因为网络梗,从大多数人的角度看,都是缺乏营养的。相比,真正拉开不同梗之间根本差距的是“三观”问题。这样看,“鸡你太美”相对来说算是很好的梗了。另一方面,鸡你太美拉进了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有 想搭话又不知道说什么最后冒出一句鸡你太美 的经历的人自觉评论区冒个泡嗷。

        那么为什么鸡你太美就可以和金坷垃、homo、火钳刘明等梗分开呢?前文说过,如今的梗都是几乎没有营养的,且鸡你太美也没有什么学习意义,因此先将学习意义排除在外。其实,人们发明并使用梗,就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引入一些诙谐幽默、引人发笑的词语。因此,一个好梗需要具备两个特性:可以在生活中被经常用到、可以引人发笑(攻速快,伤害高)。相比之下,“火钳刘明”除了在发弹幕时可以使用之外(尤其是现实中)便没有可使用之处了,此外它也没有什么笑点,“火钳刘明”这个词本身也没有任何实意,仅仅是一个生硬的谐音词。“金坷垃”梗虽然常常(几乎100%)出现在鬼畜中并且也很好笑,但在现实中的应用场景却非常少。“老六”虽然可以经常在生活中用到,但有一说一并不是很引人发笑。相比之下,鸡你太美因为简洁、短小,且鸡这个音节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许多同音、谐音字等而且引人发笑优点,同时满足了成为当代好梗的两个标准,因而成为当今的好梗。

        人类的社会在不断进步,这也是生物的必然趋势。当未来的哪一天,全民的审美都发生了进步,甚至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高雅”也有可能成为“恶俗烂梗”。

        首先,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即使是“烂梗”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

        就以互联网举例。互联网普及后,大家都有机会用到互联网。有人用它炒股,赚得盆满钵满;有人用它发视频、做科普,或是收集资料、辅助学习;但同时也有一些人接触到了互联网后迷失自我、产生网瘾,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作为旁观者,我们不能因互联网的便捷、博大而忽略它的缺点;但也一定不能因部分人的违法行为而直接全盘否定互联网的其他优点。网络用语同样如此,一定不可因部分人的行为(可能是由于缺乏鉴别能力,或是由于还不理解网络用语导致他人厌烦或影响公共秩序,当然后者不太可能)而一刀切式禁止网络用语,而是可以通过教导等方法引导人们正确使用网络用语。

        回到例子,由部分人违法犯罪的特例,我们可以引入第二个点。

        有些人与有些事

        社会向来是多元化的,有富人和穷人、领导和执行者、国王和乞丐,正式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形成了有趣的社会。若强制使所有人都变得完全相同,社会便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成为了冰冷的“机器人社会”。但也正是社会的多元化造成了部分极度恶心的人的出现。“任何时期世上都不缺不配做人的人”。旧社会有卖国求荣的汉奸,现代社会也仍然有各种人zha。去年8月被造黄谣,今年1月23日最终扛不住压力选择自杀的粉发女孩就是最真切的例子!这些人思想猥琐、行为龌龊,任何事和任何物在他们眼中都可以变得猥琐而离奇起来。“鸡”最初指一种雉科雉族原鸡属的家禽,有家鸡和红原鸡两个属,拉丁学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在蔡徐坤发布歌曲《只因你太美》后,鸡有了一个新的意思——蔡徐坤的代名词,从此人们常常将“鸡”和“坤”混用。鸡本就是这样虽然没有营养但三观正而没有任何攻击性的一个代名词,但就是有人要将它赋予另一层污秽的意思——jì nv ,仅仅因为“jī”与“jì”读音相似。类似的还有大家“喜闻乐见”的黄忠2技能事件——有家长举报黄忠2技能图标,因为它柱子般的形状让家长联想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在社会上总是存在这类人的情况下,想让某一物体永不被祸害几乎是不可能的,“鸡你太美”也同样如此(更何况它还带个“鸡”)。前段时间名字带“坤”男孩遭嘲笑与霸凌可能也多少有这个原因。这种情况下,既然所有事都有可能被祸害,也就没必要追究鸡你太美引出的污秽表达了。更何况,污秽表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思想龌龊的部分人,而不是鸡你太美本身。

        任何事情的发生原因都是复杂的,不可武断归结于一个原因。

        一个小孩,上网课期间,意外接触到了电子游戏。他当即就沉迷了,从此他成绩一落千丈,再也无法对学习提起兴趣……

        这种事情很常见(我身边也有过),不缺乏实例。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互联网(游戏)使自己孩子着迷,自然是游戏背全责。而大部分家长从来没有考虑过其他潜在原因有没有可能孩子真的很压抑,上网课期间又没有什么发泄方式或倾述对象?有没有可能孩子发现游戏可以很好的填充一天中的无聊时光?有没有可能家长本身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照,使孩子只能在虚拟世界找回随心所欲的自我?即使孩子没有出现青春期的矛盾心理,以上潜在原因也足以使孩子内心空虚。事情的发生往往由外因与内因相互促进而导致,外因起催化作用,而内因才是最关键的。同时内因也是最难以发现的。不管是有了网瘾、还是总是将“鸡你太美”挂在嘴边,都绝不可能是某一原因(尤其是显而易见的原因)以孤身之力导致的。总是“不合时宜”地冒出网络用语和梗可能是因为希望介入社交又不知该说什么话题,也可能是单纯觉得这个梗好玩。所以在下结论前,一定要先对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绝不可武断归结于某一个原因,更不可意气用事。

        怎样正确处理? 

        任何事都分轻重缓急。如果国家现在确实想管制青少年的网络环境(此举并没错,我很支持),可以先管管部分平台的真·烂梗,上文有分级,这里就不赘述。真正地管制有成效以后,再加强各平台的审核机制,严格筛选人们发表的观点,努力做到防范于未然。此举不止专门针对于网络用语和梗,也更加针对黄谣等现象。今年粉发女孩自杀真的很痛心,也反映出部分平台审核机制的问题。等到未来人民审美和生活水平提高了,出现了更有营养更好的梗,届时再整治鸡你太美也是没有问题的。此外,现在的青少年教育上还有一大问题——毒教材,国家也一直在治理毒教材。但我认为治理毒教材优先级应比治理网络用语更高。

        以上就是我对此事的看法了。

        本文共计4501字,写本文共消耗了我84天。最近视频貌似被偷偷限流了,希望大家多多三连支持下。花一个啸三连收获知识,何乐而不为捏。

        请大家敬请期待“人民网评“鸡你太美是恶俗烂梗”,此事究竟该如何评价与对待?· 下”,该文章目前已写1002字。

【思考与评论】人民网评“鸡你太美是恶俗烂梗”,此事究竟该如何评价与对待?· 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