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积累 | 日常生活超实用的法律知识!
01
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
中国第一部全面规范职业病防治活动的法律《职业病防治法》赋予劳动者知情权,培训权,特殊保障权,检举、控告权,拒绝冒险作业权,参与决策权,职业健康权,损害赔偿权等8项权利。
02
不依法支付农民工工资受严惩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有关部门应当将该用人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交通出行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
03
家装扰民不再仅是社会公德问题
建设部出台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规定,装修时不能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不能将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或者阳台改为卫生间、厨房间,室内装修工程最低保修期为两年。
04
美容院禁“拉双眼皮”
卫生部制定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包括吸脂、隆胸、穿耳洞、文眉、去皱等项目在内的美容手术只有美容医疗机构才可以进行。
05
近亲属之间不动产产权变更免征契税
《契税法》规定,夫妻之间变更土地、房屋权属,法定继承人继承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06
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学校应当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完善学生欺凌发现和处置的工作流程,严格排查并及时消除可能导致学生欺凌行为的各种隐患。
07
八周岁孩子可以“打酱油”
《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08
见义勇为非重大过失不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典》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09
游戏装备也是钱,账户被盗可维权
你的大V账号,在游戏里购买的游戏币,都是财产。《民法典》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该规定明确“虚拟财产”的概念,确定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