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屿读书 第二季 第一集
第一集
“再创造一些崩溃的喜悦吧!”
东澳岛
叶子--叶兆言之女
“余华是快乐的小老头”
“余华风趣,西川真实,苏童儒雅,文人聊天全是墨”
海边、书、阅读
西川=刘军
慢阅读
用阅读抚慰人的精神世界
山海经书屋
山海经的海,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大海,而是指海荒之地,距离中心很远的地方;经既有经界之意,又有经典的意思
“山海经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的宝藏”
读书(书屋)就像一个避风港,让人可以暂时的逃离现实世界,获得短暂的停歇
“暂时的停歇,意味着下一次的转动”
《鲁迅的饭局》
生动、具体的鲁迅
看到一个大师日常的生活
汪曾祺的作品 香甜的感觉
《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在写作时没有想过,自己是意识流的鼻祖;他只是想用回忆,重构失去的世界,无意间建立了一个传统(意识流的传统)
文学的魅力:把一些东西不断的放大,让人不断的产生联想;影像是固定的
苏童《枕边的辉煌——影响我的十部短篇小说》
《七里茶坊》
睡午觉是围着树睡了一圈——充满生活气息
生活教会了汪曾祺如何写作,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汪曾祺的作品中看到他的生活
很多作家的生活就是他们的写作;作家被老天爷赏赐,获得了与常人不同的看人和看生活的方式
汪曾祺、苏童:通过叙述体现地方气息,而不仅仅通过使用方言
使用方言,一是让读者能看懂的方言,二是增加了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所以,方言代表了对生活的一种观察
很多作家都在尝试使用方言写作
金宇澄 《繁花》全篇用上海话写作
方言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暗示,第一手的直接地传达生活气息,让人感到亲切(读得懂的人);对读不懂的人,也会造成很奇特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造成美感,这种美感,来自于神秘、来自于距离
如何处理(推进)短篇小说的结构问题
《马可瓦尔多》第二篇《长椅上的假期》
一个勤杂工,被生活琐事缠绕,却突发奇想想去度假。想在公园长椅上度过一个清爽而宁静的夜晚。城市的光亮、声音、气味,一点点拆解了他的美梦。
处理眼睛视觉问题 路灯太亮
处理声音问题 周围工地施工
处理鼻子问题 清洁工处理垃圾 “徒劳地用鼻孔想象着玫瑰园里的花香”
用五官来架构、推进整篇小说
《夜间故事》苏童
自选短篇集 用无数人间小事勾勒出一部丰富的成年童话
《西瓜船》一场事故表象下的细碎日常,承载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时代的思考
烘云托月法
是一次凶杀案,但根本没写杀人过程,描写的都是外围的事件
结尾 母亲来找船,眼睛已经看不清了 “她先是站在桥上向河两边眺望着什么,一边眺望一边擦眼睛。”
王安忆解读:母亲的儿子已经不在了,她摇着的是一个空着的摇篮
苏童很擅长写短篇小说,他在短篇小说里搭建了一个宽广的世界,在小说里写日常生活,抓住生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些要素,并把他们表现出来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两个孩子埋葬祖父,诗意与残忍的奇特统一
《吹手向西》 一位记者去乡村实地调查麻风病院的故事,展现人对身体病痛天然的畏惧与无奈
旅行过程中看到大草垛上写的标语
写有时候是读出来的,关于人的情感、关于家庭、关于历史、社会变化,人世沧桑。日常生活给予我们的足够写一生。
阅读让我们看到怎么获得一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
读书是为了感受生活、理解生活。读书时读者会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笑一起哭,会释放自己压抑的情绪。
武茳虹 《萨耶沙漠》大学是理科生 利用专业背景
叶昕昀 《孔雀》 《最小的海》《日日夜夜》 非常有经验的写作者
写作建议:
苏童对武茳虹修改《儿子》时提出的意见:“短篇小说要走的快而脆”
余华
不要写得太满,不是笔下构思出的所有东西都要写上
从生活写到荒诞 “在生活中找一个点,往荒诞上写,逐渐的放大、变形”
注重构思,作品会往虚的方向写;写生活,会越来越广阔,但生活是很难写的
《南方高速》
拉美作家:用变形的、夸张的方式来表现生活
首先,符合生活的逻辑,在生活的基础上产生一些飞扬的、魔幻的东西
哲学、文学和艺术的本质都是一致的,都是对生命和本质的一种理解
“我们不是通过小说去理解生活,而是通过生活去理解小说。”
阅读可以帮你扩充内心生活,通过别人的人生反省自己的人生
读书是为了感受生活、理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