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和音乐老师和陪练家长的节奏教学Tips
我有一个好朋友Vicky,她的一个妹妹在学钢琴。Vicky有一次跟我提议,说我应该时不时发一些乐理小知识的短视频,这也就是我去年录制这个节奏tips视频的契机,只不过一直拖到了今年才发出来。
关于这个视频中涉及的节奏问题,我想在这里再补充几句。

世间万物均有自己的节奏,音乐自然也不例外。但在节奏和律动方面,音乐还涉及到了另外一个特点,同时也是音乐的一大难点——那就是,建立“外界”与“内在”之间的联系。
建立起乐谱上的抽象标记与内在的节奏感之间的联系,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其实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才更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小朋友们将音符这种外界抽象概念转化为内在感受。

除了视频中我为大家提到的、通过使用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节奏的这种方法之外,还有两种基本教学法可以使用:
一、刺激学生的肢体感官,让学生通过身体自然律动来体会音乐节奏。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拍手、跟随音乐摇摆,以及大声数拍(注意:一定要出声、大声)来帮助他们一点点建立节奏感。
拍手(或在学生舒适范围之内轻轻拍学生的肩也可)以及跟随音乐摇摆都是通过身体运动来感受音乐律动,是让学生建立肢体语言与音乐之间的直接联系。
让学生在打节奏或弹琴时大声数拍,是综合了语言和肢体(声带振动)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建立起语言、律动,和声音三者之间的联系。
二、进行正确的示范、引导学生模仿。
这个就不需要我赘述了,正确的示范以及引导在大学前(pre-college)音乐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大家需要认识到,孩子在每一个年龄段,都会有与该年龄段相对应的大脑发育与心理认知范围。揠苗助长不可取,超出固定年龄段认知范围的知识只会给孩子徒增压力,长期下来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对老师和对音乐的抗拒。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下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Psychology of Musical Development”《音乐发展心理学》这部著作。想要深入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范围的教师以及家长朋友们可以看一下。

Bibliography
Pflederer, Marilyn. "The Responses of Children to Musical Tasks Embodying Piaget's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2, no. 4 (1964): 251-68. Accessed July 22, 2020. www.jstor.org/stable/3343716.
Hargreaves, David, and Alexandra Lamont. “Musical Development: Theoretical Models, Approaches, and Issues.” The Psychology of Musical Develop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