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史人物评鉴-杨愔 字遵彦

2022-06-26 17:38 作者:温村李馆长  | 我要投稿

杨愔 字遵彦




杨愔(?-560年),字遵彦,北齐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县)人。其父杨津,魏时累为司空侍中。徙居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又徙居莱(今山东省莱州市)。杨愔小时不爱讲话,六岁学史,好《左氏春秋》。一家四代同堂,家丁隆盛,兄弟姐妹就学者三十余人。永安初年(528年)官至散骑都尉。天保元年(550年)高洋自立时,杀魏孝静帝,将姐姐(孝静帝的皇后)太原长公主嫁给杨愔,并累封开封王,十分信任。
高洋虽宠幸杨愔,但上厕所时,总叫杨愔拿篾片在旁守候,还用马鞭抽打杨愔背脊,流血浃袍。杨愔体胖,高洋给他起外号叫“杨大肚”,一日高洋喝醉,用小刀想剖开杨愔的肚子,幸好崔季舒从旁笑语解纷,杨愔才免去一死。有时还用棺材把杨愔放进去,打算活埋,最后总
算作罢。由于杨愔能理国事,政治还算清明,人称“主昏于上而政清于下”。高洋死前,遗诏尚书杨愔、领军大将军高归彦、侍中燕子献、黄门侍郎郑颐等为高殷辅政。高洋死后,癸未,发丧,群臣无下泪者,只有杨愔一人涕泗横流,呜咽不已。
杨愔和燕子献等人商议外调高演和高湛离京(首都邺城)到外地担任刺史。皇太后李祖娥把这道密奏给高仲密的前妻李昌仪看,李昌仪再向太皇太后娄昭君告密。乾明元年(560年),二月二十三日,尚书省大宴文武百官。杨愔等将去参加,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郑颐劝他不可前往,杨愔说:“我等精忠体国,常山王拜职岂有不到之理!”宴中被抓,令家奴施以暴打,杨愔等人头破血流,杨愔的一只眼睛被打出来。娄昭君起初想保住女婿杨愔性命,贺拔仁说杨愔已经被打得眼珠迸出,最后被杀。





统帅 D+
(杨愔尝在军旅。)
武力 C+
(韩陵之战,愔每阵先登。朋僚咸共怪叹曰:“杨氏儒生,今遂为武士,仁者必勇,定非虚论”。)
军谋 C-
(杨愔有军功,知兵事。)
智略 A+
(杨愔风度深敏,聪记强识。又能清言,美音制,风神俊悟,容止可观,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远大许之。及处乱虐之世,当机衡之重,忠毅谦谨,国有善政,可谓其能也。然寄天下之命,托六尺之孤,旬朔未几,身亡君辱。进不能送往事居,观几卫主;退不能保身全名,辞宠招福。朝廷之衅,既已仗义断恩;猜忌之涂,无容推心受乱。是知变通之术,非所长也。呜呼!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君子是以知齐祚之不昌也。)
内政 S-
(杨愔典选二十余年,奖擢人伦,以为已任。初,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及崔甗出。及居端揆,经综机衡,千端万绪,神无滞用。自天保五年已后,高洋丧德,维持匡救,实有赖焉,每乘舆四巡,恒守京邑,凡有善政,皆愔之为。经纶要务,朝章国命,一人而已。是以主昏于上,国治于下。朝野贵贱,莫不称之。)
魅力 S
(杨愔贵公子,早著声誉,风表鉴裁,为朝野所称。家门遇祸,抚养孤幼,慈旨温颜,咸出仁厚。频遭迍厄,冒履艰危,一飡之惠,酬答必重;性命之仇,舍而不问。自居大位,门绝私交。轻货财,重仁义,前后赏赐,积累巨万,散之九族;架箧之中,唯有书数千卷。)


全史人物评鉴-杨愔 字遵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