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分数越高,危害越大?对教育的反思

2022-08-18 09:44 作者:太宇可斯  | 我要投稿

应试教育,是落后的教育屈服于发展中的社会将人类划分为三六九等使之成为引擎燃料的筛子。尽管如此,但应该教育仍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


对一个家庭而言,没钱没关系没权,你就不得不让你的孩子经过应试教育过滤,把孩子打磨成刚好可以通筛子的样子。如果你有钱有权有关系,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安排上,他会以种独具一格的存在站在改革发展的潮头。


规格教育(UP自己发明的词汇组合),源初之时就不是正义的。规格教育是观念的自上而下,是行动的自下而上,为主导地位者提供精神物质的极大满足。考试是规格教育的主要评价方式。从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到深受德国哲学思潮影响的苏联教育学,我们的规格教育似乎一开始就肩负着一种历史使命,那就是把人变成一种劳动力,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我们难道不熟悉这些概念吗)。


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等近30年来都出现了对现代化进行反思的倾向。尽管后现代教育也不是没有,但有些人把后现代教育妖魔化了。我觉得,现代教育是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教育,后现代教育是关于自我存在与群体关系的教育。尽管对后现代教育的争议很多,但它绝不是应试教育或者规格教育,也不是要把人当牛作马。


十年来,我一看见网上那些晒自己的考试分数的人,我就感觉教育需要谨慎对待。当教育本身都还值得我们反思的时候,这种教育之下的考试指挥棒更是需要我们小心。一个学生在这种条件下考的分数越高,越说明什么问题?我是比较担心分数背后是规格教育各种消极因素的集中体现。结果就是分数越高,危害越大,越需要我们谨慎。


一些志士一直在强调,我们要对所学的这些知识、所接受的规格教育要进行不断的批判。因为规格教育不是完美的,特别是在近40年来的实用主义思潮(我认为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风靡,是时代春风带来的)的取向下,规格教育的核心问题还没有搞清楚,人本取向与社会取向悬在心田。这种东西在一二百年前的西方或许还有争论的必要,但现在的发展需要的是独具一格,别具特色,有野性、有雄心、不拘泥于现状的未来者。


这个要求或许很高,但真的高吗?诚然,不是所有家庭的孩子都能成为未来者,但要为万分之一的可能创造出现的条件。可能有人早前听说过一个关于美国校车的故事:大意是每辆校车里都有可能乘坐着美国未来的总统。如果说法本身或许值得考究,但这句话指向的并不是到底谁会成为总统,而是我们的社会和教育必须非常重视种可能性。


在学术界,在各类平台上,很多人都在反思教育,但都说得像《诗经•蒹葭》那样,这种东西即是生存之道也是人情世故。社会改革与文明发展是很残酷的:从15世纪大航海到现在,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我们的轮船披荆斩棘,坚强地与残酷的大自然艰苦搏斗。从里斯本港口出发的每一条船到达孟加拉港口的时候都会显得饱经折磨,船体上被海水腐蚀的痕迹以及被礁石划破的伤口,都是历史的发展的铁血无情。



分数越高,危害越大?对教育的反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