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情节的组织原则设计之承续原则

2022-05-17 11:21 作者:剪辑师大露  | 我要投稿



情节的组织原则指序列组合为情节的规律。

它主要有两大原则

一日承续原则,即对序列的形式排列,这是一种句法模式;

一日理念原则,是对叙事文意义单位的某种有规律的组织,这种原则具有语义学上的意义。

(一)承续原则

承续原则包括时间连接、因果连接和空间连接。在这些连接方式中,也孕育着某些反抗和背叛,但它们仍是以常规为参照系的。

时间连接序列按时间轴方向组合。


这种组合有两种方式:顺时和并时。


顺时指序列按故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单一线索、单一主人公的意话故事、民间故事多采用这种排列方式。并时指将同时发生的事件加以有序连接。当叙事文拥有众多人物和事件时,就需要作并时连接。这种连接可以用连贯的方式列出一个序列再引出下一个序列,也可以将多个序列交又排列,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它们在时间轴上是同时的。

因果连接序列按因果关系连接,也包括序列在连接上对因果关系的反动。这是一个处于发展之中的连接方式,需认真对待。

锁链式的因果连接是传统叙事文情节发展的主要方式,前因导致后果,后果必有前因。精心结构具有严密因果关系的情节是作家们煞费苦心之处。

俄狄浦斯神话系列就是锁链式因果连接的范例。由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导致忒拜城发生瘟疫,为镶除癌疫,俄狄浦斯必须受到惩罚,于是他刺瞎双眼出走,由舅子克瑞翁摄政。又由于俄狄浦斯的出走,导致了两位王子间的王位之争。争夺的结局是一方被杀,于是发生了妹妹安提戈涅违抗舅父命令理葬哥哥的尸体而自己被处死的悲剧。安提戈涅的死又导致她的情人——克瑞翁的儿子的自杀,而儿子的死又引出克瑞翁妻子自杀的悲讯。这里的因果关系环环相扣,犹如多米诺效应。可以说,在俄狄浦斯神话系列中,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被取消或调换位置而不在故事中留下缺口或破坏故事的连贯性,足见其因果关系之严密。


当然,在许多叙事文中,因果连接远不如俄狄浦斯神话系列那样直接,前因后果之间有较大的距离,有的甚至临近结束时才将因果连接起来。

如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中的匹普得到了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庇护人的资助,送他到伦教接受教育,而这一事件的前因是小说开端匹普在沼泽地帮助了一个叫乌格韦契的逃犯,而在小说快结束时匹普才知道,自己到伦敦接受教育正是马格韦契对匹普的报答。

这一前因后果几乎锁住了作品的头尾。还有一些作品的因果关系表现得更为松散,如《战争与和平》,作品中常常掺人一些插曲或独立的议论,这里的因果关系是具有目的性的一般运动趋势,而不是事件之间的直接反应。不过,尽管如此,序列的因果连接仍是这些作品乃至绝大多数叙事文情节的基本构架方式。

可能性连接是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布雷蒙提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因果连接的补充和丰富。所谓可能性,指已知序列对未知序列的选择。布雷蒙认为,一个原因不一定必然只有一个结果,例如射箭,就有中的或未中之分,情节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选择。如图所示:




反过来亦然,一个结果也可能不只一个原因,箭未射中,也许是射手不行,或是箭本身的问题,或是风力等其他偶然因素。可以说,可能性选择的提出不仅使情节组接更为曲折多变,而且为情节的开放性提供了逻辑上的依据。

序列的反因果连接也不失因果关系的一种变体,它主要表现为因果关系的淡化和歪曲。所谓“淡化”指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序列被排列在一起,情节自由繁衍。

在王蒙的《杂色》中,一位干瘦的汉子骑着一匹老马游游荡荡地过草原。他一路走着、走着,时而忆起往事,时而又发点议论,后来遇到了冰苞,在哈萨克老妇人那里喝了酸马奶,最后他唱起来了,如此而已。这里的序列连接带有随意性和偶然性。序列之间谈不上前因和后果。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也是这种类型。买豆腐、搭班车、小孩人托、家中来客、为街坊帮忙等,这些都是生活琐事,它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似乎将它们中去掉一件事或将其事件顺序颠倒都不影响故事的存在,也许正是这种不加雕琢的原始状态使故事显得更加逼真。


所谓“歪曲”则是指序列按不合常规的因果关系组合。


在卡夫卡的《审判》中,主人公为什么会被捕,没有理由。加缪的《局外人》中默尔索为什么要杀人,事先也没交待动机甚或没有动机。一切都是偶然的,无法解释的。这正是存在主义的作品要说明的问题,世界是荒谬的,人的行动也是如此。空间连接序列按空间关系或空间位置组合。空间连接是对传统的时间、因果连接的反叛,同时也是对叙事结构的一种探索。“在这里,逻辑关系和时间关系都退居次要地位或者干脆消失,而其结构组成依赖于各因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当然,在空间连接中,整体中的局部或局部外的整体的时间因素还是存在的。


空间连接的典型方式是按几何原理组织序列,即通过序列与序列的平行、对照、循环、交错乃至序列本身的重复等互相参照以获得一种音乐和诗歌所具有的效果。前面提到的昆德拉的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就是这方面的尝试。

小说从外科医生托马斯、他的妻子特丽莎、女画家萨宾娜、大学讲师弗兰茨四个人物各自的角度组织故事,由此使情节线索交相呼应,循环往复,产生了一种音乐上的四重奏的效果。王安忆的《小鲍庄》也显示了从空间组织情节的趋向,各个故事交替演进,构成了一种混响。

空间连接也可用于根据事物的空间位置排列序列,这种连接主要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上而不是其结构形式中。以往空间是绘画的专利。莱辛曾明确表示,绘画适于摹仿空间中并列的物体、静止的行状,诗适合于摹仿时间中展开的动作和情节。而当今一些实验小说家努力追求的恰恰是要打破传统的时间序列,他们希望读者不是通过一个行动接着一个行动的理解来获得完整的印象,而是打乱时间让人们从空间去了解他们的作品,像欣赏一幅画或一座雕塑一样,同时得到作者所要传递的各种印象。罗布-格里耶的《密室》采用的就是这种空间连接法。小说由几个特定的画面构成。一处地下室、血、圆柱、楼梯、前景中躺着一具女尸、背景是一位身披长斗篷的男子离去。小说的中间描绘了男子的走动,女子死前的蠕动,小说的结尾又回复到开头。这个女人为什么被杀,这两个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小说未加以说明。这篇小说展示的不是时间序列(当然可以从画面推出时间),而是几个画面的并置,它将诱导读者从这些画面中去推测、生发故事中不同时刻的意义。

心理空间的组合是空间连接的又一特殊形式,它同样不遵循时间顺序和惯常的因果关系,甚至超越现实空间,面以意识活动为支点,自由组接序列。在这种想象世界的组合中,情节表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被破坏,故事由一些片断构成,序列围统人物的意识中心不断往复和扩展。这种组接形式主要表现在意识流作品中。

应该说明的是,尽管人们对承续原则中的各种连接方式各有偏好,但实际上时间、因果、空间这三种基本连接方式在作品中是混合使用的。“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永远是几种布局的混合形式。纯粹的因果关系只能在应用文里见到,纯粹的时间关系只是历史著作的初级形式,面纯粹的空间关系则无异于字母的对数表。”

在承续原则中,时间连接和因果连接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结构方式,而在所有的连接中,时间因素又是无处不在的。

情节的组织原则设计之承续原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