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开始排放核污水,便携式检测仪真的有用吗?

2023-08-24 15:19 作者:甄钰科技ZENETIX  | 我要投稿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福岛核污染水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很多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部分长寿命核素可能随洋流扩散并形成生物富集效应。据德国海洋研究机构研究表明,自排海之日起相关放射性物质在57天内即可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此外,大气循环有可能将核污染水蒸发到云层,再化作雨水洒遍地球每个角落,潜在的危害难以估量。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日本坚持强推排海计划,后果会有多严重?遭遇核辐射后,人体会发生哪些恐怖变化?如果没有直接遭遇核辐射,只是吃下被核辐射污染的食物,对人体影响究竟有多大?

 

核素进入身体的3种途径

 

1. 饮食摄入,富集了核素的鱼类很可能被人类吃进体内。

 

2. 呼吸摄入,入海的核素可能会通过蒸腾作用进入空气。

 

3. 如果特定海域内核素含量极高,人体接触海域,可能被直接照射进入体内,危害可能在数年后显现。

 

 

核素进入人体后会带来多大危害?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研究员余雯表示:“放射性核素对健康的影响会随时间积累,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会显现出来。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具体会造成多大影响,与排放总量、核素类型,以及个体因素都有关系。”

铯137易存留在肌肉中;锶90易积存在骨骼中;对于合成到生物体内的“有机氚”的辐射效应,目前还研究得还不充分。但是高达64种核放射性元素会使人类器官局部癌变风险增大。

据北京日报,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介绍,现在国际社会最担心的是核放射性元素和物质进入海洋环境。日本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但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核污染水里含高达64种核放射性元素,并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标的,多核素设备难以完全处理。

高之国表示:“这些放射性元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约5000多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碳-14会在海洋生物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

日本工程技术专家后藤政志从事核反应堆安全壳设计,一直关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动态。他认为,经多核素去除设备处理的所谓“处理水”,不仅含有无法清除的氚,还含有多种其他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的危害不可小觑。后藤政志表示:“比如铯会对甲状腺产生影响,锶会侵入骨骼,即使微量也会对局部器官产生很大破坏,发生局部癌变的风险增大。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风险完全被忽视,这是很大的问题。”后藤政志认为,日本政府强调排海是安全的,这很荒唐。对于核污染水排海方案来说,应该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

 

那么便携式核辐射检测仪普通人有需要吗?

近期行业内相关新闻都将焦点指向了核辐射检测这条线,多数人一致认为检测是未来题材最大的预期差。从最早韩国开始要求全面检测海产品,对海洋定点检测增加密度,对首尔的学校饮食全面检测,对水产养殖进行检测才颁发合格证,到近期个人疯抢便携式检测仪。

应该说,除了抢盐抢海鲜干货,关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的所有发酵几乎全部指向了检测这条线。我相信当排海开始后,我们国内发酵的逻辑也是一致的。但是对于被核污染的食品检测,便携式检测仪可能是没有逻辑的,最近很多专家已经给了答案。

由此可见,便携式核辐射仪几乎没有作用,各种商家开始赚智商税,推销各类产品,包括癌症类的保险。未来核污染水排海,检测依然是最大预期差,便携式检测仪可能同样会被乱炒作,但绝不是真相,有了韩国的前车之鉴,国内专家也会很快站出来科普。到最后,关于检测还是只有这两家:莱伯泰科和捷强装备。通过互动平台了解,它们都给中国海关供货。未来的场景不需要人手一台检测仪,但是海关需要,还有国内一些市场或检测机构可能需要定点检测站,因为还有我们自己养殖的海产品需要检验。

那么消耗量最大的可能不是检测仪,是每天数量极大的相关检测耗材。

广州甄钰科技有限公司秉持至臻品质,至善服务的信念,专业从事高端生物耗材生产和销售,创立自主品牌“ZENETIX”实施标准化产品作业及严格的科学管理体制,严把质量关,不断追求完美的品质以及高效的服务产品严格按照IS013485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标准生产通过FDA和CE双重质量体系认证坚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致力于为科研用户提供行业领先的高品质一站式科研耗材服务。




 


日本开始排放核污水,便携式检测仪真的有用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