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的科学研究编年史(1699~1989)

2020-12-22 17:35 作者:6500nya  | 我要投稿

以下资料大多数来自于Wikipedia

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各个物种代表,图片来源于pinterest.com

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的科学研究编年史是古生物学史上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的列表,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是一种海生的蜥形纲物种类群,不少物种的外形类似于鲸下目/Cetacea、鲨形超目/Selachimorpha和旗鱼目/Istiophoriformes。科学家至少在17世纪末就记载过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的物种化石,当时一位名叫爱德华·拉维德/Edward Lhwyd的学者出版了一本有关英格兰化石的书,该书将一些鱼龙形下纲物种的椎骨错误鉴定为鱼类化石;直到19世纪人们才开始了解到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物种的真面目。在1811年一个名叫约瑟夫·安宁·杰弗里/Joseph Anning Jeffrey的男孩发现了人类已知最早的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化石记载,这些化石在科学上也得到了公认,后来他的妹妹玛丽·安宁/Mary Anning找到了骨骼的其余部分,并继续成为受人尊敬的化石收藏家和古生物学家。

科学家对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的早期研究认为该物种类群是海洋蜥形纲物种,但对其解剖结构和生态行为等主要知识未完全了解,人们经常将它们描绘成经常在海滩上晒日光浴的水陆两栖动物,并且尾巴笔直。尽管人类已知最早找到的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化石标本中可以看到鱼龙属/Ichthyosaurus的尾椎的末端向下弯曲,但学者们早期认为鱼龙属/Ichthyosaurus的尾椎的末端向下弯曲是因为尸体遭受破坏。事实上这种尾巴向下弯曲是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大多数物种常见的生前特征,以至于学者们最后意识到尾椎的末端向下弯曲是那些化石的自然正常的生前特征,尾椎骨上方并支撑着鲨鱼状的尾鳍。科学家们开始意识到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极度特化成纯水生/Aquatic物种,甚至会以卵胎生/Ovoviviparity方式生产后代。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的产子证据可追溯到1846年,当时查尔斯·皮尔斯/Chaning Pierce向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爵士报告发现到鱼龙属/Ichthyosaurus的胚胎化石。

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的化石发现与其科学研究一直持续到20世纪。1928年西缅·穆勒/Simeon Muller在内华达州发现了40只的巨型物种化石。但是直到1950年代中期,查尔斯·刘易斯·坎普/Charles Lewis Camp 和 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 塞缪尔·保罗·威尔斯/Samuel Paul Welles 为此目的进行探险之前,才发掘这些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物种的巨型化石遗骸,这些化石的发掘将需要十多年的时间,而查尔斯·刘易斯·坎普/Charles Lewis Camp对这些骨骸化石的研究结果要到1975年去世后一年才公布。这些巨型鱼龙被命名为秀尼龙属·通俗种/Shonisaurus popularis,其后的该地点现在已被命名为贝林鱼龙国家公园/Berlin–Ichthyosaur State Park。

20世纪晚期对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的研究有显着的进展,包括新建一种物种属,即真鼻龙属·长嘴种/Eurhinosaurus longirostris,在此之前自1854年以来就被错误地归类为鱼龙属/Ichthyosaurus里。1986年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Christopher McGowan用亚瑟王的神话般的剑来命名了另一种在英格兰发现过外形很类似真鼻龙属/Eurhinosaurus的物种,即王者之剑龙属·克斯提种/Excalibosaurus costini。在19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关于整个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该物种类群灭绝的原因,一直引起学术界的争议性,例如有一种假说认为是来自于在森诺曼阶/Cenomanian或其后时代的土仑阶/Turonian新兴演化出的默兹蜥超科(沧龙超科)/Mosasauroidea物种类群竞争。





1699年
A)爱德华·拉维德/Edward Lhwyd出版了一本名为《大不列颠石棺》/Lithophylacii Britannici Ichonographia的书籍,介绍了牛律阿什莫林博物馆/Oxford's Ashmolean Museum中存放的英格兰化石。已知该书籍制作出120本。这本书包含了一些未被鉴定的鱼龙类物种脊椎插图,这些骨骼化石被误认为是鱼类。

1811年
A)约瑟夫·安宁·杰弗里/Joseph Anning Jeffrey发现了首次科学界确认的鱼龙属/Ichthyosaurus化石。

1812年
A)玛丽·安宁/Mary Anning重新检视之前他哥哥发现的约瑟夫·安宁·杰弗里/Joseph Anning Jeffrey的鱼龙属/Ichthyosaurus化石,重新发现了之前她哥哥未发现的这具骨骼化石部分。

1814年
A)皇家外科医生学院的解剖学家埃弗拉德·家家/Everard Home爵士描述了之前安宁/Anning兄妹发现的鱼龙,他认为这具化石是“鱼类与鳄鱼之间的过渡物种”。

1818年
A)柯尼希/König建立了鱼龙属/Ichthyosaurus。

1819年
A)埃弗拉德·家家/Everard Home爵士重新改变了对鱼龙属/Ichthyosaurus化石的想法,这次他收回了之前“鱼类与鳄鱼之间的过渡物种”的想法,而是另外提出一个假说,该物种化石是“蝾螈与蜥蜴之间的过渡物种”。他试图将该化石命名为普罗透斯/Proteu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海神之一)的物种属、后来改名为“新蜥蜴属”/“Proteosaurus”,但他对鱼龙属/Ichthyosaurus的更改学名方式是无效的,因为鱼龙属/Ichthyosaurus具有更早的拉丁学名命名优先权。

1822年
A)康比尔/Conybeare建立并命名了几个鱼龙类物种:鱼龙属·寻常种/Ichthyosaurus communis、鱼龙属·中型种/Ichthyosaurus intermedius、"Ichthyosaurus" tenuirostris(该物种的属名在1996被替换成纤细泳龙属/Leptonectes)和"Ichthyosaurus" platyodon(该物种的属名在1889年或以后,被替换成Temnodontosaurus)。

1823年
A)玛丽·安宁/Mary Anning或她的家人在莱姆·里吉斯/Lyme Regis发现了更完整的鱼龙属/Ichthyosaurus的化石骨架。 这一发现引起了人类社会大众对整个英格兰古代生物与其化石的好奇.

1824年
A)乔治·扬/George Young牧师在约克郡惠特比发现了鱼龙类的物种化石,还描述了这具标本并指出它与鳄鱼、鱼类和海豚具有共同的特征。当时年轻人推测,随着地球上很多海洋的地区未被人类探索,甚至认为可能会发现鱼龙类物种仍然生存到全新世还未灭绝。

1834年
A)托马斯·W·霍金斯/Thomas W. Hawkins出版了一本书,题为《鱼龙和近似龙(蛇颈龙)的回忆录》/《Memoirs of Ichthyosauri and Plesiosauri》。他以订阅格式将其售出,价格为L2.10,在此期间书籍价格过高。该书包括风景画家约翰·萨缪尔森·邓普顿/John Samuelson Templeton的插图,尽管当时书中对鱼龙属/Ichthyosaurus有许多科学不准确的描述如:鱼龙属/Ichthyosaurus的尾巴笔直,具有喜欢在海滩上晒日光浴习性的水陆两栖动物。

1839年
A)亨利·德拉·贝切/Henry de la Beche为化石猎人玛丽·安宁/Mary Anning绘制了题为《古代多塞特》/《Duria Antiquior》的作品。这项以近似龙属(蛇颈龙)/Plesiosaurus为特色的作品被认为是通过艺术媒介较准确地复原中生代世界的首次尝试。

1840年
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在这年命名出一个物种"Ichthyosaurus" acutirostris(该物种后来在2000年被学者重新命名成切割齿龙属·尖吻种/Temnodontosaurus acutirostris)。
A)同年,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为鱼龙类物种建立了一个类群,即鱼鳍类/Ichthyopterygia。

1843年
A)西奥多里/Theodori新建并命名了一个物种,即后来被重新命名学名为切割齿龙属·三角齿种/Temnodontosaurus trigonodon的物种。

1844年
A)布龙/Bronn命名了后来被学者重新命名属名为施瓦利维坦龙属/Suevoleviathan的新建物种。

1846年
A)查宁·皮尔斯/Ching Pearce发现一具鱼龙属·寻常种/Ichthyosaurus communis的化石标本包含着另一只较小个体的全身骨骸,该个体的全身骨骸有部分从较大个体的骨盆中伸出。 查宁·皮尔斯/Ching Pearce与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爵士共同研究了化石之后,对该具化石得出的结论是正在产子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意外被泥土活埋。

1851年
A)吉迪恩·阿尔杰农·曼特尔/Gideon Algernon Mantell基于在约克郡惠特比发现的化石命名成新物种,即"Ichthyosaurus" longirostris(该物种后来在1909年被学者Abel重新建立一个新属,来重新命名该物种学名为真鼻龙属·长吻种/Eurhinosaurus longirostris),该物种的上颚比下颚更长几倍,显得外形类似于旗鱼目/Istiophoriformes硬骨鱼高纲物种。
B)同年,迈耶/Meyer为新化石物种命名为穹齿龙/Tholodus schmidi

1852年
A)昆斯泰特/Quenstedt建立并新命名出物种"Ichthyosaurus" atavus,但该物种在1998年被俩个学者迈施/Maisch和马茨克/Matzke重新命名学名为对接头龙/Contectopalatus atavus。

1853年
A)亨利·科尔斯/Henry Coles研究认为那些鱼龙类化石,被微小毛发般或微小棘刺般外形的鳞片所覆盖。 事实上这些鳞片实际上是那些化石生前未消化的头足纲/Cephalopoda猎物的触手钩棘刺。
B)同年,约翰·安德里亚斯·瓦格纳/Johann Andreas Wagner命名了新物种叫"Ichthyosaurus" leptospondylus,但该物种在2000年,被俩名学者巴代/Bardet和费尔南德斯/Fernández,给重新命名学名为埃吉尔龙属·纤细椎种/Aegirosaurus leptospondylus。

1854年
A)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爵士错误地把鱼龙目/Ichthyosauria物种复原成尾巴笔直,甚至像现代鳄类那样能水陆两栖移动并在海湾环境晒日光浴。

1858年
A)昆斯泰特/Quenstedt命名并建立了新物种:"Ichthyosaurus" quadriscissus和"Ichthyosaurus" triscissus,后来前述俩个物种的属名被归类于狭鳍龙属/Stenopterygius,即使Stenopterygius quadriscissus和狭鳍龙属·三叠种/Stenopterygius triscissus。

1860年
A)人们首次在澳洲大陆发现、挖掘和研究出一个新命名的鱼龙类物种,即"Ichthyosaurus" australis,后来该物种被重新命名学名为扁鳍龙属·朗曼种/Platypterygius longmani。

1866年
A)出身于斯图加特自然历史博物馆/Stuttgart's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奥斯卡·弗拉斯/Oskar Fraas记载了人们在霍尔茨马登/Holzmaden市镇当地流行的鱼龙类化石采掘活动。

1867年
A)麦考伊/M'Coy发现了一个新的鱼龙类,但后来被命名为扁鳍鱼龙属·南方种/Platypterygius australis。

1868年
A)约瑟夫·梅利克·莱迪/Joseph Mellick Leidy新建立一个物种的属,即船椎龙属/Cymbospondylus,以及该属笔下的俩个物种:Cymbospondylus piscosus与Cymbospondylus petrinus。

1871年
A)约翰·惠特克·霍尔克/John Whitaker Hulke新建一种鱼龙类物种称为"Ichthyosaurus" enthekiodon,后来在1922年被弗里德里希·冯·休内/Friedrich von Huene重新命名为小鳍龙属·包齿种/Nannopterygius enthekiodon。

1874年
A)哈里·戈维尔·塞利/Harry Govier Seeley新建一个鱼龙类的物种属为眼睛龙属/Ophthalmosaurus与其该属笔下物种:眼睛龙属·爱西尼种/Ophthalmosaurus icenicus。

1876年
A)布雷克/Blake新发现一种鱼龙类物种并命名为"Ichthyosaurus" crassimanus,后来被命名成切齿龙属·厚掌种/Temnodontosaurus crassimanus的物种。

1879年
A)奥尼尔·查尔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新建并命名为鱼龙类新物种,"Ophthalmosaurus" natans,后来该物种被重新归属于无齿潜龙属/Baptanodon,即无齿潜龙属·游泳种/Baptanodon natans。

1880年
A)哈里·戈维耶·塞利/Harry Govier Seeley发表了一篇关于鱼龙类不是卵生而是直接产子的研究论文,该学者指出证据来自于许多英格兰和德国的鱼龙类物种标本内部都附带幼小个体全身骨骸。虽然一些学者认为那些鱼龙类幼兽骨骸视为大型个体的胃内容物,但哈里·戈维耶·塞利/Harry Govier Seeley观察到幼兽骨骼往往位于母亲臀骨部位的后方,以确定那些幼兽骨骼并不是大型个体同类的胃内容物,证明了这些化石其实是产子中突然遭遇海底泥石流而活埋变成化石的母子。

1881年
A)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爵士建立并命名了鱼龙类一个新物种为鱼龙属·短头种/Ichthyosaurus breviceps。

1886年
A)弗朗切斯科·巴萨尼/Francesco Bassani命名了一个鱼龙类新物种,"Ichthyosaurus" cornalianus,该物种后来被重新命名学名为混合龙属·科尔纳利种/Mixosaurus cornalianus。

1887年
A)乔治·鲍尔/Georg Baur发表了一篇关于鱼龙类的起源的论文,该文章表示他提出一个假说,认为鱼龙类物种来自于楔齿蜥科/Sphenodontidae(全新世现存有1属2种)的喙头目物种。除此之外乔治·鲍尔/Georg Baur还将"Ichthyosaurus" cornalianus和"Ichthyosaurus" atavus这俩物种重新分类并新建了一个属,即混合龙属/Mixosaurus,也为该属建立了一个新科,即混合龙科/Mixosauridae。

1888年
A)理查德·莱德克/Richard Lydekker分别新建俩个物种即鱼龙属·科尼比尔种/Ichthyosaurus conybeari和"Ichthyosaurus cantabridgiensis"(后来被重新命名为"Ophthalmosaurus cantabridgiensis",目前被分类于疑名物种)。

1889年
A)理查德·莱德克/Richard Lydekker新建了一个鱼龙类的物种属,切齿龙属/Temnodontosaurus。

1895年
A)梅里亚姆/Merriam新建了一个物种,萨斯特龙属·太平洋种/Shastasaurus pacificus。

1902年
A)约翰·坎贝尔·梅里亚姆/John Campbell Merriam以富有的女性化石爱好者即安妮·蒙塔古·亚历山大/Annie Montague Alexander的名字来命名了萨斯特鱼龙属的新种:萨斯特鱼龙属·亚历山大/Shastasaurus alexandrae。安妮·蒙塔古·亚历山大/Annie Montague Alexander资助过约翰·坎贝尔·梅里亚姆/John Campbell Merriam大部分对于化石的研究工作,并在伯克利城市当地建立了古生物学博物馆。约翰·坎贝尔·梅里亚姆/John Campbell Merriam后来还新命名了一种鱼龙类物种叫加利福尼亚龙/Californosaurus perrini。

1903年
A)约翰·坎贝尔·梅里亚姆/John Campbell Merriam新建立一种来自于加利福尼亚州三叠纪晚期岩层中的鱼龙类化石新属穿胫龙属/Toretocnemus,包括穿胫龙属/Toretocnemus笔下的俩个物种即穿胫龙属·加利福尼亚种/Toretocnemus californicus和穿胫龙属·齐特利种/Toretocnemus zitteli。

1904年
A)布伦格/Boulenger命名并建立了一个物种"Ichthyosaurus" extremus(即后来被重新命名的宽鳍龙属·极限种/Brachypterygius extremus)的物种。
奥托·马克斯·约翰内斯·杰克尔/Otto Max Johannes Jaekel新建了一个鱼龙类的物种属,狭鳍龙属/Stenopterygius属。

1906年
A)约翰·坎贝尔·梅里亚姆/John Campbell Merriam在内华达州发现了一具不寻常的动物化石,其中下颌骨较短而且牙齿呈纽扣外形,约翰·坎贝尔·梅里亚姆在当时认为这物种是与楯齿龙目/Placodontia或喙头龙目/Rhynchosauria有关的新物种类群的第一种成员,即纽扣齿龙属/Omphalosaurus(后来被学者重新鉴定为鱼龙类)。

1908年
A)布罗里/Broili命名了"Ichthyosaurus" platydactylus(后来被称为扁鳍龙属·扁指种/Platypterygius platydactylus)的物种。

1909年
A)阿贝尔/Abel正式把"Ichthyosaurus" longirostris重新分类并建立起一个物种属,即真鼻龙属/Eurhinosaurus

1910年
A)卡尔·约翰·约瑟夫·恩斯特·威曼/Carl Johan Josef Ernst Wiman在斯匹次卑尔根发现了一些推测是鱼龙类的肢骨,后来把这些化石新建命名这物种为纽扣齿龙/Omphalosaurus nevadanus。卡尔·约翰·约瑟夫·恩斯特·威曼生前还新命名兼建立过鱼龙类许多物种,包括棋子鳍龙/Pessopteryx nisseri和后来被其他学者命名的冰峡湾龙属·小种/Isfjordosaurus minor等化石物种。
B)安德鲁斯/Andrews依据眼睛龙属/Ophthalmosaurus许多具化石标本无牙特征,因此推测眼睛龙属只能吸入并吞下如小型头足纲和小型鱼类为食。
C)约翰·坎贝尔·梅里亚姆/John Campbell Merriam新建立并命名一个物种,即圆凹齿龙/Phalarodon fraasi。

1916年
A)德国古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冯·休内/Friedrich von Huene新命名并建立鱼龙类物种(该物种后来被迈施/Maisch和马茨克/Matzke称为圆凹齿龙/Phalarodon major)。

1922年
A)弗里弗里德里希·冯·休内/Friedrich von Huene命名与其新建3个物种属:宽鳍龙属/Brachypterygius、矮鳍龙属/Nannopterygius和扁鳍龙属/Platypterygius.

1925年
A)弗里弗里德里希·冯·休内/Friedrich von Huene新建立与其命名一种鱼龙类物种,秀尼龙属/Shonisaurus。

1927年
A)弗里弗里德里希·冯·休内/Friedrich von Huene为"Leptopterygius" disinteger重新分类新属为施瓦利维坦龙属/Suevoleviathan。

1928年
A)西缅·穆勒/Simeon Muller在内华达州发现了鱼龙类巨型物种的40只的不同化石骨骸。

1929年
A)维曼/Wiman新建立并命名了鱼龙类新物种,葛丽普龙属·长吻种/Grippia longirostris。

1931年
A)弗里弗里德里希·冯·休内/Friedrich von Huene命名和建立了俩个新物种,狭鳍龙/Stenopterygius uniter和"Leptonectes" nuertingensis(后来被学者重新命名和归属于Temnodontosaurus nuertingensis)。

1934年
A)在昆士兰州发现了澳洲境内最完整的鱼龙类物种标本,即扁鳍龙属·南方种/Platypterygius australis。尽管该骨骸化石个体年龄为未成年,但它的身长可达5.49米(18英尺)。
库恩/Kuhn命名和建立鱼龙类新物种,加利福尼亚鱼龙属·佩里尼种/Californosaurus perrini。

1939年
A)雷蒙·李·纳斯/Raymond Lee Nace命名并新建立"Myopterygius" americanus(该物种后来被其他学者重新分类和命名为扁鳍龙属·美洲种/Platypterygius americanus)。

1946年
A)库恩/Kuhn建立和命名一个新物种,扁鳍龙/Platypterygius hercynicus。

1948年
A)阿尔弗雷德·舍伍德·罗默/Alfred Sherwood Romer指出,侏罗纪鱼龙类物种已演化成高度完全水生化,以至它们的解剖结构都未显示任何已知蜥脸纲/Sauropsida陆生物种类群的关系。

1951年
A)德国裔美国科学作家威利·奥托·奥斯卡·莱伊/Willy Otto Oskar Ley,观察过从霍尔兹马顿当地被采集的200多具鱼龙类物种的化石标本。

1954年
A)出身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查尔斯·刘易斯·坎普/Charles Lewis Camp和塞缪尔·保罗·威尔斯/Samuel Paul Welles重新研究的内华达州鱼龙类巨型物种化石(在1920年代被西缅·穆勒/Simeon Muller所发现),俩人计算过这些化石的身长最大有15米24厘米(50英尺),大约与现代的大翅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体型差不多大小。

1956年
A)Whitear提出了他研究中发现鱼龙类化石保存有棕色色素沉积物的报告。

1957年
A)查尔斯·刘易斯·坎普/Charles Lewis Camp下令停止在内华达州的对鱼龙类物种化石的挖掘作业活动。
B)在诺福克的斯托桥附近,工人们在挖掘排水渠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大型的鱼龙骨架。 该标本后来被认为属于眼睛龙属/Ophthalmosaurus。

1963
A)查尔斯·刘易斯·坎普/Charles Lewis Camp重启了在内华达州营地的对鱼龙类物种化石的挖掘作业活动。

1965年
A)科尔伯特/Colbert提出鱼龙类是狭鼻龙科/Captorhinidae(异名:杯龙类/Cotylosauria)的后代的假说。
B)内华达州营地的鱼龙类恐龙发掘工作结束,出土了35–40个鱼龙骨部分骨骼。

1968年
A)波拉德/Pollard研究报告显示,切齿龙属/Temnodontosaurus主食是头足纲/Cephalopoda软体动物。

1972年
A)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Christopher McGowan认为,可以根据鱼龙类的颅骨特征来分类成窄鳍长鳍形/narrow-finned longipinnate和宽鳍短鳍形/broad-finned latipinnate这俩大类。
B)杨锺健/Yang Zhongjian和董枝明/Dong Zhiming在这年前后发现和新建兼新命名的俩物种分别为喜马拉雅龙属·西藏种/Himalayasaurus tibetensis和巢湖龙属·龟山种/Chaohusaurus geishanensis。

1973年
A)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Christopher McGowan描述自己对鱼龙类颅骨解剖的报告。 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观察到鱼龙类物种的大脑甚至比其他蜥脸纲/Sauropsida物种还大,他认为鱼龙类物种的小脑构造暗示具有高度协调身体运动的能力。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还指出鱼龙类物种的大体纹状体显示鱼龙类物种具有学习大量知识的本能行为,并推测也具有一定群体社交和父母育儿的行为。相比之下鱼龙类物种的听壶/Lagena很小,显示鱼龙类物种的听觉比较弱。

1974年
A)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Christopher McGowan发现了后来被学者重新命名学名为切齿龙属·宽头种/Temnodontosaurus eurycephalus的物种。

1975年
A)查尔斯·刘易斯·坎普/Charles Lewis Camp在柏林鱼龙国家公园的化石挖掘作业完成之前就去世,享年82岁。

1976年
A)查尔斯·刘易斯·坎普/Charles Lewis Camp的生前好友约瑟夫·特雷西·格雷戈里/Joseph Tracy Gregory,发表了查尔斯·刘易斯·坎普生前对柏林鱼龙国家公园鱼龙的研究成果,包括新建立兼命名一个新研究的鱼龙类物种秀尼龙属·通俗种/Shonisaurus popularis。
B)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Christopher McGowan观察到,在1950年代在诺福克发现的所谓眼睛龙属/Ophthalmosaurus的眼部太小,而判定为该物种化石无法归类于眼睛龙属/Ophthalmosaurus中,并将其重新归类为新的属:格兰道龙属/Grendelius。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在同一年还新建立兼命名一种新物种为"Brachypterygius" mordax(后来被学者重新命名为格兰道龙属·摩尔达斯种/Grendelius mordax的)。

1978年
A)鹿羽贵夫/Shikama Tokio、龟井忠雄/Kamei  Tadao和村田昌文/Murata Masafumi这3位学者共同研究并新建立兼命名一个鱼龙类物种,歌津龙属·畑井种/Utatsusaurus hataii。

1979年
A)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Christopher McGowan发现到德国南部侏罗纪早期地层发现的鱼龙类物种化石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多。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还推测出侏罗纪史前时代的鱼龙类大多数物种的生物地理范围和鲸下目/Cetacea现存物种的生物地理范围一样广泛。 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将大多数已知的鱼龙类物种的狭窄地理范围归因于人为已知化石记录,因为古生物学家只能从有利于化石的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中去修复已出土的化石标本,而这可能并不利于鱼龙类物种的古生态复原。同一年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也撤回了之前提出的窄鳍长鳍形/narrow-finned longipinnate和宽鳍短鳍形/broad-finned latipinnate这俩大类的说法言论。

1980年
A)约瑟夫·特雷西·格雷戈里/Joseph Tracy Gregory发表了他已故朋友查尔斯·刘易斯·坎普/Charles Lewis Camp对柏林鱼龙国家公园鱼龙的研究的其余部分,该出版论文包含对秀尼龙属·通俗种/Shonisaurus popularis的各种复原,复原图把秀尼龙描绘成长颅骨、长鳍和大肚腩的鱼龙类物种。

1983年
A)安吉拉·基顿/Angela Kirton研究报告指出来自英格兰的眼睛龙属/Ophthalmosaurus的化石种颅骨部分具有牙齿。许多眼睛龙属/Ophthalmosaurus成年个体颅骨头骨的无牙现象可推测为:要么成长为成年时早已牙齿萎缩退化,要么牙齿结构容易脱落而导致死后牙齿完全脱落。

1984年
A)韦德/Wade观察到扁鳍龙属/Platypterygius的鳍状肢中最长的手指是由30根骨头组成的。
有人在英格兰发现到一具不寻常的未确认鱼龙类物种化石,其上颚比下颚更长。

1985年
A)在英格兰森麻实郡Somerset的基尔夫村发现了一个鱼龙属·寻常种/Ichthyosaurus communis,该化石还含有一具还未出生的微小幼兽胚胎。
B)一位名为/Bernd Neubig的非科学家人士在德国卡尔施塔特修建铁路时发现了某种鱼龙类骨骼化石,该化石标本是在该地区发现的最完整的鱼龙类物种化石标本。
C)祖玛·布兰多尼·德·加斯帕里尼/Zulma Brandoni de Gasparini报告首次在阿根廷国内科研发现并记载的鱼龙类化石,她将这具阿根廷的鱼龙类化石归类于眼睛龙属/Ophthalmosaurus。
D)奥奇耶夫/Otschev和埃菲莫夫/Efimov在俄罗斯(前苏俄)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发现并新建立兼命名一种鱼龙类新物种,即辛比尔斯克龙/Simbirskiasaurus birjukovi。

1986年
A)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Christopher McGowan开始带领一系列探险队前往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的威利斯顿湖/Williston Lake,最终发现了最完整的一具萨斯特龙属/Shastasaurus骨骼化石,该化石标本在作后来在1994年被重新命名学名为新建立物种,即"Shastasaurus neoscapularis"(该物种在2000年被迈施/Maisch和马茨克/Matzke重新命名学名为独立物种,即卡洛维龙/Callawayia neoscapularis )。
B)德国古生物学家尤尔根·里斯/Jurgen Reiss推测,鱼龙类物种会像企鹅目/Sphenisciformes物种一样,用前鳍游动而不是用尾巴推动自己游动。
C)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Christopher McGowan对上颚类似剑鱼的英格兰鱼龙类物种正式命名为王者之剑龙属/Excalibosaurus,因为该化石是在当地和传说中的亚瑟王获得石中剑的同一地区发现的。

1987年
A)迈施/Maisch新建立兼命名物种为Omphalosaurus nettarhynchus。

1988年
A)Massare和Callaway描述了在瑞士和意大利边界附近的阿尔卑斯山发现的怀孕中的混合龙属/Mixosaurus化石标本,该化石标本发现了鱼龙类物种已知最古老卵胎生方式产子的证据。
在泰国的帕塔隆附近,一个名叫崇潘·崇勒卡玛尼/Chongpan Chonglakmani的学者发现了三个新发现的三叠纪鱼龙类化石标本。

1989年
A)在英格兰多塞特郡,新发现一具格兰道龙属/Grendelius的化石标本,当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Christopher McGowan研究这个新发现的话标本时,他意识到虽然格兰道龙属/Grendelius与眼睛龙属/Ophthalmosaurus是俩种不同物种,但发现到之前亲自命名的"Brachypterygius"其实是格兰道龙属·摩尔达斯种/Grendelius mordax的异名。
B)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Christopher McGowan观察到纤细泳龙属/Leptonectes许多不同个体化石标本的上颚有些突出。
C)在墨西哥的索诺拉州/Sonora发现了三叠纪鱼龙的骨骸化石。
D)卡拉威/Callaway和马萨雷/Massare认为圆凹齿龙属/Phalarodon是疑名/nomen dubium物种。
E)桑德/Sander新建立兼命名鱼龙类物种为船椎龙/Cymbospondylus buchseri。


下图为主要的鱼龙形下纲物种的化石发现者与化石研究者下

阿尔弗雷德·舍伍德·罗默/Alfred Sherwood Romer(1894.12.28~1973.11.05),美国古生物学家兼生物学家
本谷良介/Ryosuke Motani(?~),日裔美国古生物学家
查尔斯·刘易斯·坎普/Charles Lewis Camp(1893.03.13~1975.08.14),美国古生物学家兼动物学家
董枝明/Dong Zhiming(1937.01.~),山东威海人,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
弗里德里希·冯·休内/Friedrich von Huene(图中左方,1875.03.22~1969.04.04),德国古生物学家
克里斯托弗·麦克高恩/Christopher McGowan(1942.03.30~),美国古生物学家
理查·欧文/Richard Owen(1804.07.20~1892.12.18),英国生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家、古生物学家、前任皇家学会成员
玛丽·安宁/Mary Anning(1799.05.21~1847.03.09),英国化石收藏家和古生物学家
斯蒂芬·杰伊·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1941.09.10~2002.05.20),美国古生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和科学史学家
威利·奥托·奥斯卡·莱伊/Willy Otto Oskar Ley(图中右方,1906.10.02~1969.06.24),德裔美国科学作家
杨锺健/Yang Zhongjian(1897.06.01日~1979.01.15),字克强,陕西华县(今渭南市华州区)人,中国地质学家及古生物学家,中国古脊椎动物研究的学科奠基人。
约瑟夫·安宁·杰弗里/Joseph Anning Jeffrey(1796~1849),玛丽·安宁之哥
约瑟夫·特雷西·格雷戈里/Joseph Tracy Gregory(1914.07.28~2007.12.18),美国古生物学家兼教授


【历史】鱼龙形下纲/Ichthyosauromorpha的科学研究编年史(1699~1989)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