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如岛风——IJN岛风号小传

之前在穿越水线中登场的岛风终于被试装到了游戏中,这次我们就简单地讲述一下岛风短暂又平凡的一生。
IJN由于受限于霓虹贫乏的资源与欧美列强吨位上的限制,导致IJN对于战舰质量上的优势更加重视,在战列舰上的表现就是大和这种决战兵器,而驱逐舰和巡洋舰上,IJN则奉行着“快舰、强炮、重雷装。”的思路,甚至研发出了“渐减雷击”战术,企图在主力决战前利用鱼雷削弱美军的主力舰队。

在这种思路下,IJN的驱逐舰自吹雪级开始一直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三十年代末和40年代初更是下水了阳炎级与夕云级这种领先全球的驱逐舰,然而一直紧盯着美国海军发展的IJN并不满足。

然而,在1939年,霓虹得知了美军正在建造一级新型的战列舰,这级战列舰将拥有三联装406舰炮与更强的装甲,这就是日后的南达科他级,虽然IJN对于南达科他的印象是其并不强于北卡罗来那级,但南达科他高达27.8节的航速着实让IJN吃了一惊。
按照IJN的理解,他们的水雷战队需要对美军主力舰队进行强袭,即:一边猛烈炮击美军阻挡部队一边奋勇突破,“肉迫”至与美军主力舰队5000米左右的位置齐射鱼雷。至于夜战,这些很有精神的IJN男儿们认为这些欧美鬼畜过惯了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的生活,不借助灯光照射,其黑暗中的视力就等于零,至于雷达是什么东西,他们可能就不太清楚了,处于对美军不敢夜战的认识,IJN认定自己在夜战中要做的就是猪突猛进,在夜色中分割消灭敌方舰队。
由此可见,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IJN的驱逐舰们都需要有让大型军舰望尘莫及的速度,霓虹的这个想法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毕竟攻击靠的主要是鱼雷,鱼雷肯定跑的比船快,所以无论美军的战列舰速度怎么提高,IJN的鱼雷战应该都不会收到什么影响,可固执的IJN依旧认为美军战列舰的速度提高了,我们的驱逐舰也必须提速。
于是在1939年的丸四计划中,一艘实验性的驱逐舰被添加了上去,尽管阳炎级35节的航速已经非常足够,但IJN还是对这艘实验性的驱逐舰提出了更高的指标——最高航速40节、续航距离18节/6000海里、装备三座双联装50倍127主炮,以及丧心病狂的两座七联装93式610鱼雷发射管。
这艘军舰就是“岛风”号。

我们所熟知的岛风号其实已经是二代目了,初代岛风号为1920年下水的峰风级,这艘峰风级的岛风曾在海试中跑出过40节的航速,由于对速度的执念,二代目岛风继承了初代目的名字。
其实在大正时代末期建造的驱逐舰们曾经达到了38节以上的航速,但由于武备的增加这一指标下降到了35节,再次突破40节的航速的希望全被寄托在了岛风号上,加之得知了衣阿华级能以55000吨排水量达到33节的航速(实际上鸭滑不会超过30节)与本森级37节的航速更是使岛风成为了全村驱逐舰的希望。

最终设计上,岛风的舰桥造型采用了夕云级的成熟设计,二者基本相同,听着就不靠谱的七联装鱼雷管因为过重难以操作最后被取代为三座五连装鱼雷管,照比原来的设计反而多出一根,这三座零式五型鱼雷发射管也成为了岛风的标志,防空火力平台被移动到了2号烟囱后方,成功卡主了自己的一部分视野,炮塔选择了与夕云同款的D型炮塔,至于最重要的速度,则交给了已经在天津风上测试的高压锅炉和增大到3.6米的螺旋桨桨叶了。
而岛风也不负众望在1943年4月7日的海试中创下了40.9节的记录,但是,以往进行测试的驱逐舰需要搭载三分之二的常规消耗品,岛风只搭载了二分之一,这个记录有些水分,可以看出此时尽显颓势的IJN为了宣传也是煞费苦心,而那位创造传奇的初代岛风,其实在测试时只搭载了三分之一的重量,注水更加严重,这可真是全方位继承了(尽管如此在40节俱乐部中岛风的成绩也只是垫底的,空想和塔什干快多了)

在岛风号完成后,IJN曾经在1942年的丸五计划中大笔一挥要建造16艘岛风级,但由于你懂得的原因这些生产计划全部取消,岛风至此成为了IJN驱逐舰中的孤家寡人。
而在碧蓝被定为海上传奇(实际上就是个稀有度)的岛风其实一点也不传奇(秋月级比你有用多了)。
1943年5月10日岛风被编入地11水雷战队,7月被调入第2水雷战队,并参加了基斯卡岛的撤退行动,之后在特鲁克岛与塞班岛进行运输任务,44年6月13日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10月18日参加了莱特湾海战,在这两场大战中岛风都没有任何值得一说的表现,最终岛风在11月8日参加了三次多号作战,并于10日在奥尔莫克湾遭遇了美军舰载机,最终被成群的地狱猫用机枪打成了残废,舰上包括第2水雷战队司令早川干夫少将(追晋中将)在内的多名高级军官被美军战机机炮命中战死,最终动弹不得的岛风在海面痛苦挣扎了一天后,于11日舰身后部发生大爆炸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