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听「洛天依游学记」《歌行四方》

2023-09-14 15:11 作者:雪岭洞箫声Snowii  | 我要投稿

可以称得上惊艳的作曲编曲,不应该仅是技术上优秀,更重要的是独到的创意和情绪张力,这更考验创作者的审美。 中国民族元素与电子音乐的结合,是许多音乐人探索的道路,多年来已有不少作品。远有许镜清老师为《西游记》创作的片头曲《云宫讯音》,近的有孟奇、李化迪、Anti-General这些杰出的电子音乐人,他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意,挑战着民族与电子结合的可能性。 最近,我又注意到了B站首页在推的虚拟歌手洛天依“游学记”企划。据了解, “天依游学记-歌行”是集音乐、民族服装等要素于一身,由洛天依带领大家对蒙古族、苗族、藏族、维吾尔族四个少数民族进行“采风”,以音乐为主线呈现各具风韵的民族风情。 作为第一个中文虚拟歌手,洛天依似乎生来就与“国风”绑定—— “华风夏韵,洛水天依”。其实,洛天依的国风不只是造型的中国元素,还有以《千年食谱颂》《天行健》为代表的音乐作品也带有强烈的中国烙印。这次洛天依又发起了“游学”企划,再一次引发网友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关注。 “游学记”中的参与的创作者和乐手,也都是杰出的新生代音乐家。“游学记”以电子音乐为基底,蒙古族的马头琴、呼麦,苗族的葫芦丝、口弦,藏族的藏鼓、钹,维吾尔族热瓦普、冬不拉都加入其中。电子音乐、虚拟歌手、民族乐器相结合,带来了传统民风与现代科技奇妙的化学反应,这些都在企划中的歌曲《歌行四方》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游学记”第一首歌,《歌行四方》奠定了整个企划的基调。由暗色调的合成器与民族乐器结合成暗色调深邃的听感,随后洛天依从以一句「yalahula」的吟唱作为第一句唱词,同时调性也迅速从d小调转为D大调,让整个音乐有了“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意境。 这不属于任何语言的吟唱看似随意,但其实大有讲究。“5611”的五声音阶上行旋律,很活泼,同时「ya」「la」「hu」几个音节都属于开口音,这种开口音和上行旋律很适用于开嗓,也常出现在许多民歌中,嘹亮的长音更给人一种悠远感,营造出“传递向世界”的开阔气势。

这句多次出现的吟唱,更妙的地方在其唱法的设计,每次出现,其转音、唱腔都有所变化。

尤其在听到洛天依在最后一次「yalahula」时,用藏腔演绎这一句更显得其具有一泄千里的冲劲。 整首歌向上的和弦走向也是很具有昂扬的力量感的,大多时候是G-A-Bm-这样整体向上的进行,不过每次段落结束时又都会回归于大调主和弦上,让整体色调有力的同时又十分明朗。副歌的作曲扣着一个“5611”的洗脑动机,发展出八分音符为主、五声音阶的旋律,很有原生态的民族感。主歌的节奏相对碎,更多的十六分音符与切分,在6/8拍显得非常活泼,这在具有现代感的同时,很契合洛天依活泼的少女形象,更显“古今结合”的趣味。仅仅只是清唱这样的曲调,我们也似乎能感受到活泼的虚拟歌手洛天依在游学路上时而唱唱跳跳,时而又唱起昂扬的民族旋律。 编曲是最精彩、是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歌行四方》作为奠定“游学记”基调的曲目,想要在一首歌里展现“四方”。 如何将这么多不同民族乐器结合在一起?《歌行四方》给出了一份精彩的答案。它使用弦乐与合成器搭起整首编曲的骨架,人声为主角,诸多民族乐器作为点缀的加入。作为企划的第一首“总纲”式的歌曲,《歌行四方》没有特别强调哪一个民族,更多地是展示“游学”,民族乐器在其中被藏于合成器与弦乐之后,如走马观花般迅速地交代“四方”的悠远广阔。 整首歌所展现的基调活泼、年轻又有些原生态的超然感,有种古与今交融、传统民风与现代科技碰撞的奇妙感受。尽管一首歌里还并没有很充分地展示四个民族的人文风情,但这也让我会更期待这一企划之后的歌曲还能给我带来怎样的新鲜试听体验。 民族乐与电子乐的结合已经有不少优秀案例了,但仍然有不少可开发的空间,《歌行四方》或许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崭新的可能性。

听「洛天依游学记」《歌行四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