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还是科技达人?他的真实水平如何?

经济基础决定咱们不可能出现欧美那种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
双元革命包括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经济基础是农牧业和手工业。而在没有工业的年代,农业和手工业效率都非常低,绝大多数人只能生产略微超过自己需要的产品。一旦社会稍微富裕一点,人口就会快速繁衍,降低人均土地和原材料,让剩余产品回到原来的水平上,所以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穷。
穷不仅仅意味着缺吃的,缺衣服,还意味着精神和战斗力的贫乏。普通人既没有时间,也交不起学费,连识字都是稀缺能力,更不要说购买文化产品,对整个社会进行深入思考。同时,穷人吃不起肉,练不出肌肉,卖了房子也换不到一套盔甲和战马,所以十个人也打不过一个专业武士。只要极少量的军事贵族加上专业知识分子,比如说僧侣和文官,就能在物质和精神上统治很多农民,把他们的剩余产品都拿过来。反过来说,每个农民和工匠贡献的剩余产品很少,军事贵族和知识分子必须统治足够多的人口,才能养活自己优越的生活。这意味着农业社会的稳定结构一定是多数人依附于少数人,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用严格的等级制度限制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时代,你如果是个普通农民、工匠,日子肯定不好过,吃饱穿暖就是最高目标,除非特别幸运,否则不要奢望有发展空间,更不要妄想和统治者谈平等,甚至连自由选择信仰的权利都没有。而如果你运气不错,生在一个统治者家庭,其实也没有多少生活自由度,因为社会没有什么经济增量,你分到的这一块财富已经不算少了。如果统治者不小心翼翼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认真维护自己的地位,作为一个阶层他们会被清洗,作为个人他们会被替换。如果你不理解我说的这段话,可以看看《红楼梦》的故事。
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尤其是金属工具普及之后,等级制社会结构就基本建立了,接下来几千年,统治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内核区别不大。500年前的明朝地主,如果忽然和2000年前的汉朝地主交换身份;或者是清朝早期的军官穿越到秦国的边境要塞,虽然都会惊慌,但用不了多久就能适应。至于说普通农民,除非遇到战乱,否则很难感受到每一代人的生活有什么区别。这种停滞、穷困,绝大多数人没有自由的社会,历代都有人想打破它。比如说农民起义,比如说宗教领袖或者贵族官僚在内部搞改良,建立一个更理想的社会。但是,农业社会的结构,是经济基础决定的。只要普通人只能生产出略多于基本生存需求的财富,等级制和一定程度的人身依附制度就不会变。暂时打破也肯定很快回到原来的状态。
我们看西欧的地理位置,首先它是欧亚大陆的一部分,这一点非常重要。欧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大,最富饶的一块土地,古代文明发展水平比其他大陆加起来还要强十倍。而且其他大陆的主要轴线基本上是南北方向,只有欧亚大陆是东西向的,适合农业文明沿着同纬度气候带传播,内部技术交流很快,包括造船技术和导航技术。第一个探索全球航线的文明,必然出现在欧亚大陆。哥伦布这种人不太可能出现在其他大陆的文明。
在欧亚大陆之外,最值得开发的陆地,显然是南北美洲。非洲虽然距离欧亚大陆很近,但是整体上是个高原大陆,大多数非洲河流在靠近大海的地方都有瀑布,航海者不能开船进入内陆,所以不适合从沿海搞开发。所以,哪个文明距离美洲的可居住土地越近,哪个文明就最容易从远洋获得回报,开拓全球的航线另外,有内海的文明,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航海水平,就算不搞远洋贸易和殖民,也会常年保持航海团队,一有机会就开拓其他大洲。哥伦布就是从意大利地中海船长改成西班牙远洋探险者的。世界上有内海的文明,一个是西欧,一个是中东阿拉伯文明,但阿拉伯文明外面只有东非海岸和荒凉的西澳大利亚,西欧对面是美洲。所以最终是西欧文明发现了新大陆。
新开发的土地给欧洲文明提供了远远超出本土的资源,吸收了那些和邻居有矛盾的移民,缓解了欧洲的经济和政治压力,还引导欧洲文明开拓了包围整个地球的商业航线,让欧洲积累了明显超出其他农业文明的财富。这些财富可以用来供养更多的技术人员和商人,提升手工业水平和贸易规模,最终拉高了工资水平,让肌肉力量越来越贵,商人不得不开发机器来替代人力。
所以,西欧的手工纺织最先使用钢铁造的机器,最先用煤炭驱动蒸汽机。等到他们实现了机器造机器,烧煤的蒸汽机去运输更多的煤,工业革命就爆发了。
掌握全球海洋贸易的国家,先后是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但到了18世纪,最终是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农业基础最好的西欧国家站到了现代化的门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