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杀“工匠精神”的罪魁祸首,更多是因为太多人追求所谓的“物美价廉”
德国,搞工业化的时间比英、法晚了足足半个世纪,而当英、法完成工业革命时,德国还是个农业国。但是如今,在这个只有8000万人口的国家,竟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

日本,这个只有弹丸之地的岛国,却拥有3146家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为世界最多。而中国,在这个数据上,只有区区不过5家。

曾几何时,我们这个国家也是一个盛产能工巧匠的国度。中国之所以在长达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稳居世界首位,绝对不是因为“物美价廉”,而是因为科技领先、工艺领先。

曾几何时,中国匠人们创作的陶瓷、丝绸风靡西方国家、引发热捧,比之如今的LV、爱马仕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彼时的中国,哪有什么“物美价廉”?

实际上,“物美价廉”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美物的创作定然要比一般物品花费匠人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心思,而其成本也自然会随之水涨船高,这个时候,还怎么保证“价廉”?

因此,“物美价廉”就是个营销口号,其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实现。而偏偏我们的消费者却偏偏疯狂的热衷于追求“物美价廉”。

这就导致当下的中国市场形成了一个“怪圈”:消费者越追求物美价廉就越买不到“美物”,匠人们越要迎合物美价廉就越做不成“美物”。

时代变坏的本质不是因为“伪匠人”变多,而是追求“物美价廉”的人变多了。如果一门好手艺根本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市场的认可,那么谁又能保证不去做个“伪匠人”?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国家都在追求“物美价廉”,那么谁又能踏踏实实的去提高自己的手艺呢?不饿死街头就不错了。

所以,在聚焦于匠人的“工匠精神”之前,我们首先要聚焦于消费者的“物美价廉”心理,只有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消弭了贪小便宜的陋习,“工匠精神”才能真正获得培育的土壤。

中国真的缺“工匠精神”吗?从来都不缺。当下的中国,缺的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土壤,而“物美价廉”就是扼杀“工匠精神”的慢性毒药!

王义红木家具创始人王义简介:山东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红木文化传承大师。中国红木委副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王义红木文化馆馆长。王作艺术家具创始人。王义紫砂陶瓷艺术工作室主人。

王义红木家具创始人工艺美术大师王义老师
2014年10月31日王义获得第4届山东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5年8月30号,王义又拿到了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专业资格证书。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以王义名字命名的“王义仿真原生态雕刻法”“王义山水纹”,已在业界传为盛誉,并已申请了6大专利。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由王义红木家具整理修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私信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