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硕MTI汉语写作丨赢战考研,冲刺写作(第四期)作文素材运用方法

在【赢战考研,冲刺写作】系列第三期中,讲解了怎样对收集到的作文素材进行整理的问题。今天科科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作文素材的运用方法!

本期文章使用指南如下
01 定向叙述 拓展挖掘
02 异质叠加 铺陈论述

01
定向叙述 拓展挖掘

根据第三期中讲解的方法,收集完素材后要对素材进行“裁剪”或“加工”。
“裁剪”即凝缩素材,就是“挤干”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一般来说有以下两个方向:
① 舍去某处细节而概述总体。
② 舍去总体而详述某处细节。
一篇文章中对于某一个素材的运用,以上两者往往只攻其一,不及其余。对于选取出来的总体或细节,需要进行第二步,即“加工”,对素材进行去粗存精,加入针对主题的定向叙述,并且要深入拓展挖掘。
作文主题:宽仁、友善
想要使用的“万用”素材:

将其中符合主题的素材语句勾画出来:

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文章段落的“组装”
写作的基本模式:
★★★主题+主题的重要性(层进说明)+事例举例
这样的方法进行段落的“组装”

但是这样“组装后”,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段落仅仅是在对总书记的事例进行举例,没有“定向叙述”或者说分析,这也是许多同学会犯的一个问题,只有“叙”没有“论”,并且“叙”没有方向,只是在单纯的举例。得到的人民的爱戴和“宽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那这个段落应该怎样通过“定向叙述、拓展挖掘”的方法进行修改呢?

便是要立足于“宽仁”的中心,事例围绕“宽仁”进行叙述,最终展示“宽仁”带来的结果,回扣段首的重要性。
如果同学们觉得单一事例使用起来有难度,不能有效论证中心,那么可以将同类的素材有机地罗列在一起,同类互补,形成集团效应,便是方法二会讲到的内容。
02
异质叠加 铺陈论述
将同类的素材有机地罗列在一起,构成有力的群例证明,则会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写作的基本模式:
★★★修饰语+行为/事迹+具体人物
修饰语——紧扣中心论点,可以概括事件,也可以是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的词语。
来跟着科科一起给作文“添砖加瓦”吧!

主题: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
想要罗列的人物素材:袁隆平、南仁东、林俊德
★第一层:列举
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有“最美奋斗者”林俊德。
★★第二层:稍加修饰
有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有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的“最美奋斗者”林俊德。
烈日下一次次潜心试验,以汗水浇灌杂交水稻的袁隆平;风雨中一趟趟勘探重峦洼地,为“中国天眼”殚精竭虑的南仁东;病床上咬紧牙关与死神争分夺秒,用生命的最后时间整理出宝贵的科研资料的林俊德。

★★★第三层:用关联词组合句子
袁隆平之所以获得“共和国勋章”,是因为他把家国情怀浸入不懈奋斗中,于烈日下一次次潜心试验,以汗水浇灌杂交水稻;南仁东之所以被誉为时代楷模,是因为他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中,于风雨中一趟趟勘探重峦洼地,为“中国天眼”殚精竭虑;林俊德之所以感动中国,是因为他把家国情怀写入不懈奋斗中,于病床上咬紧牙关与死神争分夺秒,用生命的最后时间整理出宝贵的科研资料。
按照这样的步骤组合段落,是不是对于素材的运用更加清晰了呢?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