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道德经》注解

2022-11-18 22:51 作者:当行远路  | 我要投稿

道可道(大道可以传道),非常道(这非常符合大道的规律)。

名可名,非常名(名称可以用来命名, 这的确是名字的作用)。

无名天地之始,(无又被命名为天地之始,"始"者由小而及大为原初之得)

有名 万物之母(有又被命名为万物之母,"母"者由大而及小为终焉之得)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所以常常体会由无至有的状态,来观察变化之精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常常体会由有至无的过程,来体会大道的边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无"和"有"本源相同而命名不同)

同谓之玄,(相同被称谓为玄理)

玄之又玄,(玄理之中更加玄奇的) (称之为)众妙之门。解:"天地之始"与"万物之母"随名称大类然暗含不同。

"始"者由"无"至"有的一种状态,"妙"字更为提点,"精妙"者皆为小而出彩

"母"者虽有"得"无"的一种过程,"徼"字点出,其本身宏大到没有

或糢糊了边界,是"有"的极致表现。

老子之言常“无"及"有" 这实在是一种高渺的境界。

余仅想象到或可如此解,: 辟如将自身想象做颗种子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来体会.由"无"至"有"的过程,变化。亦或观一个人的 人生,我们假设受精时为先"那儿,老至将死未死时看作"一",这漫长人生便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余曾误以为人的一生之最顶峰的状态为"有"后思及不通大道,私以为人生最顶峰壮态当为一段连续的时光而非某一刻钟。

又言"无"与"有"乃同源之物,吾于此久久不敢言,"鬼神"之论故且不谈,轮回之事

或为真理。天地万物众生皆在"无"及"有"的过程徘徊,逡巡,轮回。

更加玄奇的是"无"是道的一种"有"也是,由“无”到"有”的状态亦为道,

于这之上,我们可以推断,你,我,他,万事万物皆为道的一部分又能成为道,道包涵了所有,

亦被所有包涵。 道之“无”“有”化为阴阳,相生相克,互根互定。

(上文中的精卵非为"无"的状态然此时或许为最接近"无"的状态

及将死亦非"有"的状态,“有”应为刚好死的那一瞬,你度过了你全程的一生

故而为"有"从"无"中来到"有"去,或许来路即为归途,因"无""有"终同源)

《道德经》注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