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打造摇滚之城,是变成笑话,还是变成佳话?

现在网络上,朋友圈对摇滚之城的声音,要么是跟着舆论风向的无脑支持,认为这件事“太他妈摇滚了”,还有就是像该UP主一样无脑嘲讽,把石家庄说成是一个笑话。
对于那些真正亲历过石家庄摇滚黄金年代的85-90后,看到这两种声音的出现,莫不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滋味。
石家庄是不是摇滚之城?我不予置评。但石家庄确实是有全中国数一数二的摇滚传统和摇滚文化的,这一点对于我这个切身感受过,极度热爱摇滚音乐的深度爱好者来说,确是如此。北京、天津、成都甚至是深圳、广州,都在不同时期有过非常出色的地下摇滚文化,甚至是耳熟能详的乐队。但时至今日,我仍旧认为,上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石家庄,拥有着全中国最为热烈,浓厚的摇滚文化。
这一点,不是体现在我们的乐手,乐队有多牛逼,而是我们展示了年轻人思潮的无数种的可能,并将它很好地宣泄在了摇滚乐这一载体上。当时,石家庄乐队的技法、创作可能没有太过高超,甚至是有一些稚嫩的。但只要是真正听过他们歌词内容的年轻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触动。
摇滚从来不拘于形式,在那时的石家庄,个性十足的朋克和金属乐队,让我们感受到了思潮的宣泄和爆发,和我们那一代人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感受。石家庄的摇滚,绝不是万能青年旅店的那个《杀死那个石家庄人》能一曲概之。我承认万青有极具辨识度的音乐风格,也有高超的演奏技巧,但在我心中,他们永远代表不了石家庄摇滚的全貌。在那个年代,我会一次次地去太平洋、地下丝绒等演出广场,为玩偶收割机、可食用尸体、橡皮泥们着迷,我也会因好奇被那个时候根本不懂,但不明觉厉的黑血的风格所吸引……那是一个你可以上台和扭曲的机器一起狂喊“没人给你面子”的年代,现在呢?现在是在地铁上和不知道哪里出来的阿猫阿狗们一起合唱“慌慌张张,匆匆忙忙”,你说能有人说你不尬吗?
所谓的摇滚之城,也正来自于本世纪初互联网1.0时代BBS中爱好者们的善意的调侃。但我怎么也没想到,差不多20年后,这个当年有点冷的梗,会被用来当做“城市名片”。虽然我知道石家庄摇滚短暂但绚烂的黄金年代,在有生之年无法重现了。但我也万万没有想到会是今天这个地步。一时间,朋友圈充斥着对“爱摇”的科普,视频网站UP主似乎也抓住了流量的密码,开始进行所谓的“科普(不乏阴阳怪气)”。
我突然难过到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了,我想那些和我有过相同经历,同年代的摇滚青年们,时过境迁,现在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这些年来也都变了很多。但当看到现如今的“摇滚之城”,或许心中也必定是五味杂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