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英语试卷答案

2023-04-08 23:05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教学环节)

课前准备:

1.阅读教科书“名著导读”中《莎士比亚戏剧》一文,查找有关《哈姆莱特》的资料,总体把握全剧剧情。

2.回顾《雷雨》学习内容,梳理戏剧常识,明确赏析戏剧作品的方法。

要求:将《哈姆莱特》全剧剧情整理到积累本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

在《雷雨》一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穿越80年感受剧中人的爱恨情仇,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更大的时空跨越,让我们一起穿越400年,横跨8000公里,走近谜一样的王子——哈姆莱特。

2.教师提问《哈姆莱特》剧情,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大学就读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国奔丧时接连遇到了叔父克劳迪斯即位和叔父与母亲乔特鲁德在父亲葬礼后一个月匆忙结婚的一连串变故。紧接着,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岗时出现了父亲老哈姆莱特的鬼魂,鬼魂向哈姆莱特说明自己是被克劳迪斯毒死并要求哈姆莱特为自己复仇。随后,哈姆莱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误杀了爱人的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后,克劳迪斯试图借英王手除掉哈姆莱特,但哈姆莱特趁机逃回丹麦,却得知奥菲莉亚自杀并不得不接受了与其兄雷欧提斯的决斗。决斗中哈姆莱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因误喝克劳迪斯为哈姆莱特准备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也双双中了毒剑,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莱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迪斯并嘱托朋友霍拉旭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来人。

二、明确任务,确定学法

1.确定《哈姆莱特》学习内容

(1)回顾《雷雨》学习内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

了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品味台词、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认识悲剧根源,把握主题—总结艺术特色

(2)教师提问:提到莎士比亚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英国、戏剧家,除了这些同学们想到的都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看来戏剧中最具魅力的就是人物。在学习小说时,我们会通过分析环境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把握人物形象,那么,我们在学习了《雷雨》后,对于如何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怎样的认识。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

戏剧主要通过戏剧语言(对白、独白)和戏剧冲突来塑造人物,而戏剧语言本身也在推动戏剧冲突,因此,我们本节课学习重点就是通过解读对白分析人物形象。一节课时间很难面面俱到地对《哈姆莱特》进行解析,而且《哈姆莱特》主题理解难度较大。因此将最后“认识悲剧根源,把握主题”这一内容放到课后自主学习中完成。“总结艺术特色”这部分我们也主要总结本剧的语言特色。

2.确定学习《哈姆莱特》的方法

教师明确:

泛读课文,质疑解疑—选读文段,分析人物—共读文本,分享成果。

三、自学新知,研读文本

1.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将不理解的地方圈画出来。

(2)书写节选部分剧情大纲,绘制简易人物关系图,教师巡视。

(3)学生自由提问,学生、教师共同回答。

(4)教师将巡视中发现的有特色和有问题的人物关系图挑选出来,将自己绘制的人物关系图掺在里面,用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示例:

2.选读文段,分析人物

(1)学生自选文段进行精读,分析文段涉及的人物,在课本中进行适当批注。

(2)教师巡视,与有疑问的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3.共读文本,分享成果

(1)六七人一组,交流学习成果,每个学生发言后,同组学生要加以评价。

(2)各组评出分析最好的发言,全组重新对这部分文段进行阅读、讨论,准备集体展示。

(3)分组展示,每组在对所选文段分角色朗读后由一名代表发言。

四、总结特点,知识延伸

1.总结《哈姆莱特》人物形象特点

(1)将黑板划分为六块,写上六个剧中人物的名字。分角色朗读时被分配角色的同学到黑板上用一个四字短语写下自己对所读人物的性格评价,并说明理由。

(2)其他同学对黑板上的内容进行补充、修改。

2.分析哈姆莱特人物复杂性、丰富性,总结《哈姆莱特》语言特色(1)所有为哈姆莱特写下评语的学生在文中找到最能体现自己评语的台词,并说明理由。

(2)教师提问:黑板上同学们为哈姆莱特留下的评语最多,如果我们把哈姆莱特的台词比作歌曲,这首歌风格似乎不断在变化,时而庄重、时而戏谑、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激昂澎湃,我们如何看待哈姆莱特这种语言风格的不一致。

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提问:我们通过比较哈姆莱特面对不同对象时的不同语言风格,对这个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还可以在不同人物之间,不同情境下进行这样的对比,这样我们会对莎士比亚语剧的语言特色有更全面的把握。请同学们在思考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拓展

这节课我们走近《哈姆莱特》,知其事,品其言,审其人。我们还通过对比人物语言对莎士比亚戏剧语言动作化、个性化、动态化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了解哈姆莱特时,前人那句“说不尽的哈姆莱特”似乎在提醒我们不要止步不前,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哈姆莱特》全剧。

五、作业

完成下面问题,将答案整理到作业本上。

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根源是什么?你对本剧主题有怎样的认识?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英语试卷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