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口齿不清?你应该这样认识它
从牙牙学语,到单音、单字、双词,再到短语、短句,甚至是长句,每个儿童都要经历从 1 岁到 4 岁整个语言发展阶段,孩子按部就班的语言发展是每位家长所期望的,但是,在自闭症幼儿中,也确实会出现很多“掉队”的孩子,即我们常说的 “口齿不清”、“说话不清楚”的孩子。
他们说得很认真,甚至很热闹,但是我们就是听不懂,很多时候还需要靠“猜谜”的方式才能弄懂他们要表达的内容。一次沟通下来,儿童抓耳挠腮,声嘶力竭;家长满头雾水,全身大汗。那么,如何认识儿童口齿不清这个问题,造成孩子口齿不清的原因又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听一下宜童自闭症研究服务中心的老师是如何解读的。

儿童口齿不清的情况
口齿不清即孩子说话语言表达不清,口齿含糊等。也就是发音要正确,必须兼顾嘴型、舌头摆放位置和吐气运用,才能把话说清楚。
比如在生活中,妈妈和宝宝可能会出现下面的对话:
孩子:妈妈,我想买一只小肚子。
妈妈:买什么?
孩子:小肚子。
妈妈:小肚子?……(身体语言:摸摸头,不明白)

其实,这里的“小肚子”其实是“小兔子”,因为孩子口齿不清,把「t」念成「d」,妈妈实在是听不懂,闹了个小笑话。
具体来看,口齿不清大致包含以下几种不同情况:
#
其他音代替原来的发音
例如把「t」念成「d」,「兔子」就会说成「肚子」;把「p」念成「b」,「跑步」就会说成「跑步」;「c」说成「z」,「吃饭」说成「资拌」,我们归结为“替代音”。
#
在发音时将语音简化

而通常是省略第一个音,例如把「谢谢」说成了「夜夜」;把「花朵」说成了「蛙我」,我们归结为“省略音”。
#
错误扭曲的发音
有时让人根本听不出究竟在说些什么,这通常是由于听力异常、发音器官构造缺陷或是其他脑部疾病所导致。我们归结为“歪曲音”。
#
在原本的发音中加入不必要的音
例如把「吃饭」说成「出换」。我们归结为“附加音”。
造成口齿不清的常见原因
01、听力问题
儿童出生 42 天的听力筛查可以诊断出儿童的听力水平,在那个时候就可以知晓儿童的听力不足,如果排除先天听力问题,就着重在后天的辨听能力上,辨听能力弱,会导致儿童听音困难,进而影响后续的字词发音。

02、构音问题
这是儿童语言障碍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主要分为三部分:
——因先天发音器官构造缺陷的关系,比如舌系带过短,使得舌头无法碰触到上颚或上唇;或是有唇颚裂的问题。如果有上述问题,应该及时就医。
——发音的方式或位置不正确所导致,包含口腔感觉动作协调性不佳和口腔灵敏度较弱,舌、唇、下颚的运动不良有关。
——由于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像是父母亲平时过于忙碌,与孩童交流互动的时间少之又少,或是从小只是由保姆所照顾的儿童,可能较少有机会沟通对话,在缺乏学习、指导和刺激的封闭环境中,容易导致孩子对于语音理解和表达不足,进而影响到语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