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游做的不是游戏,而是新型宗教
自《原神》2020年9月公测以来直到2023年,《原神》创下的奇迹相信各位一定有所耳闻。据Sensor Tower日前公布的数据,米哈游自2020年9月正式发布《原神》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累计取得了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0亿元)的收益,在全球手游营收中高居第三。(数据来源:燃财经)
这么耀眼的成绩,肯定会引起各路同行的嫉妒。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家分析了原神的游戏机制,分析了原神的艺术成就,始终找不出来这款游戏的成功奥秘在于哪里。
于是,围绕着这款游戏的各种节奏在贴吧、微博、论坛上各种展开。
原神的忠实拥趸们四处宣传原神,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反感,给他们起了个绰号叫“OP”(此处第一个字母念“原”)。这游戏开服多久,节奏就持续了多久。
不论是原神忠实玩家还是原神的反对者都陷入了一种魔怔状态,让外行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就是一个破游戏嘛,为什么要这么较真呢?”
其实把原神仅仅看作一个游戏,已经无法解释其玩家对其的吹捧以及狂热了。从游戏的女性角色或者男性角色去单方面说原神是靠角色吸引和留住玩家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我觉得要看清楚原神的本质,还要看清楚米哈游的另一个游戏《崩坏3》。
众所周知,我是一个《崩坏3》的剧情研究者和爱好者,尽管我现在的进度还非常的低,对该游戏剧情了解还不够深刻,但是我从《崩坏3》的游戏剧情中总结出一个特点:复杂,并且隐喻很多。
我最喜欢的B站up主:文七传个火,就出了起码13个小时的视频,引用了整个西方哲学史的思想来完全解读崩坏3的情节。我通过他的解读,基本理解了存在主义危机和西西弗斯神话。
玩过原神或者崩坏3的玩家都清楚的知道,米哈游的游戏,是不能够跳过剧情的。
仅仅这点,劝退了很多成年玩家和消遣玩家。他们会觉得大家来玩游戏都是来放松的,不是来被游戏玩的,不要搞那么多剧情,直接给我开始打斗就好了。
但是米哈游这么做是对的,看剧情,是米哈游筛选玩家的门槛。
或者说,筛选教徒的门槛。
忠实的米哈游玩家,我们给他一个名字叫“米卫兵”。
反对米哈游或者原神的人,大多数都是对“米卫兵”的反感,因为他们自身并不缺乏意义,他们的生活可能被社交填满,被朋友占据,为恋情烦恼,为事业奋斗。
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没有社交,朋友三两,没有机遇进入恋爱,他们是米哈游眼中想要拯救的玩家,他们是:
对冗长,啰嗦,幼稚且进度缓慢的剧情以耐心,并且仔细体会其中人物感情的玩家,
让我们试想一下,什么样的玩家最容易成为激进而又忠实的“米卫兵”?答案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自我选择权,完全按部就班,被规定着的,陷入存在主义危机的青少年以及刚入职场的社畜。”
米哈游这个公司很聪明,也很有理想和野心,他们想做的事情是:“给处在家庭的压迫下和重复而单调的学校生活中的少年和初入职场的青年们以文学、人生以及世界的意义。”
他们在工作中失去了自主权,更者沉默寡言,躲避社交活动,在慢慢接受架空世界的构想,以及接受文学(剧情)中自我的感受之后,开始转而排斥现实中自我的境遇。
确实是的,米哈游所设计的理想世界中的剧情十分的吸引人,每个角色都充满着人性的光辉,甚至剧情引领着其中一些人打开了哲学的殿堂,使他们拥有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同时也把他们更加紧密地结合在米哈游剧情的话语体系下。
一说琪亚娜和姬子老师,崩坏3的玩家就会潸然泪下。一句:“去把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变成你所期待的样子”更是冲破屏幕,直击每一位玩家的心灵,赋予他们力量。
所以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想要把这份喜悦分享给所有人。因为他们想要告诉世界,他们的力量从何处而来,这种力量是意义,又或者说是宗教性的力量。
不要觉得这种力量很弱小,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明确指出,智人之所以打败尼安德特人成为优势物种,就是因为我们有相信故事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宗教性”。
认真读完剧情,是玩家所做出的努力,这种让玩家通过付出些许努力,从而获得生命触动的瞬间,成为了他们人生意义的来源,成为了他们即使身处绝境也能破境而出的勇气。
我想,这或许是米哈游独树一帜的底气与优点。
当年大伟哥并不是孤注一掷,他知道,游戏最能够解决当代人的“存在主义危机”以及面对“虚无主义”时人生意义的缺失。他有成功的把握和底气,任何看不清这一点的游戏公司,活该被时代淘汰。
游戏可以是赌博可以是竞技,但游戏也可以是文学,可以给孤独者以力量。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陷入孤独,为了不使他们变成一座孤岛并沉没入海,文学和哲学再一次进入游戏领域抚慰他们的内心。
我们当然可以对沉迷游戏世界的玩家施以鄙夷,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的鄙夷是在践踏他人的意义,而这,恰好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