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内实战:哮喘(肺脾气虚证)

2023-07-17 21:08 作者:从零开始学中医  | 我要投稿


肺脾气虚证:舌质淡

      主症:平时自汗怕风,易于感冒,鼻塞流清涕。

      肺失宣降形成痰,痰又在肺子里面,导致哮和喘;这些症状都是肺系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所以我们说病位主要是在肺及气道。

     跟脾相关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而伤了脾,脾不能健运而形成痰,或者说痰这样一个病理因素形成,除了和肺有一定相关之外,跟脾的关系更加密切。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前面课程我们已经讲过了,这里我们就不重复了。

舌诊上焦:

      胸闷、气短:舌体及舌尖前部胖大,为心、肺、脾气虚,气不足则气短,气血运行乏力则胸闷。

      慢性咽炎:舌尖中部凹陷,多为慢性咽炎。

      心烦、心悸:舌尖边红,热扰心神;所以此舌肺脾气血不足还略有心火旺。

舌诊中焦:

      胃胀、纳差:舌中部苔白,为脾胃虚弱。

      乏力,易疲劳:舌胖大,为脾肾阳虚,气血亏虚。

舌诊下焦:

      舌根苔白,舌质胖,为肾阳虚弱。      

证机: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运化无仅,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本方补脾化痰,用于脾虚食少,痰多脘痞,倦怠乏力,大便不实等症。

健脾益气:党参10克、白术20克。

甘淡补脾:山药20克、薏苡仁20克、茯苓20克。

燥湿化痰:半夏10克、橘皮10克。

敛肺气:五味子10克。

补气调中:甘草10克

7剂、水煎服,日1剂

      哮病的发展转归及预后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疾病。部分青少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正气渐充,肾气日盛,再辅以药物治疗,可以终止发作,而中老年及体弱患者,肾气渐衰,发作频繁,则不易根除。或在平时亦有轻度哮鸣气喘,若大发作时持续不已,可出现喘急鼻扇,胸高气促,张口抬肩,汗出肢冷,面色青紫,肢体浮肿,烦躁昏昧等喘脱危候。如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病由肺脏影响及脾、肾、心,可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之肺胀重证。


中内实战:哮喘(肺脾气虚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