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國術館---八極拳四大金刚
河北國術館---八極拳
河北國術館八極拳、六合槍,是武林泰斗神槍李書文公與弟子許家福傳播的羅疃開門八極硬架體系,屬羅疃張克明一系。
嵩山少林寺白雲法師—八極拳---山東省海豐縣後莊科吳鐘
陝西省梭羅寨賴魁元—六合槍---山東省海豐縣後莊科吳鐘
梭羅寨賴魁元弟子皮虓-飄搖刀—師弟海豐縣後莊科吳鐘
吳鐘---滄縣孟村鎮吳永、後莊科吳榮---滄縣羅疃張克明—滄縣羅疃黃士海、張景星---滄縣王南良李書文---直隸南宮許家福---河北國術館鮑有聲、吳玉昆、楊同茂、張世忠、王紹先
河北國術館主要是鮑有聲在天津北京有大批傳人,張世忠在日本、杭州有部分傳人,王紹先在北京、河北省有部分傳人。
。。。。。。。。。。。。。。。。。。。。。。。。。。。。
河北國術館四大金剛---鮑有聲

鮑有聲(1913-1995),字質文,直隸天津雙街人,高級職業武師,軍隊教官。
鮑有聲幼習彈腿,15歲進入許蘭洲公館,擔任雜役。經過半年的考驗,得拜六世許家福(李書文徒)為師.在鮑有聲之前在許公館練功有七世劉琪瑞、劉金山等,拜入六世霍殿閣門牆。
許蘭洲將軍於1928年創辦的河北國術館,許蘭洲任館長,高仙雲任副館長,李書文任總教習,許家福(許蘭洲將軍長子)任教務長。李萍興任太極拳教習,劉琪瑞任八極教習。學員封閉訓練,不教學費,反而衣食住行全面供應,還有津貼,每月放假半天。
鮑有聲同吳玉昆、楊同茂、張世忠、王紹先等高材生被挑選到許家福家裡深造,並成為入室弟子,號稱國術館“四大金剛”、“五虎將”。 三年畢業,由於成績優異,他們留館擔任助教,同時繼續深造,修習深一層的內功心法。
1931年,河北省國術館遷北京中南海萬善殿東跨院,此院旁是國民黨29軍大刀隊,鮑有聲在大刀隊中做過武術指導。
鮑有聲得到師爺“神槍”李書文公親自指導,易筋經功夫精湛,能以氣開骨,練的骨頭節嘎吱嘎吱響成一片,內功達到高深的境界。外門來國術館比試武技,鮑有聲總是不負眾望,從未失手。由高虎臣、李書文兩位高師指點,取名“有聲”,其意為“鶴鳴有聲”。
鮑有聲和師弟吳玉坤、楊同茂等多次入選河北省代表隊,參加國術擂臺比賽。
1931年南京運動會武術擂臺賽,參加的武術高手一千多人,經過10多天的拼搏,獲武術比賽中量級第二名獲銀盾1個、銀牌1枚,獎狀一個。
1933年中央國術館全國第二次國考, 在南京夫子廟,鮑有聲獲槍術第二名獲銀盾1個、銀牌1枚,獎狀二個。
1934年參加天津舉辦第十八屆華北運動會,獲大劈掛掌第一名、槍術第一名、劍術第二名,獲獎品寶劍一口,寶劍刻河北省主席、京津二市市長於學忠將軍的名字 。
1935年在上海運動會上,擂臺賽奪取中量級拳術第二名、槍
術第一名,金牌1枚,銀牌1枚,獎狀二個。(1935年上海全運會河北省代表隊照片)
1940年經許蘭洲介紹到青島國軍101集團軍李司令部隊,任參謀長蘇正格的貼身副官兼司令部國術教官。
1949年後,鮑有聲移居北京,住在西單。鮑有聲先在衛生局工作,1958年又到西城區修配廠工作,高級鉗工技師。
鮑有聲與師父許家福經常在一起,許家福把河北國術館的資料等都讓鮑有聲保管,並讓鮑有聲在北京傳播八極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因為擔任國軍教官抗戰,劃為歷史反革命,鮑有聲遭迫害,被遣送回原籍天津市北郊雙街村(現北辰區)。 後來,在雙街村委會的提議及大力支持下,成立雙街武術隊。
1978年落實政策返回北京, 武林界好多人還知道30年代到全國參加國考擂臺賽的鮑有聲回來了,紛紛前來拜訪。鮑有聲演練易筋經,騎馬式一蹲,從手到腳像小鋼炮聲音響成一片,領人驚奇,神槍李公的徒孫名不虛傳,鮑有聲再現了河北國術館的真功夫震動北京武林界。
1986年,河北國術館的師弟張世忠從日本回天津尋找師兄弟,鮑有聲、許廉(許家福之子)、張世忠幾十年後重逢,三位老人痛哭失聲,敘述別後事,談及師父、師爺等先賢歸宿,感慨萬千。
鮑有聲公於1995年鮑有聲逝世于天津,享年82歲。
鮑有聲公是民國時期30-40年代著名武術家、技擊家,在北京、青島擔任軍級國軍部隊教官抗戰,屢屢代表河北省參加央館二國考、南京全運會國考、華北運動會國考、上海全運會國考,皆名列前茅,是八極門七世先賢代表性精英人物之一。

河北國術館四大金剛---吳玉昆

吳玉昆,天津人,自幼酷愛武術,1928年考入 天津河北省立國術館學習,師從六世許家福老師 。
河北省立國術館,館長是許蘭洲,副館長是高仙雲(曾向霍殿閣傳授弓板球等功法,終南山太極拳、龍形八卦掌),總教習李書文,河北國術館教務主任是許家福(李書文徒)。教師有劉琪瑞(教八極拳,霍殿閣徒)、李萍興(教太極拳,李書文徒)、李萼堂(李書文過繼子)、許家祿(李書文徒)等。
吳玉昆開始剛進校的時候,學的是少林拳、太極拳,過了半年左右,許家福老師就開始教八極拳了,挑選高材生到家學習。河北國術館每天早上、上午、下午都有功課,白天的功課是由高副館長進行指導,從中特別選拔四五位,被批准在晚上學習許家福老師的八極拳。共同學習八極拳的還有鮑有聲、王紹先、張世忠、楊同茂等諸位。幾個高材生他們主要是跟隨許老師學習金剛八式、小架、八極拳長拳、劈掛拳、六合槍等。吳玉昆更有幸得“神槍”李書文、 的點撥,同鮑有聲、吳玉昆、楊同茂、王紹先合稱國術館“四大金剛”、“五虎將”。由於成績優異,他們上世紀30年代名噪天津、北平。據河北國術館大弟子鮑有聲講,河北國術館四大金剛 有鮑(鮑有聲)、吳(吳玉昆)、猴(楊同茂)、迷(張世忠),外面來國術館挑戰的,他們出手迎戰,沒有輸過。
1931年,河北國術館從天津遷到北京中南海萬善殿。畢業後,四大金剛、五虎將,有的留館擔任助教,大多數到軍隊任國術教官。
河北國術館代表弟子吳玉昆與鮑有聲、楊同茂、王绍先等,屢屢入選河北省國術代表隊、北平國術代表隊、京津兩市國術代表隊,參加中國南京全運會、中央國術館第二屆國考、青島華北運動會、天津華北運動會,上海全運會等比賽,成績優異,四大金剛五虎將成為北京、天津參加國術比賽中堅力量。(1935年上海全運會河北省代表隊照片)
七七事變後,吳玉昆參加抗戰任國軍國術教官,後不知所終。
吳玉昆屢次參加全國、地區國術考試,有聲國術界。參加抗戰,報效國家,載入國術史冊,載入河北國術館史冊。

河北國術館四大金剛---楊同茂

楊同茂 ,天津人,自幼酷愛武術,少林拳、猴拳、猴棍非常嫺熟。1928年考入許蘭州創辦的河北國術館, 師從許蘭洲館長的長子許家福老師 。
河北省立國術館,館長是許蘭洲,副館長是高仙雲(曾向霍殿閣傳授弓板球等功法,終南山太極拳、龍形八卦掌),總教習是李書文公,河北國術館教務主任是許家福(李書文徒)。教師有劉琪瑞(八極拳、霍殿閣徒)、李萍興(太極拳,李書文徒)、李萼堂、許家祿等。
楊同茂開始剛進校的時候,主要學少林拳、太極拳,過了半年左右,許家福老師就開始教八極拳了,挑選高材生到家學習, 選拔四五位,被批准在晚上學習許家福老師的八極拳,有楊同茂和鮑有聲、王紹先、吳玉昆等。
據河北國術館鮑有聲講,楊同茂願意練猴棍非常精妙,外號猴,張世忠平實迷迷糊糊,一下場子眼睛就亮了。河北國術館國術館四大金剛叫鮑、吳、猴(楊同茂)、迷(張世忠)。
1931年河北國術館從天津遷到北京中南海萬善殿,五虎將畢業留館有的擔任助教,大多數到軍隊任國術教官。
楊同茂更有幸得“神槍”李書文 的點撥,同鮑有聲、吳玉昆、楊同茂、王紹先合稱國術館“四大金剛”、“五虎將”,由於成績優異,上世紀30年代名噪天津、北平。
楊同茂和鮑有聲、吳玉昆、王紹先等,屢屢入選河北省國術代表隊、北平國術代表隊、京津兩市國術代表隊,參加南京全運會、中央國術館第二屆國考、青島華北運動會、天津華北運動會,上海全運會,成績優異,四大金剛、五虎將成為北京國術中堅力量。(1935年上海全運會河北省代表隊照片)
楊同茂在七七事變後,參加抗戰任國軍國術教官,後不知所終。杨同茂屡次参加国术考试,参加抗战,载入国术史册,载入河北国术馆史册。
河北國術館四大金剛 --- 張世忠

張世忠(1912-2000),出生在河北省靜海縣 ,他自幼酷愛武術,15歲開始學習太祖拳。
1928年, 張以優異成績考入河北國術館,在天津河北省立國術館師從國術館教務長許家福老師 。
河北省立國術館,館長是許蘭洲,副館長是高仙雲(曾向霍殿閣傳授弓板球等功法,終南山太極拳、龍形八卦掌),總教習是李書文公,河北國術館教務主任是許家福(李書文徒)。教師有劉琪瑞任八極拳教習(霍殿閣徒)、李萍興任太極拳教習(李書文徒),還有李萼堂、許家祿等也短期指導。
張世忠剛進校的時候,學的是少林拳、太極拳,過了半年左右,許家福老師就開始教八極拳了,從那以後張世忠就專攻八極拳,每天都在專心致志地練習。河北國術館每天早上、上午、下午都有功課,白天的功課是由高副館長進行指導。許家福從中特別選拔四五位高材生,被批准在晚上學習許家福老師的八極拳,共同學習的還有鮑有聲、王紹先、吳玉昆、楊同茂等。據鮑有聲講,張世忠平實迷迷糊糊,一下場子精神頭就來了,外號迷。楊同茂願意練猴棍非常精妙,外號猴。河北國術館國術館有鮑、吳、猴、迷,四大金剛。
他們主要是跟隨許老師學習金剛八式、小架、八極拳長拳、劈掛拳、六合槍等技藝。
1931年河北國術館從天津遷到北京中南海萬善殿。自從搬到北京後,大家在一個叫做萬善殿的寺廟的土牆上進行靠山壁的練習,大約過了半年,牆壁向著對面開始活動起來。
張世忠更有幸得“神槍”李書文、“劍仙”高虎臣的點撥,由於成績優異,張世忠在上世紀30年代名噪津門、北平。
在河北國術館,張老師深受許家福老師的器重,作為助教留在了國術館。許家福老師外出的時候,也常讓張世忠共乘人力車陪同。據說與車夫發生爭執時,張世忠曾一掌放倒了與他發生爭執的車夫。
張世忠一生中僅參加過一次北平的散打比賽,當時有禁止攻擊面部的規定,但用手掌瞄準對方胸部攻擊時,由於對方上身後仰,失手從下方擊打了對方的鼻子,導致對手流血而犯規輸掉了這場比賽。
據張世忠先生講,他在中南海的河北國術館練功,周日休息時到後海遊玩,與後海場地外門拳師發生衝突,當時幾個場地的師徒圍攻張世忠,張世忠與之交手,打了好長一段時間,不分勝負。但張世忠一個人時間長唯恐有失,危機中師兄鮑有聲也來遊玩,看見張世忠與一幫人打鬥遂加入。師兄弟二人施展撐捶、探馬掌、劈山掌等招法,擊敗十六七人的圍攻。張晚年與師兄鮑有聲重逢時還說起那次比武之事,師哥可救了場了。
許蘭州將軍是東北、河北紅萬字會長(慈善機構)首腦,和全國各地紅萬字會聯繫密切。張世忠河北國術館畢業之後,張被上海徐鐵珊提拔到上海,擔任徐鐵珊的秘書兼護衛。徐鐵珊不僅是青幫十分有名望的大人物,作為財閥,是世界紅卍會的中心人物。
張世忠在徐的帶領下,在1941年(昭和16年)第一次來日本。張世忠抗戰 期間在上海。
日本戰敗後,為了離開動盪不安的中國,在香港住了一年左右,1948年第二次張世忠來到日本。又因中國發生政權變化,他放棄了回國的念頭,從那以後留在日本數十年。
張世忠為了謀生離開了武術界四十幾年,其他的拳法都已經忘記了,只有這個八極拳,作為他最喜愛的拳法從未忘卻。在張世忠看來,八極拳是最精妙的拳法。八極拳屬於剛性,特別是對發展和提高青少年的體力有著絕對的功效。在日本,長久以來張世忠一直隱藏起拳法。1980(昭和55)年,因緣巧合,受佐藤金兵衛師傅練習武藝之邀,張世忠在日本第一個開展了八極拳的短期講習會。
自1981年起學生人數開始慢慢增加。1982年,隨著雜誌《武術》的創刊,掀起了“八極拳熱潮”,學生人數劇增,“八極拳研究會”成立。
1984年,張世忠著《中國傳統拳法精髓—八極拳》,這本書將張世忠所學過的八極拳向大家作以介紹 。
張世忠於1986年回國探親,得知師兄鮑有聲在津的消息,不顧高齡,特地來津會面。與師父許家福的兒子許廉、師兄鮑有聲重逢。感慨萬千,老淚縱橫。

(左起-許家福子許廉,張世忠,鮑有聲)
張世忠回大陸定居杭州,教授謝惠生等一批弟子。張世忠留有八極小架、金剛八式錄影,極為珍貴。
有弟子當問張世忠老師:“您看八極拳的視頻嗎”,老師搖頭道:“我曾經見到過很多更厲害的人”。“劉老師(國術館老師劉琪瑞)的沖捶,那是相當了不得,在一旁看著都覺得害怕,那樣的招式現在誰都辦不到”。
張世忠老師於2000年11月13日,在中國杭州去世,享年89歲。他度過了波瀾的一生,年輕時被迫流落異鄉,最終,落葉歸根。張世忠老師傳徒森田真、桑波田一孝、國分正、謝惠聲等。
張世忠老師是河北省國術館高材生,為四大金剛之一,擔任助教,永載河北國術館史冊,永載國術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