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要登上珠峰

2019-09-29 14:13 作者:血染的风帆  | 我要投稿

       你知道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吗,对,8844.43米(岩面高),那你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吗,听着,何谓中国

    我们先回答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登上珠峰

1953年,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盖搭档,从尼泊尔境内的珠峰南坡成功登顶,这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登顶的队伍,而与此同时伴随的是尼泊尔官方对中方的挑衅,珠峰属于尼泊尔,与中国无关,何况中国人根本就没登上过珠峰,,何以与他们竞争,此时的中国积贫积弱,百废待兴,但中国人有股至今让西方难以理解的劲 。说我们登不上去,那好,我们登给你看。

       从这一刻开始,登上珠峰就背负上了国家荣辱的使命,要注意是,与其说表面是荣誉问题,不如背面说是在领土上的较量,而对于中国人这个农耕文明诞生的国家来说,领土问题高于一切

       登上去 死也要死在上面,这是登峰队员当时的口号。

      1957年5月,中国第一次独立组织登山活动,为登上珠峰做前哨准备,目标是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此山被当地人称为“群山之王”,无论再高度差和攀登难度上,都超过珠穆朗玛峰,第一次攀登就给登山队员,带来了生死般的考验,他们遭遇了雪崩,13个队员全部被埋入雪中,随队的记者张赫嵩,被气浪冲出去100多米,被埋在雪里五分钟,而于张赫嵩记着同一条绳的丁行友却英勇牺牲,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牺牲的登山勇士,另外两名登山队员,初模孔和崔之久,掉入了45米深的冰裂缝,他们挣扎的爬了上来,而刚刚脱险的张赫嵩拍摄到了,队友逃脱死亡的镜头,而第二次冲击虽然成功,但在下山途中三位队员不辛滑落,摔下了两千米的悬崖,当场牺牲,而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为三年后的登上珠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此时三年后的主角,21岁的刘连满在攀登贡嘎山的队伍中稍显稚嫩,但他依然在队伍中表现出色,但他绝对想不到 ,3年后,他将用身体搭成一座通行的中国梯,帮助队友登顶珠峰。

       与此同时,在冷战中大国主义倾向明显的苏联,也想通过登上世界最高峰来树立自己的威信。1957年11月,苏联向中国发出邀请,提出合作攀登珠峰,而真正的困难 才刚刚开始,而山路还未修好,中苏联合组成的侦察组大队就已经在军队的保护下进山。为什么会有军队?实际上,就在侦察组进山前一个月,就有叛匪在公路上伏击了一辆从日喀则返回拉萨的军车,导致16名解放军医务工作者全部遇难牺牲,年轻的生命,就此离开了中国的土地。侦察组在珠峰通过数次考察,决定在5200米的高度设立营地(很多资料显示不一,这里决定使用百度百科资料)并搭建气象台,并作为日后攀登珠峰的大本营。这个营地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珠峰大本营,11月底,珠峰极寒的冬季来临。侦察组的任务基本完成,大部分队员离开珠峰,1959年2月4日,当最后一批登山装备、食品抵达拉萨当雄机场时,局势比起1958年底紧张了起来


       上一次护送侦察组时,西藏军区只派了一个班十来个战士。这一次却是两辆装甲车一前一后护着他们的小车队。3月10日,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公开发动叛乱,叛匪们明目张胆地包围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机构和西藏军区机关。3月20日凌晨,拉萨武装叛乱的枪声响起,上午10时,解放军开始全面发动反击作战,并于进入3月22日夺回布达拉宫,叛乱平息,但危险仍未解除 。(此段资料来源新华网)与此同时,中央不得不通知苏联方面。为了运动员的安全,建议中苏联合攀登珠峰活动暂缓,原定1959年3月22日的苏联登山队一行,被迫取消计划,而当时的队员们不知道,他们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愿望,竟然就此彻底破灭了。

      随后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方一反过去的积极态度,虚与委蛇(yi),推脱推迟进入珠峰。此时任体委的贺龙元帅直接把中国登山队长史占春叫入了办公室,拍板道:“他们不干,我们自己干!任何人也休想卡我们的脖子。中国人民就是要争这口气,,你们一定要登上去,为国争光”,1960年元旦,登山队队长史占春和翻译周正远赴瑞士,去购买按照中苏原先的协议苏方需提供的中国无法生产的 高山装备、高山食品,而就在此时,他们碰上了印度陆军登山队的采购人员,原来印度也正准备1960年从南坡攀登珠峰。我们在这里暂停一下时间轴。为什么尼泊尔会在之前这么叫嚣。为什么到了1959年还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叛乱。他们的装备,他们的武器从哪来,我不想做过多的讨论。

贺龙



       1960年2月,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正式成立并抵达珠峰大本营,3月24日起,史占春率队进行了三次适应性行军。第一次行军,先遣队从大本营出发,到达海拔6400米修建第一营地。在攀登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了20多年前登山的牺牲者的遗体。由于气候寒冷,尸体还没有完全腐坏。这是一个遭遇了死亡的英国的探险家。——资料(《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第二次行军,登山队攀登到海拔7600米的高度并打通了攀登珠峰的第一道难关——“北坳”。通往北坳中最大的苦难是一道纵直的冰裂缝,这道裂缝深陷而狭窄,坡度在70度以上,队员们开玩笑地把它叫作"珠穆朗玛冰胡同"。只有从竖着的"冰胡同"的底部攀援上去,才能到达北坳顶端。——资料(《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4月25日,登山队在狂风中开始第三次适应性行军。5名队员从大本营出发。8天后,包括刘连满在内的四人历经艰苦的行军,攀登到海拔8500米,并建立最后一个营地——突击主峰营地。而每一次攀登,都伴随着牺牲。在6400米营地,兰州大学的学生汪矶发生严重高原反应,抢救无效失去乐年轻的生命。来自北京大学的气象专业的邵子庆(有资料为教师)也在7000米附近因缺氧牺牲——资料 中华网第三次行军后,登山队有超过40名登山队员严重冻伤,有的队员冻掉了半截手指,严重的失去整条胳膊,就连队长史占春也一脚踩滑,差点从山上掉落,但同时也严重受伤,不得不送回医院救治,但最严重的不是这个。

        由于补给队很难跟上队伍,突击队甚至出现了断粮,我之前在说这一段历史时还谨慎考虑抹去了一段周恩来的对话,当时200多员健将,只有19人正常可进行继续登顶。队长史占春在当时下了今年登顶无望的结论,而守在大本营的韩复东眼含泪水给北京通报情况。周恩来当即回应,“印度人在南坡已经登到了8000多米,如果让他们登了顶,咱们却半途而废,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哪怕只剩一个人也要登上去”副队长许竞在接到命令后,带领4名队员进行最后的登顶,但他已体力不支,无法执行登顶任务,在突击的路上倒下,只好退出。冲击顶峰的重担最终落在了身体状况良的队员,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和贡布四人肩上。5月24日正午12点,4名队员攀登到了海拔8680米的“第二台阶”,这是登顶珠峰的最后一道关卡所谓“第二台阶”,是横亘在珠峰北坡的岩石峭壁,高度接近4米。此前英国人7次从北坡攀登,所到的最高处就是第二台阶,他们称之为“飞鸟也无法逾越”的地方,认为没有攀援的支点,根本无法通过,而山脚下的尸体就是证明,而三年前在贡嘎山死里逃生的刘连满,最终想到了办法,他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一个人形中国梯,让队友踩在肩膀上继续前进,当时在大本营进行随队采访的郭超人记录下了这段资料。其余三名队员含着热泪,点头答应。屈银华担心刘连满肩膀受伤,还不顾危险,特意脱下4公斤的高山靴,耗时一个多小时,打进了划时代的两根钢锥助力攀登为此,屈银华冻坏了双脚的十根脚趾。下山后只能接受截肢,截肢后的脚,直到2016年,也能透过皮肤依稀看见白骨

      直到2016年。

登上第二台阶后,刘连满精疲力尽,无力进行登顶,独自在山崖间一块大石头下等他们回来,三位队员继续向顶峰攀登,分别之际,四个人都以为再也见不到对方。

       刘连满决定将自己的氧气瓶留给凯旋的队友,随之留下的,还有队友全部留下的仅剩的18颗水果糖,他拿出红色铅笔,用颤抖的手写下一封遗书。

“王富洲同志:我知道我不行了,我看氧气瓶里还有点氧,给你们三个人回来用吧!也许管用。永别了!同志们。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背负着登山队的梦想、牺牲队友的遗愿还有整个国家的尊严,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由于当年的技术条件限制,他们未能留下登山影像资料。、

1975年,在首次登顶15年后,中国登山队重整旗鼓,集结在珠峰大本营。踏上了再登珠峰的征途,1975年4月24日,由邬宗岳任队长的登顶突击队在大本营宣誓出发,  并庄严地接过五星红旗和测绘顶峰用的上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的红色三米高的觇标,”用于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的金属觇标重5公斤,是由队员大平措背上去的,“大家一起把觇标展开、连接,以三足鼎立之势架设好,再用三根尼龙绳向三个方向用冰锥固定在冰上。“”——对队员桑泽的采访稿首次测得珠峰的高度为8844.43米(岩面高),

有时真的痛恨自己当年不懂事,为了一个这样的数值在初中的时候大呼小叫,为什么要去记得这么清楚,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个数值背后的含义。在突击海拔8600米阶段,为了拍摄登山队冲刺珠峰的宝贵镜头,队长邬宗岳冒险解开了和队友捆在一起的安全结绳,扛着摄像机走在最后,渐渐和队伍拉开距离,消失在冰雪天地之间。直到队友下山,才在悬崖边发现他的背包、摄像机,以及早已被冻僵的身躯。为了留下最美的照片,永远留在珠峰的冰天雪地中。

        而首次从北坡登上山的女队员潘多,此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且正在哺乳六个月大的小女儿,但她以超人的意志和决心,闯过了训练关,在登上珠峰的最后,她被正式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那是一场最为特殊且神圣的宣誓

      而不是所有突击顶峰的队员都这样的幸运,26岁的夏伯渝就在距离顶峰只有200多米的高度无奈随队友下撤,而因为让出了自己的睡袋给女队员保暖,夏伯渝脱靴时,发现怎么也脱不下来,一路上,夏伯渝看着自己的双脚由白色变成紫红色,到最后变黑,变干 ,为了登峰,他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双腿,2018年5月14日,年近七十的夏伯渝再次挑战珠峰。这一次,终于弥补了1975年的遗憾。——资料来源(无腿勇士夏伯渝:1975年登珠峰始末及43年的奋斗历程 


 我们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我在这里引用英国登山家的描述。山就在那里。1960年,从零开始遭遇无数次挫折的中国登山队,为捍卫国家尊严,登上珠峰。434人的总团队,197人的登山队前仆后继,举全国之力,以国家的名义,让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迎风飘扬。1975年,中国登山队再登珠峰,在国家的艰苦岁月里再度留下辉煌印记。邬宗岳为了最美的镜头永远葬在珠峰雪白的天地之间。潘多让全世界知道巾帼不让须眉,43年的岁月里,无腿勇士夏伯渝,也从来没有放下自己的梦想。这都是因为,山就在在那里。

       时间到了2015年,最早的第一批中国登山者王福洲去世,2016年,刘连满去世,同年,冻坏双脚的屈银华去世。到此为止,第一批突击队员,只留下了贡布一人登上珠峰的胜利是属于谁的?它属于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和贡布等第一批登山队员,它属于,失去了自己的双腿的无腿勇士夏伯渝,它属于,中国第一位牺牲的登山勇士丁行友,和其他三名倒在贡嘎山的战士,它属于,中苏联合组成的珠峰侦察组。它属于开工建路的400多名藏族同胞和600多名军人。它属于,所有为之奋斗的战士它属于五星红旗之下所有的人民,感谢历史,可以还原这样一段动人的影像。

 

 

文案资料来源:

《无腿勇士夏伯渝:1975年登珠峰始末及43年的奋斗历程》

对队员桑泽的采访稿(资料来源360百科)

郭超人《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新华网,中华网对对相关事实的报道

还有其他的文案资料已无法统计

 

视频资料来源:

《1962中印边界战争》

《1960新影纪录片 征服世界最高峰》

《1975新影纪录片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开放的太空-苏联航天史02》

 


为什么要登上珠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