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忍冬花,鹭篝花,金钗股、老翁须、通灵草)
金银花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有个村子闹瘟疫,患者都上吐下泻,不几天便死去了不少人。村里有位美丽的姑娘名叫“金银花”,她不仅能做一手好针线,而且还会诊病配药。金银花目睹百姓为瘟疫所折磨,便把自家祖传秘方献了出来,替贫困患者送医送药。不久,瘟疫便得到了控制,金银花也就远近闻名了。
有个财主知道此事后,仗势抢亲,可金银花宁死不从,一头撞死在石柱上。乡亲们为了报答金银花的恩情,便把她埋葬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后来,她坟上长出了许多金黄色和银白色的花朵,鲜艳秀丽,清香扑鼻,众人纷纷给它锄草、浇水、施肥。为了纪念金银花姑娘,便将这种花也取名为“金银花”。
第二年,村里流行眼疾,有人梦见金银花姑娘对大家说:“大叔大婶听得清,金银花能治百病;大叔大婶听得清,金银花能治眼疾……”于是村里的患者纷纷以“金银花”熬水熏洗,很快大家伙也就痊愈了。
金银花别名: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忍冬花,鹭篝花,金钗股、老翁须、通灵草,英文名: Lonicerae Japonicae Flos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性味归经
金银花药性甘,寒。
归肺、胃、心,大肠经。
现代研究
本品含绿原酸、异绿原酸等有机酸,以及木犀草素、忍冬苷等黄酮,此外还含有挥发油、皂苷、肌醇、齐墩果酸、胡萝卜苷等成分。绿原酸、异绿原酸是本品抗菌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及致病霉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亦有抑制作用;金银花煎剂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有明显的抗炎及解热作用。本品有一定降低胆固醇作用。其水及酒浸液对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瘤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此外,大量口服金银花对实验性胃溃疡有预防作用,对中枢神经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临床研究:金银花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慢性前列腺炎、阴道炎及肝癌、白血病、淋巴肉瘤、肺癌、鼻咽癌等多种癌症,可使症状缓解、肿块缩小、疼痛减轻。还可治疗肿瘤放化疗后口干症、急性肾盂肾炎、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钩端螺旋体病、复发性口疮、牙周炎、荨麻疹、银屑病及高脂血症等,用于烧伤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控制感染。
金银花作用与功效如下
1、金银花具有一定的抗炎解热作用。(其提取液可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而产生抗炎作用,其已知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成分),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2、金银花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多酚、黄酮、绿原酸、多糖等,可以有效抑制细胞内氧化酶的活性)
3、金银花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提取液的体外抑菌活性实验发现,金银花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金银花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其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抗疱疹病毒、抗腺病毒以及抗病毒性心肌炎作用)
5、金银花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从冻干的金银花中提取的多酚对人组织淋巴瘤U937细胞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的异绿原酸C对三阴性乳腺癌可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的一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Sweroside对白血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潜力)
6、金银花具有一定的保肝利胆作用。(其提取液能够降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通过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反应,从而减轻肝脏损伤程度)
7、金银花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其乙醇提取物均对α-葡萄糖苷酶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金银花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8、金银花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水提物可预防海马淀粉样β蛋白的积聚,同时增强海马胰岛素信号传导,一定程度上防止认知功能障碍)
9、金银花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Th1型细胞表达,从而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金银花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金银花煎剂能促进白蛋白的吞噬功能,小鼠腹腔注射金银花注射液也有明显促进炎性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10,金银花有细胞毒作用,其提取物口服,还可刺激胃肠蠕动、胃液及胆汁分泌增加。此外,绿原酸还能轻微增强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对猫和大鼠的升压作用。
11,金银花有抗生育作用。

金银花治疗具体疾病如下图


不良反应:
本品所含的绿原酸有致敏原作用,可引起变态反应,但口服一般无此反应。
注意:金银花不宜长期服用,以免损伤脾胃。另外,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不宜服用金银花。
历史追溯
《本草拾遗》:“主热毒血痢,水痢,浓煎服之。”
《本草正》∶“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者能散,毒成者能溃。”
《本草纲目》:“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彀、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
《本经逢原》:“金银花,解毒去殡,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但气虚脓清,食少便泻者勿用。”
《滇南本草》:金银花,味苦,性寒。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无名肿毒、丹瘤、瘰。藤,能宽中下气、消痰、祛风热、清咽喉热痛。
《雷公炮制药性解》:金银花,味苦甘,性平微寒无毒,入肺经。主热毒血痢,消痈散毒,补虚疗风,久服延年。金银花解肌肤之毒,故入肺经,为疮科要药。陶隐居云∶常服益寿,人多忽之,更求难得者,是贵远贱近,庸人之情乎!
《本草易读》:金银花,辛,甘,微苦,无毒。退热解毒,养血止渴,疗风除湿,补虚祛胀。治热毒血痢肠癖,疗肿毒痈疽疥癣。
《生草药性备要》:金银花,消痈疽疔毒,止痢疾,洗疳疮,去皮肤血热。
《药笼小品》:金银花,除热解毒,养血除痢宽膨,治一切疮疽。
《药性论》:亦可单用,味辛。主治腹胀满,能止气下 。
《开宝本草》:味甘,温,无毒。主寒热身肿
应用
1.痈肿疗疮。本品甘寒,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治疗痈疮初起,红肿热痛者,可单用本品煎服,并用渣敷患处,亦可与皂角刺、穿山甲、白芷配伍,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用治肠痈腹痛者,常与当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用治肠痈腹痛者,常与当归、地榆、黄芩配伍,如清肠饮(《辨证录》);用治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桃仁等同用,以清肺排浓。
2.治咽痛:
金银花18g,开水浸泡,凉后当茶饮,具清热防暑功效《家庭饮食疗法》金银花汤。
治温病初起见发热恶寒,咳嗽,咽喉肿痛等:
金银花30g,水煎去渣取汁,再加粳米50g、清水适量,共煮为稀薄粥食用。
金银花还可以鱼腥草联合使用治疗咽痛和止咳。
3.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薄荷、牛蒡子等同用,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身热头痛,咽痛口渴,如银翘散(《温病条辨》);本品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配伍水牛角、生地黄、黄连等药,可治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心烦少寐,如清营汤(《温病条辨》);若与香弗厚朴、连翘同用,又可治疗暑温,发热烦渴,头痛无汗,如新加香蕾饮(《温病条辨力。
4.热毒血痢。本品甘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故常用治热毒痢疾,下利脓血,单用浓煎口服即可奏效;亦可与黄芩、黄连、白头翁等药同用,以增强止痢效果。
具体用法
金银花煎汁内服时,常用量为6~15g。
金银花外用时,可以用适量鲜品捣敷,也可煎汤含漱。
金银花不同炮制品的选用:疏散风热、清泄里热用生品;炒炭多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金银花一般多入汤剂,煎汁服用,也可以制成散剂或丸剂服用。但中药材的使用须辨证论治,应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随意使用,更不可随意听信中药偏方和广告宣传。
银菊饮
用料:金银花、菊花、蜂蜜。
制法:金银花、菊花同煎片刻、滤汁加蜂蜜烧沸。
功效:清热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烦。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饮用。


参考:食药同源与健康,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