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20年不要德云社股份,百万演出费只得10万,于谦为何仍然留下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中国“相声天团”德云社的新闻可谓是层出不穷,先是上个月德云社的春晚争议,后又是郭麒麟的恋情绯闻。
但是当大家提及如今大红大紫的德云社时,似乎总容易忽略一个人--于谦,毕竟作为他搭档的郭德纲可是德云社的当家人,观众的目光很多时候都容易聚焦到郭德纲身上,而忽略了于谦。

可以说如今德云社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任何人的功劳都比不过郭德纲和于谦。但是就是贡献如此巨大的于谦却在德云社不占任何股份,而且演出后的报酬分红也让人大跌眼镜,让人不免对德云社的运作机制深感好奇。
说起于谦,那可是相声界地地道道的科班出身,1982年考入北京戏曲学校相声班学习,1995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进入了北京曲艺团工作。于谦一生师从王世臣、高凤山、石富宽等等表演名家,拥有一身相当扎实的专业功底。

于谦的第一位相声搭档名叫赵颖,两人也是相当默契的搭档,但是到了2000年,于谦的固定搭档刘颖出国深造,无奈之下于谦被迫减少了登台表演的机会,开始寻找继续发展的途径。
就在同年,于谦所在的北京曲艺团借调来了郭德纲,两人组成临时搭档,并在郭德纲的邀请下二人在北京某郊区的露天广场的舞台上表演了对口相声《拴娃娃》等等经典相声。

虽说这是郭德纲厚着脸皮请于谦表演的几场相声,然而没想到的是演出效果出人意料的好,郭德纲从这时起也看出于谦是最适合自己的搭档,想留他长期合作,然而那时的德云社演出全是亏本买卖,演员大多还要自己贴钱。无奈之下,郭德纲也不好意思多说什么,两人就走一步看一步地合作着。
于郭德纲不同的是,于谦当时是有正规演出单位和稳定收入的,不需要像郭德纲一样每天做这些没有保障的表演。但于谦还是非常讲义气,自己总会抽出时间去德云社与郭德纲搭档演出,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2004年。到了2004年,德云社有了一些名气,开始逐渐在相声圈崭露头角,哪怕是露天舞台的演出也能做到几乎场场爆满。

但是好景不长,在德云社开始向好发展的时候,郭德纲的老搭档张文顺先生生了重病、卧床不起,郭德纲不得不暂停德云社演出,这时德云社面临着将要解散的危机。但就在这时,于谦为了郭德纲、为了德云社,宣布正式加入德云社,成为郭德纲的固定搭档。一直到今天,于谦与郭德纲已经共同登台演出超过17年。
就是对于德云社如此重要的于谦,在德云社却不占任何股份,而且分红也让人大跌眼镜,这让不少人开始质疑郭德纲与德云社,但是于谦自己在一次访谈中,首先公开解释了这件事。

于谦说,德云社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一是靠郭德纲的相声能力,二是靠郭德纲妻子王惠的经济支持。当年德云社因为资金问题面临解散之时,师娘王惠卖掉了自己的首饰、车产等等才凑足了资金,保证了德云社的继续维持。
也正因为如此,王惠在德云社持股99%,不光于谦没有股份,就连德云社的当家人郭德纲自己也没有,这样看来德云社还是公平公正的。
而关于报酬的分红问题,郭德纲自己多次说过,自己和于谦的演出的所有报酬都是五五分成,他俩的分成方式几乎是相声圈最公平的了。

之前曾有一次演出德云社受益将近100万,然而于谦最后却只分得10万左右,不少人以此再一次质疑郭德纲,但是最后解释起来也简单,德云社的一场相声表演,不只有台上的几位演员,还有各种场地费、包装费,以及各种安保、保洁人员的费用支出,这都是不小的成本开支,郭德纲最后分配下来也一样,只是拿了十万元,毕竟演员的商演利润很大一部分是要归公司所有的。
其实了解于谦的人都知道,相声与其说是他的工作,不如说是他的爱好,他自己从小与相声结缘并表演一生,更多的是一种对相声的热爱在支撑他每一次舞台表演。

而对于收入方面,于谦作为正正经经的“京圈”爷,自然是不缺钱的,不光自己家里本就富裕,而且自己真正最多的收入来源是马场和旗下各行各业的公司。
足以见得,股份、分红这些并不是于谦加入德云社的原因,他需要的不是经济利益,而是表演成就,并且郭德纲的为人大家也有目共睹,肯定是不会亏待这位对自己对德云社有恩的人的。

因此有些人关心人家的股份收入,不如多关注一下于谦真正的相声艺术。
对于于谦与德云社,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