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海水的运动!方法、题型,框架梳理!

海水的运动
1.波浪
1.概念:海中的波浪,风吹过海水的时候,产生能量,风越大,波浪越大
【冷冷口诀—波浪】:大风越狠,我心越浪
2.波浪的形式

3.海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
①利:海浪大,适合冲浪;海浪小,适合航行,勘察和捕鱼
②弊:海浪大,摧毁港口建筑,影响航运,渔业,海洋勘探等等
- 海浪对海岸地貌的塑造作用:海岸地貌(海浪+岩土=海岸地貌)
4.海浪↑&海浪↓
①海啸(地震+海浪=海啸)
成因: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
分布:大致与火山地震带一致
②风暴潮(风↑+海浪-风暴潮)
成因:强风使近岸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分布: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
③海啸与风暴潮的危害
- -对生命造成危害
- 造成了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坏
- 影响产业发展(三大产业)
- 资源和生态坏境造成了破坏
④海啸与风暴潮的应对措施
- 加强预警,做好防范
- 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
- 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做好灾后救助:风暴潮来临,船只转移到避风港;海啸发生,船只尽快驶向宽阔,深邃的外海
例题1

例题2

2.潮汐
1.概念: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统称为潮汐

日变化:一般白天和夜晚各涨落一次(一天涨落两次),白天出现的海水升降称为潮,晚上的 海水升降称为汐
2.潮汐变化规律
月变化:
①太阳,月球,地球一条线,在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作用下(相互叠加)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形成大潮(每月农历初一(朔),十五(望))
②太阳,月球,地球成垂直状态,在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作用下(相互削弱)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形成小潮
3.影响大潮形成的因素
①(天)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出现大潮,潮差大;日,地和地,月连线垂直时出现小潮,潮差小
②(海)海湾轮廓:海湾“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容易形成大潮,潮差大。
③(风)海上风向:海上盛行风吹向河口内,会使得更多海水进入港湾,潮高会更高,潮差也会更大
④(水)顶托作用:若河流水量较大,则河水和潮水叠加,潮高就会更高

4.潮汐能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养殖:退潮植被出露,利于光合作用,涨潮植被被淹没,利于养分吸收
②采集:利用潮涨潮落,到海滩进行赶海
③发电:利用潮汐的水位差,进行潮汐发电
④航运:利用涨潮时高水位,进出港口
例题3

例题4

例题5

例题6

3.洋流
1.概念:常年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海水流动
2.洋流的分类
按照性质分
1)暖流:从水温高流向水温低的洋流(通常是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2)寒流:从水温低流向水温高的洋流(通常是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
注意:暖流寒流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所流经还去水温而言,并不代表水温的绝对高低

3。洋流与等温线图的判读
.第一步:判断半球:北半球向北海洋表层水温降低,南半球海洋表层向南水温降低

第二步:判断流向:洋流流经方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第三步:判断性质: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反之为暖流

例题7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地气水土资灾位生)
①气+水:对气候+水文(海水的温度)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增盐;寒流减温减湿减盐
②生+资:对渔场分布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以及上升流处易形成渔场

5.四大渔场分布

- 影响四大渔场形成的洋流名称
1)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日本暖流
2)北海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3)纽芬兰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
4)秘鲁渔场:秘鲁海区冷海水上升
6.渔场形成的原因
①寒暖流交汇处(海洋锋):海水扰动明显,带动营养物质上泛,促进蜉蝣生物生长,者饵料丰富,鱼群集中
②上升补偿流(信风带内大陆西岸):底层海水上泛,带动营养物质上泛,促进蜉蝣生物的生长,或者饵料丰富,鱼群集中
③浅海大陆架(水深200m以内):水比较浅,光照充足,利于蜉蝣生物的生长,鱼群集中
④陆地径流入海处:会从大陆地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促进蜉蝣生物的生长,或者饵料丰富,鱼群集中
7.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士农工商环交旅城+文科社交史政)
①农业:渔业
②工业:渔业的加工
③交通:
- 航行:顺水航行速度加速,减少时间,减少能源的耗损;逆水航行速度减速,增加时间,增加能源损耗
- 浮冰:洋流容易带来极地的浮冰,给航运带来安全隐患
- 海雾: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影响可见度,不利于航行④环境:对污染物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8.对全球热量平衡的影响
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传输能量;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输送海冰和冷水
例题7

例题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