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基础知识 | 沉钟


上期回顾
艺术学基础知识 | 社会支柱


盖哈特·霍普特曼,德国著名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42个剧本,20多本长短篇小说,10多部诗歌、童话、传说,还翻译过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写了3部自传体作品,是德国历史上少见的多产作家,也是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巨匠。


内容梗概
铸钟匠海因里希为教堂的钟塔铸造了一口大钟。因运送时不慎,大钟滚落到森林中的大湖里去了,他自己被林中女妖罗登徳兰带到了山上。在这神怪的世界里,女妖让他铸造一口新钟。海因里希对山林中的生活不习惯,无法忘掉原先的生活环境,虽然女妖待他十分亲热,但他不想生活在水怪、妖魔之间。后来当他喝了魔汤,希望罗登德兰不要离开他时,女妖已无法满足他的要求了。最后,海因里希抱着“太阳出来了”的朦胧希望死去。

戏剧冲突
在《沉钟》中存在着两重世界,霍普特曼赋予这两个世界以强烈的对比色彩,并由此展开海因里希所具有的外部冲突。一重世界是山下的村落,是隶属于民众的现实世界,恪守着世俗的生活原则、道德准则和宗教信仰的世界,这个世界排斥“异端”的出现;另一重世界在山上林间,象征美、自由、灵性的国度。
它在剧中有一个具象的呈现一罗登德兰,她是自然孕育的精灵:“我生自何处,连我自己也说不出。要往哪儿,我自己也不知道。森林老祖母从苔藻之间把我拾上来,一匹牝鹿拿它的乳给我吃。森林,沼池和山是我的老家……”
因此,霍普特曼着力刻画了她美丽轻灵的外形,她出自天然的奔放的个性,她不染尘垢的纯净的心灵世界;她意识到爱上海因里希便马上行动,大胆表露自已的爱;而她给予铸钟师的爱无私而珍贵。剧作家正是通过如此可爱的人物来呈现山上世界的美好特征。
同时,这两个世界是相互排斥、彼此对立的。村落中的人们认为山上林间是妖魔之巢,是“再坏不过的场所”,是恶人和无赖之徒的“天上乐园”,是人应远避的“深渊”:“在那山上,黑暗势力牢不可破地盘踞着,甚至连岩孔和渊谷也背叛起神力来了。然而他终究是为奉事上帝而掉至深渊。”
山间的生灵也对人间世界十分不屑,罗登德兰前往村落寻找海因里希之前,水怪尼格尔曼告诫她,人世间是“乱纷纷”、“可诅咒”之所,而村落的居民是他们的“死敌”,不仅不会理解山间生灵的美好,更会对其产生憎恨;而这一点在第四幕中的村民围攻罗登德兰和海因里希的情节中得到了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