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十五分钟哲学】主体和实体的关系(从康德到黑格尔)

2022-10-06 10:05 作者:鸽明派  | 我要投稿

主体和实体的关系

1. 康德哲学

康德认为,关于客体,并不像经验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给定的,因为思想不是简单地重复经验所提供的东西,而是主体对它进行了在加工的结果,这个就是主体对客体的规定性。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都是在认识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规定性与实在性的,那就是说,在认识过程以外,来谈论主体和客体的实在性与规定性都是非法的。对那种尚未获得规定性的对象,康德称为自在之物(物自体);而对于尚未获得规定性的主体,即纯形式,康德称为先验统觉。在康德那里,无论纯形式的先验统觉,还是纯质料的物自体。
  • 主体性是先验统觉,一个虚无的框架。主体通过自己的先验统觉整合了实体所涌现的,形成主体观察到的世界。
  • 现象世界是被实体所支撑的。
  • 实体是物自体——现象之下的一团黑箱,主体没法离开先验统觉去直接把握它自身,而只能面向现象世界。因为能把握到就代表能更改,能影响物自体的属性,这种理智直观是只有上帝才具有的非常规操作。康德式主体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实体。

2. 黑格尔哲学

实体是整个概念运动的结构,即绝对精神。现象世界、主体、底层实体都被概括为精神(Geist)实体,而不仅仅是下面的基质、未展开的纯存在。

  1. 实体的特征:主体化
  2. 实体会通过现象来否定自己最初的无规定性,把「呈现为现象、被主体感知」当作认识/实现自己的必要中介,即所谓“现象属于实体的一环节”,“主体是实体对自身最初直接性的否定/扬弃”。所以说,实体是主体化的(它进行把握实体的活动),主动把自己照在主体这面镜子上以自现。
  3. 实体的运动方式:如何消解物自体
  4. 原初实体的无规定性使得主体无法透过先验主体性(裂隙)把握它,这种“主体的无能”——纯粹实体不可被认识,其实是实体运动的一部分,是实体把握到自我认知的不可能性。而物自体作为尚未被展开的实体,是回溯环节建构出的极其贫乏的产物(而康德却把它当作坚实的实体基质了)。
  5. 主体性的升级
  6. 康德是实体支撑现象,黑格尔是实体主体化以完成现象的塑造。当实体不停自我认识、以辩证法的方式展开时,主体通过认识实体的现象来认识实体,以进行主体性的升级——即科学、哲学、艺术等等在绝对精神的运动中产生(Win7→Win10→...)。

【二十五分钟哲学】主体和实体的关系(从康德到黑格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