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tama新声:虽然我不知道你抄了什么,但你就是抄的


作者:谢枫华
封面:《魔法少女 俺》
主要在网络媒体发表连作超短篇的漫画家洋介犬,经常被人陷入“抄袭”嫌疑,甚至还曾有人说他的漫画很像早前读过的另一篇超短篇,绕来绕去,原来被“抄”的却是洋介犬自己早前的另一部作品。
而不久前,又有人专门注册了一个账号,指出洋介犬的一个超短篇和他小学时读过的短篇小说完全相同。然而,此人借口时间久远,说不出那部被“抄袭”的短篇小说的作者和题目。

当有人怀疑被“抄袭”的可能是星新一的作品后,洋介犬发动读者,排查了星新一作品集,并没有相似的故事。却又有人跳出来,说他们不可能把星新一所有作品一部部都看过来,所以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是还“没发现”。说不定还是有一模一样的故事嘛。虽然他才懒得自己去查证。


对于创作者来说,遇到这样的杠精,真是一场噩梦。
科幻小说家柞刈汤叶便嘲讽说,有的人只要见到个超短篇,不管是什么,都会说“像星新一”。估计这些人读到筒井康隆也要说“像星新一”。
柞刈自己,也是这些“像星新一”症候群患者的受害人。之前,他发了一个梗,就有推特关注者说“我感觉在星新一作品里读到过”。一查这人说的作品,原来是柞刈自己以前投稿的超短篇。这些读者似乎会在脑海里把“像星新一的作品”自动替换成“星新一的作品”。


各位柞刈粉丝纷纷表示,这故事就很像星新一的作品了。
遇到过这种“我抄我自己”事儿的创作者,还不是一个两个。
插画家 Sh!βα 回想起,他很久以前在网上传了一张画作,就有人说:“你这是抄了○○游戏的画风吧!天空和树木太像了,由不得你找借口!”
可那游戏的背景就是 Sh!βα 画的。

插画家、漫画家あおいまなぶ也说,曾经有人在 mixi 上告诉他:“你的头像和某黄游的角色一模一样,我去咨询官方你有没有拿到许可,你等死吧。”然而あおい就是那游戏的人设和原画。
另外,他也没有收到咨询。

为什么会有这种无根无凭就给你扣一顶“抄袭”帽子的人存在?撰稿人モトタキ认为,问题在于日本人对“原创性”的认知有偏差。会把“和什么作品相似”和“缺少原创性”划等号,是因为他们完全不具备评价作品的基础。
モトタキ希望更多人明白,只是“相似”,并没有任何问题。就算和别人写相同的主题,只要有自己的作家性,就会变成不同的作品。
而正是因为有能够感受到这种不同的人存在,YouTube 和抖音才会流行。就算干的事是一样的,干的人不同,变现手法也会发生变化。
明明做的是一模一样的事,却会发生不同,产生独特性。这才叫原创性。
戏仿推文不是抄袭推文。但是,直接照搬原文,就成了抄袭推文。看到分不清二者区别的人的时候,モトタキ也会感到违和。
モトタキ曾经在专门学校学习过企划。当时,讲师讲过:如果出题“开发一款之前没有过的拉面”,就会有人交上来不是拉面的东西。当然,这种作品是最不行的。モトタキ认为,这就是一个误解了原创性的好例子。

而漫画家夏目义德则认为,如今泛滥的抄袭指控,唯一的理由,就是这些人是自己想以创作为生而不能,于是为了谋求心理平衡,就编个借口,说那些做到了自己做不到的事的创作者并不是比自己优秀,而是偷奸耍滑抄袭的。
夏目认为,同为创作者之间,就算看到别人风格相似,也只会觉得“他喜欢○○啊,毕竟○○那么好”,基本上不会否定创作者吸收喜欢的作品、或者受其影响。而像实际存在的事例中这种专门去跟本人说“明显是抄○○游戏的图的”的,只要想想他们这么做的意义何在,这些人的醉翁之意,便非常明显了。
当然,现实中也有剽窃了别人的作品还不以为耻的创作者,但也要先摆出不可动摇的证据,才能让指控成立。而觉得不需要任何根据,只要喊一嗓子“这是剽窃”,就有了向这个人丢石头的免罪符,这种做法就是欲加之罪,恐怕别有用心了。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原文地址:http://www.anitama.cn/article/8885adbe6e2626a0
官方网站:http://www.anitama.cn/
合作邮箱:bd@anit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