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复习题

2022-04-05 10:23 作者:答案鬼  | 我要投稿

免疫学基础

第三章免疫学基础

第一节 概 述

一、 免疫学的概念

1、免疫学的概念理解: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物质,以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2、表3-1 免疫功能分类及表现

功能

正常表现

异常表现

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体及其他外来抗原

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

清除自身衰老、损伤或死亡的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

识别清除突变细胞

肿瘤形成

第二节 抗 原

一、 抗原的概念

1、 抗原的概念: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的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的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六、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1、异种抗原 2、异嗜性抗原3、同种异型抗原4、自身抗原5、肿瘤抗原

第三节 免疫系统

一、 免疫器官


 

一、 

(1)中枢免疫器官

1、骨髓: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系统

  1、免疫活性细胞概念:T细胞和B细胞了接受抗原刺激而活化、增殖和分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

一、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1、 抗体(Ab):是B细胞受抗原物质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2、 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和无抗体活性而在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二、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1、功能:VH和VL是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三、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1、特异性结合抗原 2、激活补体3、结合细胞上的Fc受体4、穿过胎盘与粘膜

四、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IgG:1、主力抗体 2、含量最多 3、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

IgA:1、粘膜抗体 2、sIgA主要存在于泪液、唾液、初乳等3、当sIgA合成障碍时则容易导致黏膜局部感染4、对婴儿抵抗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IgM:1、先锋抗体2、分子质量居五类Ig之首3、IgM是一种个体发育过程中合成与分泌最早的Ig,在胎儿晚期已能合成,若新生儿脐带血中IgM浓度升高,则表明宫内感染4、作为宫内感染和传染病早期诊断的指标

IgE:过敏抗体或亲细胞抗体2、在血清中含量最少3、I型超敏反应

第五节 免疫应答

一、概 述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                                           

  1、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特异性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三)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免疫应答的3阶段:(1)感应阶段:又称抗原提呈于识别阶段(2)反应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3)效应阶段

 二、体液免疫应答

1、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

潜伏期

抗体效价

维持时间

亲和力

2、表3-3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特性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介导细胞

B细胞

T细胞

效应细胞

抗体

Th1细胞、Tc细胞、细胞因子

免疫保护

杀灭细胞外病原体、中和毒素、中和病毒

杀灭胞内病原体、寄生虫、肿瘤细胞

免疫损伤

Ⅰ、Ⅱ、Ⅲ型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

Ⅳ型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

 

第六节 抗感染免疫

一、 非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

1、 非特异性免疫特点:(1)生来就有,可以遗传,故又称为先天免疫或固有免疫(2)作用无特异性,对各种病原体均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一) 屏障结构

(1) 皮肤与粘膜屏障(2)血-脑屏障(3)胎盘屏障

二、   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

1、    特异性免疫特点:(1)后天获得(2)有明显的个体差异(3)有特异性,只针对接触过的相应病原体起作用,并有记忆功能。特异性抗感染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大类

第四章 临床免疫

第一节 超敏反应

1、 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产生的一种生理功能紊乱或(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

一、 Ⅰ型超敏反应

1、 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1)症状出现快,消退也快;症状可出现在局部,也可以发生在全身(2)一般只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不引起组织损伤(3)参与的抗体为IgE,效应细胞是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

(三)临床常见疾病

1、 过敏性休克:(1)药物过敏性休克(2)血清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症)

2、 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

3、 消化道过敏反应

4、 皮肤过敏反应

三、 Ⅲ型超敏反应

1、 Ⅲ型超敏反应的特点:(1)由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2)介导的抗体主要是IgG和IgM,不提参与反应(3)效应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4)以血管及其周围的炎症为主的组织损伤

四、 Ⅳ型超敏反应

1、 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1)由致敏T细胞介导,无抗体及补体参加

2、 表4-1 Ⅰ∽Ⅳ型超敏反应的比较

型别与免疫类型

参与的分子与细胞

结果

常见疾病

Ⅰ型(速发型)体液免疫

IgE、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

只有功能紊乱、除休克、死亡外无组织损伤

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胃肠炎、荨麻疹等

Ⅱ型(细胞毒性)体液免疫

IgG、IgM、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

细胞溶解、破裂

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

Ⅲ型(免疫复合物型)体液免疫

IgG、IgM、补体、中性粒细胞

 

血管炎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

Ⅳ型(迟发型)

T细胞、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传染性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

 

第三节 免疫学防治

一、 免疫预防

一)人工自动免疫

1、 人工自动免疫概念:给机体输入疫苗、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从而获得免疫力的方法称人工自动免疫。

2、 人工自动免疫特点:(1)输入物质是抗原(2)产生免疫力慢(3)免疫力维持时间长(4)可用于传染病的特异性预防

3、 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1)类毒素(2)疫苗:死疫苗和活疫苗(3)新型疫苗: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二)人工被动免疫

1、人工被动免疫概念:人工被动免疫是指给机体输入抗体或细胞因子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2、人工被动免疫特点:(1)输入物质是抗体或细胞因子(2)产生免疫力快(3)免疫力维持时间短(4)用于疾病的治疗或紧急预防

3、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1)抗毒素(2)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3)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4、表4-3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物质

抗原

抗体或细胞因子

免疫出现时间

慢,1∽4周

快,立即

免疫维持时间

长,数月至数年

短,2∽3周

主要用途

特异性预防

治疗或紧急预防

常用制剂

类毒素、疫苗

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复习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